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人鍾子丨放灘集·沿灘雜記④風景

蜀人鍾子丨放灘集·沿灘雜記④風景

沿灘公園大門(2020)

蜀人鍾子丨放灘集·沿灘雜記④風景

沿灘公園亭子(2020)

沿灘公園

不知是從何時開始,沿灘鎮上水塔山一帶被規劃修成沿灘公園,成為鎮上難得的休閒景點。而水塔山成為公園前,則是鎮上多數少年兒時的遊玩佳地,最早山上遍植莊稼,猶記得在玉米田裡躲藏抵達山頂的情形。最高處修有水塔,圓頂鋼架,據說有人攀登水塔失足墜落,塔就封閉,不再允許登頂了。在水塔底層四面牆上有不少塗鴉題字,至第二層可覽部分沿灘鎮全景。

隨著時間推移,有多家在裡面開辦茶館及兒童娛樂設施,且維持好長時間,有梭梭板、彈跳網等,進門處的茶館似名清水齋,安置木柵欄與周邊環境隔開,顯得是個隱逸之地。拐角處有一亭,距今快二十年了,當時我稱其為放灘亭,乃取“放眼天下,在乎一灘”語意。相隔不遠的小山稱為飛蛾山,估計因飛蛾較多的緣故,也有一家小茶苑。

多年後返歸,發現沿灘公園整治一新,最初園門頗為大象,再後來改建為開放型現代園門,園名由本地書家題字,原太小,後放大重做,園內的清水齋茶館和遊玩地已搬走,僅保留水塔茶苑。整體分為多個園區,且冠以雅緻名字,並請自貢書法家題簽,如翰林苑、天心臺等,從而注入更多文化內涵,近年又增加不少法治內容。

新開發的金釜名都小區毗鄰公園,有公園房之稱,算是目前沿灘的好樓盤,到頂層俯瞰公園與沿鎮,視野境界殊為不同。


蜀人鍾子丨放灘集·沿灘雜記④風景

沿灘獅子山遠眺(2020)


蜀人鍾子丨放灘集·沿灘雜記④風景

沿灘獅子山碼頭(2020)

蜀人鍾子丨放灘集·沿灘雜記④風景

沿灘獅子山酒廠(2020)

獅子山林

沿鎮地勢平平,有幾處被冠以山名,河對面有四封山,鎮上有水塔山、獅子山,其實冠名為山,只有大約百米左右的海拔高度,可能因高於地面而習慣性稱為山吧,地方掌故件在沿灘被稱為“小重慶”,即指具有山城地勢,可見讚許之高。

獅子山命名系山形如獅臥於沿灘場口,此處臨釜溪河畔,河水從自流井至重灘、仙灘,蜿蜒而來,至沿拐過一大灣,獅子山恰如一道天然屏障,所佔面積不大,從犀牛口到豬市壩,沿河分佈些機構民房。

山尾稱為稀泥口,諧音而成犀牛口,有民間傳說原有犀牛,或為附會。此處是自貢鹽商張筱坡出生地,不遠還有漢墓發現,可見人文地理風光不錯,原有沿灘酒廠,頗有盛名,惜已倒閉,近將隨著棚戶區將改造為文創園區。

山頂可舉辦野餐,獅山入鎮口處不遠有幾處蠻子洞,又叫生機洞,似是天然形成,又加人工修飾,謂之“生機”系四川方言,川南地區多有生機洞,俗稱蠻子洞,指古代蠻子(僚人)生活居住於此而留存下來。

少年時期多次前往山洞探訪,隨人進洞,未窮盡,因有人怪叫,倉皇跑出。及後再往此地,洞仍存,分左右兩處,堆有物品,或為流浪人士寓居之所。

獅子山尾部隨著城市建設擴展,削去大部分,露出一洞,應與中部的蠻子洞相連,今已填補。

山頭為蜂窩煤廠,機械聲起,熱鬧非常。

沿灘工會也在山腳,有圖書室,藏書不多,足以啟智,於我而言乃早期讀書發矇地之一。由工會後門可上山,建有假山池及仿古亭,望釜溪流水,覽對岸田野,到也萌生出幾分懷古幽意。


蜀人鍾子丨放灘集·沿灘雜記④風景

沿灘觀音寺遠眺(2020)

蜀人鍾子丨放灘集·沿灘雜記④風景

沿灘觀音寺遠眺(2020)


蜀人鍾子丨放灘集·沿灘雜記④風景

沿灘觀音寺正殿(2007)

觀音寺廟

川南小鎮沿灘在發展鼎盛時期,建有大量寺廟會館,今天基本不存,入鎮河邊不遠有觀音閣,是間老房子,尚有幾分昔日建築風韻,屋內供有觀音像,順河繞行過獅子山,遠遠望去,對面幾百米的觀音巖上有座新建寺廟,這就是沿灘觀音寺,為20世紀末重建之寺。

該地過去建有尼姑庵,但已譭棄。少年時,每每經過,於此回望釜溪流水,大橋屹立、堰閘雄偉、沙船駛動,總感些許神清氣爽,亦算小鎮上聊可入畫的一景。附近野花雜草較多,為一陡巖,也多次留下我登臨遊玩的足跡。

及至2003年,鎮上善男信女集資再建觀音寺,原來只有一座大殿,後陸續擴修,寺中所塑菩薩較有特色,與那些簡單塑品相比,到有不少莊嚴神妙。大約2015年,該寺又新修三面觀音,更顯寺名特色,香火較為旺盛。


(注:本文寫於2017年)


【文圖丨鍾子先生,自號釜溪散人,作者原名鍾永新。系立身國學網編委會編委、人文頻道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