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律人不可不补的10堂实务好课

于同志作品 法律出版社

刑事法律人不可不补的10堂实务好课

重磅新书

本书凝聚一线刑事审判业务法官的心得经验,从审判实务出发,结合前沿理论、司法热点与典型实例,对审判中心制度改革、刑事证据审查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裁判文书制作、监察体制改革下的职务犯罪案件审理、死刑案件的政策把握和法律适用、常见争议情节的裁量、刑事指导案例的“参照适用”等进行详细阐释,力求把审判原理与细节问题融合,将司法实务与前沿理论贯通,为刑事实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人员提供鲜活素材与权威参考。

刑事法律人不可不补的10堂实务好课

刑事法律人不可不补的10堂实务好课

呈献于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我在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等处授课课件材料的整理汇编,集结了本人近年来对于刑事审判工作的感悟、思考。


2015年,我由工作十余年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遴选至最高人民法院,起初主要负责审判调研,这让我得以从过去繁杂的个案事务中脱身,当时有了结合调研事项对以往工作及体会进行梳理、总结,以对司法生涯近半时光作点记录的想法。但刚到新岗位上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加之一时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动手,故迟迟未能行动。


2016年10月底,我接到国家法官学院梁欣教授的电话,她说学院里有一个全国法院刑事裁判文书写作培训班即将结课,由于是第一次尝试研修式教学,想在学员结题报告之后增加专家点评环节,希望我能到场交流一下,发言可以针对学员报告,也可以另起炉灶,内容不限制。考虑到这也是一次与各地法院同仁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会,我就答应了。这样便有了调换工作岗位后的第一场授课活动,也是本书第一讲“刑事审判的一般思路”的由来。


梁教授在课后说学员反映不错,希望我能继续为即将开班的全国法院刑事证据裁判培训班授课。由此开始,在其后的近三年里,应国家法官学院以及国家检察官学院的邀请并报经领导同意,我多次与来自全国法院、检察院系统的同仁进行交流。


2017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启动第八次讲师团赴西部巡回授课活动,这也是自2006年活动首次开展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巡回地区由之前的三五个省扩展至九个省。院政治部对这项活动很重视,提前向各巡回地区法院下发通知要求报送培训需求,然后将各地的需求反馈给讲师团成员准备。我有幸被选为讲师团成员,还担任了甘青藏巡回授课小组组长。利用这次巡回授课活动,我静下心来,不仅对大家关注的突出问题逐个进行梳理,还将此前的一些授课材料、文章重新作了整理,既立足于实务也重视从理论层面解读,形成了多份课件。此项活动结束后,受单位的指派我又参加了一些省市法院对辖区刑事法官的培训。


参与的这些授课活动,对我来说大多属于“命题作文”,事先要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来准备。各地情况不一,但是共性问题很多,概括起来,就是当前刑事司法领域中的重点、难点与热点。比如,新时期的刑事审判理念、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刑事证据的审查与运用、排除非法证据的实务操作、刑事裁判文书的写作、热点刑事案件的审理、监察体制改革下职务犯罪案件的审判、死刑政策与死刑适用标准、常见疑难争议情节的裁量、刑事指导案例的参照适用等。由于授课建立在需求导向基础之上,紧紧围绕具体个案、问题来解读,注重将审判实务与前沿理论结合、司法原理与细节问题融合,尤其重视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不仅课堂现场反响较好,其中一些授课内容经报刊及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传播后,还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共鸣,我也为此经常收到私信或留言建议将授课材料汇编成册。


2019年年初,法律出版社计划出一套司法实务方面的专业书籍,经李群编辑提议,我开始对这些课件进行系统化的加工、整理。半年多时间、百余个不眠之夜的投入,终见小书成形。一直以为,做法官如同当医生,都是一门技术活,最终还是要靠业务说话。所以,经常反思,不断总结、提高,应是必备的功课。当初答应做这件事,有巩固与各地同仁交流的想法,但更多的是为了却心愿。如今我又重回个案审判一线,觉得在新岗位上“初来乍到”的这段时光,也很值得纪念。


感谢单位的各位领导、同事提供机会、给予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指导、帮助,也就不会有这本书。感谢法律出版社李群编辑、陈昱希编辑的信任,以及她们勤勉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在种种因缘际会下,此书成稿并出版,我的心情既释然也惶恐。因由授课而成书,满篇口语化表述,很可能不严谨;个人阶段性思考,必存有不妥处,此刻唯有至诚地欢迎和感谢司法同仁们指教!


