洗冷水澡,寒極生熱,解表法!陽不足,陰太盛,一摸脈即知

黃帝內經之陰陽應象大論之三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黃帝內經中重要的一節陰陽應象大論,此篇為闡述陰陽最頂級一篇,本系列將持續更新,請關注我,一起學中醫!

文接上一篇陰陽應象大論之二,鏈接如下:


本篇將瞭解以下內容;

1.文接上篇,接著瞭解肺、腎和自然的關係

2.陰勝,陽勝怎麼辦,寒極生熱手法解表

3.針灸,哪裡痛扎哪裡錯在哪

4.黃帝內經中的診療步驟,

5.診脈:浮、沉、滑、澀脈是怎麼回事?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

秋天,西方產生燥,燥生金氣肅殺,燥金會產生辛辣之味,在人體中辛味會生化出肺臟,皮毛隨著肺而生。

肺的性在天像燥氣,在地像金屬,在人體外像皮毛,在內臟是肺,開竅於鼻。在顏色體現為白色,情志上體現為憂鬱,一旦太過憂鬱,就會傷到肺,只有喜能制衡憂慮。



洗冷水澡,寒極生熱,解表法!陽不足,陰太盛,一摸脈即知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

冬天,北方產生寒,寒氣生水,水中含鹹之味,在人體中鹹生化出腎臟,腎臟生出骨髓。

腎臟的性在天像寒氣,在地像水,在體內像骨骼,在內臟是腎,開竅在耳,在顏色上體現為黑色,情志上體現為恐懼,一旦太過恐懼,就會傷到腎,只有思念可以戰勝恐懼。


洗冷水澡,寒極生熱,解表法!陽不足,陰太盛,一摸脈即知


肝是酸味;心是 苦味;脾是甘味;肺是辛味;腎是鹹味。

中間為制衡的味道,比如太酸會傷到肝,那麼我們吃點辣,金克木,就不傷肝了(比如酸辣湯就是很好的吃酸組合,呵呵),如果辣吃的太多傷肺,那麼我們吃點苦味,如下圖所示。


洗冷水澡,寒極生熱,解表法!陽不足,陰太盛,一摸脈即知


熱傷氣,寒傷血

傷寒家,經方家會開很多熱藥,貧血的人是寒症,就需要用熱藥把寒氣去掉。如果貧血還開寒涼藥就錯了!

陰陽是如何相處的?

陰陽在人體內的規律是,陰在內,陽在外,陰不外流主要是陽在外固守者,陽能夠固守是因為陰在內部支撐。還記得我們說長期腹瀉的人,是因為陽氣不足造成的嗎?陽氣不足固不住!


洗冷水澡,寒極生熱,解表法!陽不足,陰太盛,一摸脈即知


陽勝則熱

身體會很熱,這個時候毛孔關閉了的話,人體呼吸會短促,身體向後仰才呼吸(在急救人工呼吸的時候,要把病人頭部向後仰,這樣才能把病人氣道打開,呼吸順暢)。汗出不來,內部太熱,牙齒會幹燥,情緒苦悶。這個時候冬天時候因為外面冷還好,如果是夏天就比較危險。那麼怎麼治療那?

陽勝其實沒關係,我們主要把毛孔打開可以發汗,熱就會散掉。過去可能這個問題會少,現在會比較多,因為夏天的時候,我們躲在空調中,即使陽勝也沒有辦法流汗。所以我們人要遵從四季的變化,該流汗的時候還是要流汗的!

