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一首《長相思》成謎,究竟是寫給自己,還是寫給心意人?

西子湖畔,吳儂軟語,每次憶起杭州就不由想起幾千年前隱居在西湖孤山的那位傳奇人物。

說他傳奇,絲毫不誇張,在文人追逐名利仕途的時代,唯他清心寡慾,喜歡恬淡,厭惡趨炎附勢,甘願隱居山林,與青山綠水、梅花野鶴為伴,將北宋文人的魏晉風度演繹到了極致。

當然,單看一生不仕就評價其為傳奇,尚不充足,畢竟歷史長河中從不缺少隱士,但能做到終生不仕不娶的且樂得其所的,恐怕屈指可數,林逋正是如此,難怪大文豪蘇東坡這樣記述他:“自言不作《封禪書》,更肯悲吟《白頭曲》。”將他和司馬相如作對比,贊其“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高雅林隱生活。

林逋一首《長相思》成謎,究竟是寫給自己,還是寫給心意人?

閒來無事,翻看餘秋雨寫的散文《西湖夢》一文,竟發現提到林逋,說他“梅妻鶴子有點煩難,其實也很寬鬆,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讀到這裡不禁愣住,據《宋史·林逋傳》記載“逋不娶,無子……”,為何餘秋雨先生直言他有妻有子呢?想必是一時糊塗,道聽途說。餘先生的粉絲為了力證林和靖有妻有子,搬出他寫的為數不多的抒寫離別相思之情的詩詞,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這首《長相思·吳山青》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林逋一首《長相思》成謎,究竟是寫給自己,還是寫給心意人?

如果想僅用這首詞證明林逋有妻有子,過於牽強。熟悉詩詞的朋友對《長相思》這一詞牌名不陌生,它是樂府舊題,內容多以戀人離別相思為主題,語言秀麗,感情千轉回腸,讀之讓人沉浸其中,淡淡憂傷如煙霧繚繞,湧上心頭。

林逋這首《長相思》沿用《詩經》民歌起興的寫作手法,用三個“青”字突出南方特有的山清水秀。“吳山青,越山青”指的是浙江境內的兩座山,即吳山和越山。吳山在春秋時期是吳國和越國的邊界,越山是苧羅山和金雞山的合稱。說到苧羅山就不得不西施,西施老家就在苧羅山下,正因歷史上的一位美人,這座山才名聲大噪。

林逋一首《長相思》成謎,究竟是寫給自己,還是寫給心意人?

林逋擬一名女子口吻,借山清水秀的景色引出離別之情。吳越的風景儘管美若仙境,又如何呢?還是留不住情郎的心。坐在船上送別他,兩岸青山不懂人情,綠樹環繞,鳥聲婉轉,惹得即將分別的人心情更加苦悶。江水無情,青山無意,縱使繁花似錦,難以排遣離別之苦,女子無人訴說,本想借青山綠水以解壓抑,孰料青山不解風情。

林逋一首《長相思》成謎,究竟是寫給自己,還是寫給心意人?

送別終有盡頭,男女二人終於情難壓抑,執手相看淚眼,想說的語言太多竟不知從何說起,只能任由委屈、不捨的眼淚縱橫。相愛之人分離已經夠痛苦的了,更難受的是“羅帶同心結未成”。古時男女定情,會用絲帶打個心形的結,叫做“同心結”。“羅帶結未成”,暗示主人公的愛情生活遭遇不幸,不能天長地久,這讓送別之路變得沉重萬分,此地一別,不知何時再見。再見時,可能你已娶妻,我已嫁人,物是人非事事休矣。

林逋一首《長相思》成謎,究竟是寫給自己,還是寫給心意人?

林逋一生未曾娶妻,竟然寫出《長相思》這類反映相思及愛情坎坷的詩詞,大大滿足了後人窺探隱私的癖好。他們由此覺得林逋肯定有過妻子,認定這首詞是他本人的真實經歷。他們猜測年輕時的林和靖肯定愛過一位少女,只是發生了意外,所以無奈分開,隨後隱居孤山,植梅養鶴,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這種純屬猜測的故事,並沒有根據,史料關於林逋的記載也沒有提到他的感情生活。

林逋一首《長相思》成謎,究竟是寫給自己,還是寫給心意人?

至於這首詞到底基於何種背景寫的,我猜大概是面對吳山和越山,詞人想到了吳越之爭,唸到了西施。這首詞的女主人公大概就是西施,她本是美妙絕倫的浣紗女,卻被選中作為迷惑吳王的“棋子”,深知肩上責任,所以她只能放下青梅竹馬的情郎,兌現不了昔日嫁娶的諾言,在去吳國的路上和心上人道別,從此相見無緣。

所以,林逋並非清心寡慾,而是仍舊懷揣這世間珍貴的情意,抑或真如後人猜測,他終生未娶是在等西子湖畔的那個她。至於真相到底如何已經不再重要,就讓它蒙著傳奇的面紗閃耀在歷史長河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