于同志

2019年12月6日夜于北京·北花市大街9号


附录:


于同志,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官、审判长,法学博士、博士后。曾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兼任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在近二十年的司法生涯里,参与办理过多个重大、疑难刑事案件和多份司法文件的起草。业余时间积极从事法学研究,承担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多项课题,撰有《案例指导研究:理论与应用》《刑法案例指导:理论·制度·实践》《死刑裁量》《网络犯罪》《刑法热点裁判与规则适用》《刑事审判前沿问题思考》《金融犯罪前沿问题审判实务》等著作,在《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并获法院系统内外的全国性学术奖励十余次。

刑事法律人不可不补的10堂实务好课

刑事法律人不可不补的10堂实务好课

刑事法律人不可不补的10堂实务好课


「刑事实务十堂课:刑事审判思路与方法」

于同志•倾力新作

★★★★★

刑事法律人不可不补的10堂实务好课

全书

38万字 共525

精装锁线铸造的小蓝本

囊括了26个重磅司法文件的独家释义

更援引了117则热点个案作深度剖析

刑事法律人不可不补的10堂实务好课

目 录

CONTENTS

(鉴于字节限制 下述仅为简目 详细书目敬请点击阅读)


第一讲 刑事审判的一般思路


一、强化四种意识

二、办好三类案件

三、抓住两个环节

四、达成一个目标

第二讲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一、准确认识此项制度改革背景

二、全面把握制度改革深刻内涵

三、有效促成一体化的诉讼理念

四、立足现实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五、放眼长远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第三讲 刑事证据审查运用的基本思路

一、庭前准备:做好证据梳理

二、开庭审理:落实庭审实质化

三、作出裁判:依法审慎定案


第四讲 排除非法证据的实务操作


一、排除非法证据的理论依据

二、排除非法证据的适用范围

三、各类非法证据的具体认定

四、排除非法证据的适用阶段

五、排除非法证据的操作程序

第五讲 裁判文书的制作方法与规范样式

一、裁判文书是什么

二、裁判文书制作的主要目的

三、裁判文书的基本构成要素

四、裁判文书制作的常见问题解析

第六讲 热点刑事案件判决书的撰写思路
——以于欢故意伤害案第二审判决书为例

一、全面反映诉讼参与各方的意见

二、严格地依照证据认定案件事实

三、认真梳理证据实现精准的表达

四、聚焦争点对各方意见公正评判

五、严格依法并充分考虑情理裁判

六、积极回应关切打造大众化判决

第七讲 监察体制改革后职务犯罪案件的审判

一、职务犯罪主体问题

二、案件管辖问题

三、利用职务便利的认定

四、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

五、贪污、受贿故意的判断

六、贿赂犯罪中的“财物”

七、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认定

八、量刑情节的运用

九、涉案赃款赃物的处置

十、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第八讲 死刑案件的政策把握与法律适用

一、我国的死刑立法梳理

二、死刑适用的一般标准

三、常见刑事案件的死刑适用


第九讲 刑事案件常见情节的司法裁量

一、被害人过错的认定与量刑

二、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犯罪的裁量

三、民事赔偿与刑罚适用

四、赃情节的司法运用

五、雇凶犯罪的法律适用

六、诱惑侦查的司法裁量

第十讲 刑事指导案例的“参照适用”

一、案情相似性的判断

二、指导性案例的援用

三、指导性案例的排除

参考文献

案例索引

刑事法律人不可不补的10堂实务好课


刑事法律人不可不补的10堂实务好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