毛孔關閉,不流汗,我們可以用解表藥,吃後流汗熱就發掉了。如果實在手邊沒有解表藥,在身體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洗冷水,寒極生熱,會產生大量的熱,病人也會得到汗解。這塊很有意思,我還特意查了一下,有人問診時表達過這種現象。


洗冷水澡,寒極生熱,解表法!陽不足,陰太盛,一摸脈即知

陰勝則寒

當生寒的時候,汗都是很清澈的,寒顫,惡寒,腹部陰寒脹滿。夏天還好,冬天就比較危險,裡面也寒外面也寒,誰也受不了。

厲害的中醫能在疾病發生的早期就能診治

我們九年義務教育的時候就學過扁鵲見蔡桓公,君有疾在湊理不治將恐深。中醫講的就是這樣治病,真正的醫學高手是治未病,病在皮毛的時候就將其好;再次治療筋脈,治療六腑,最差的醫生髮現疾病時已經病入五臟了。

我們之前的章節說過,摸脈寸關尺代表的含義,肺主皮毛,在陽脈,如果輕輕一搭就能摸到脈,就說明病在皮毛,在表!這個時候治療相對比較簡單,如果用針灸的話,不用真的去扎,只需要拿真在皮毛下刮一刮,病人大汗就冒出來了,病在皮毛不需要深針,不能太過!

如果病在肌肉,針就要下在肌肉裡,如果病在經脈上,針就要下在經上,以此治療六腑、五臟,從表到裡

天之邪氣、水谷寒熱、地之溼氣

天之邪氣,害人五臟

傳染病之類的,會傷害人的五臟

水谷寒熱,寒於六腑

吃壞肚子,會傷害我們的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

地之溼氣,害皮肉筋脈

溼氣所傷,會損害皮肉、肌肉、筋脈。

針灸哪痛扎哪裡,大錯!

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黃帝內經中對針灸的方法給出了指導,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這叫巨刺!

現在有的人左痛扎左邊,右痛扎右邊,哪裡痛扎哪裡,都是不對的!

黃帝內經中的診斷方法

1.先看陰陽(比如看顏色),再看清濁知到病在哪

舉例:病人吐痰,吐出的是黃濁的痰,知道病在肺,因為正常的肺吐的是清痰,再一摸脈,脈浮在皮膚表面上,就知道肺有問題!

2.視喘息,3.聽音聲:

中醫的望和聞,看患者呼吸的動靜、長短,聽他的聲音。

4.診脈:浮、沉、滑、澀

手臂靠手掌的地方有個高出來的骨頭,這個位置叫“關”,

關上為寸,關下為尺。關上為陽,關下為陰。

陽脈:浮脈(浮於手下,輕輕一放便能感知)和滑脈(往來易,滑滑的感覺)

陰脈:沉脈(按之乃得,得用點力)、澀脈(往來難,有時能摸到有時摸不到的感覺,時有時無的脈)

當你摸寸部位時,這是陽脈部位,很沉,這是陽不足

當你摸尺部位時,這是陰脈部位,又浮又大,這是陰太盛

之前有介紹過,寸關尺,寸到關之間真正的脈長度是9分,關到尺是一寸,上下超過了都是太過了,幫助辨別陰陽。

洗冷水澡,寒極生熱,解表法!陽不足,陰太盛,一摸脈即知


陰陽都有度,陽為九分的長,大約下圖這個長度(同身寸)

洗冷水澡,寒極生熱,解表法!陽不足,陰太盛,一摸脈即知

陰是一寸長

正常的脈象是,關上九分無脈,關下一寸無脈。

陰太盛、陰太虛

陰太盛,會頂陽,陽外溢,陽脈超出9分長,之後叫做溢脈。(陰太盛時,陽就虛了)

陰太虛,陰脈會超過1寸長度,叫覆脈。

溢脈和覆脈都不行,會胃氣已無,沒有胃氣就麻煩了!

本文是跟隨倪海廈學習黃帝內經系列,請關注我,到我的頁面點擊“品讀內經”瀏覽其他章節。

如果你想了解常見病怎麼治療可點下面鏈接


網名:半夏

學歷背景:同濟碩士畢業,臺灣中山大學碩士交換生。

藥學本科、管理學碩士

執業資格:執業藥師 、心理諮詢師、行業分析師

工作經歷:多年醫學教育領域工作

愛好:讀書,尤其喜歡看中醫類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