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杜甫是詩聖,但你知道為什麼嗎?

都知道杜甫是詩聖,但你知道為什麼嗎?

我們從小就知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和杜甫就像中國詩歌歷史上的太陽和月亮,李白是浪漫主義的代表,而杜甫則是現實主義大詩人。

然而拋開這些頭銜,杜甫的詩又有什麼獨特之處呢?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一個新的角度:杜甫的律詩獨步天下的秘密之一!

小科普

我們把古詩分為兩種:古體詩和近體詩

我們平時學的《唐詩三百首》中的“唐詩”,很大一部分都是近體詩,所以近體詩的“近”指的是離唐朝很近,而離我們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時光了。

近體詩又可以分為兩種:絕句和格律詩,其中格律詩簡稱律詩。

絕句一般是4句,而律詩則是8句4聯,其中第一聯叫做首聯,第二聯叫頷(hàn)聯(頷就是下巴),第三聯是頸聯,第四聯則是尾聯。

都知道杜甫是詩聖,但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就是一首完整的律詩

寫詩就像我們寫文章一樣,開頭引人入勝,中間內容豐富,結尾昇華主題,就是一篇好文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鳳頭、豬肚、豹尾”。

在唐朝那個詩人遍地的時代,“鳳頭”和“豹尾”是一個詩人的基本功,而最難的就是“豬肚”,沒有深刻的閱歷,如何有真實的情感?所以很多詩人才華橫溢,卻因為經歷太少,所以詩歌的格局不足。

都知道杜甫是詩聖,但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就導致很多人患上了一種叫做“頸聯遺忘綜合徵”的病。當你開始遺忘一首詩的時候,第三聯,也就是頸聯一般是最先被忘記的。大家不妨回憶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這個症狀。

直到讀到杜甫的詩,徹底治好了人們的“頸聯遺忘綜合徵”。我們不妨先來讀幾首杜甫的詩感受一下: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大家可以自行體會一下上面這兩首詩的頸聯。他們好在哪裡呢?我們對比一下就知道。

詩人的套路

我們先來看看大才子王勃的《滕王閣詩》和小李杜杜牧的《題宣州開元寺水閣》:

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還有公認的七律鬼才李商隱的代表作《無題》和《錦瑟》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些詩人的律詩放到整個歷史中也是頂級的,但是他們還是有一個缺陷:頸聯不夠豐富。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也好,“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也罷,這些頸聯都用了同一個套路:環境描寫。就像京劇裡的“嗆啷啷拔出寶劍,嘩啦啦馬踏連營。”一樣,有形無質。

用周星馳的話說,就是流於表面。

都知道杜甫是詩聖,但你知道為什麼嗎?

只有真誠能粉碎套路

然而杜甫告訴我們:套路就是用來打破的。作為一個詩人,和李白一起修過仙,在長安城裡喝過酒,戰場上逃過難,草堂裡捱過餓。

一個個傳奇經歷釀成一罈罈老酒,隨手打開都是千年的芬芳,一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說的是顛沛流離。一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唱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些頸聯,沒有套路,只有無限的真誠和歷史的醇厚。

在杜甫的一生中,有過放歌縱酒的快樂時光: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但更多的是悲愴的孤舟: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就像他的另一首詩的頸聯所說:“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命運之不達,成就了杜甫詩的豁達,杜甫的不幸,是後人之幸,是我們整個民族詩歌之幸。

這就是杜甫,被稱為“詩聖”的男人,和他那被稱為“詩史”的詩。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有沒有對杜甫理解更多一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