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巴中乡村治理:好村规立出来,新村风养出来


探索巴中乡村治理:好村规立出来,新村风养出来


近年来,为增强乡村治理能力,

巴中市指导农村普遍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

村民们“自己定”,

自己遵守,以规治村,

有序、有效、有力推动乡村日常治理。


巴中市乡村有哪些好的探索?

村规民约给乡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对此,记者走访了部分村社。

↓↓


探索巴中乡村治理:好村规立出来,新村风养出来

长滩村景观湖


昆山村

张贴善行榜单 弘扬身边正能量


天刚蒙蒙亮,巴州区清江镇昆山村聚居点里,贫困户杨廷木已经拿起大扫把扫起了聚居点前的大马路,还将廉租房房前屋后的垃圾清扫干净,几年如一日。


“他经常帮我们这几个老人打扫卫生,每次我们谁家有事,只要喊一声,他二话不说就跑来帮忙。”昆山村贫困户鲜开贤是村里的五保户,他和另外两个五保户一起住在村里修的廉租房内,因为年纪偏大,身体不好,几位老人家中的卫生问题一直难以妥善解决。


“杨廷木是我们村的保洁员,每个月领400元工资,他看到廉租房几位老人的实际情况后,便主动帮忙打扫卫生。”昆山村党支部书记苟中德说起杨廷木,赞不绝口。靠着勤劳本分、乐于助人的品德,杨廷木已经连续多年登上村里的“善行榜单”。


昆山村村委会旁有一个公示栏,用于张贴“善行榜单”,有的是邻里公认的“好婆婆”“好媳妇”,有的是村里有名的“热心肠”,有的是村里人人佩服的“脱贫之星”,“善行榜单”是村里人心中的荣誉单。

“我最佩服的是张贵南大姐,照顾双目几乎失明的婆婆二十多年,从不间断,我们都很感动。”村民鲜秀文说。鲜秀文丈夫前几年因脑溢血留下后遗症,一家人的重担全部落在她一个身上,但鲜秀文不轻言放弃,通过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种下10亩果树,还养起了鱼,成了村里的种植养殖大户。


“村民们之所以认可我们的‘善行榜单’,不仅是因为上榜的人确实做得好,更因为我们评选的过程公开公正公平,村民们自己定的评选规则,自己选出的人,所以也深得民心。”苟中德说。


这几年,“善行榜单”的评选标准写进了村规民约,从日常评选到收集建议,从村“两委”提议到全体村民投票……评选标准和评选程序不断调整,越来越透明。

榜样的力量,让昆山村一天比一天发展得好。


探索巴中乡村治理:好村规立出来,新村风养出来

游客在长滩村游玩


长滩村 

村规改掉陋习 培育和谐村风


“红白喜事要节俭,不要攀比大操办”“矛盾纠纷要协商,不要一时图逞强”……在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广场上的显眼位置处,张贴着村民们一眼就能看见的村规民约,正是这些凝聚着村民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共识的“条条框框”,培育了长滩村的和谐村风。


“这几年,通过村规民约的约束,村里实现矛盾纠纷为零、违法犯罪为零、上访为零,有效促进了长滩村和谐健康发展。”说起村里的变化,长滩村党支部书记李显金充满自豪。


在前几年,长滩村可不是这样。因为引进七彩林业公司,长滩村通过基地建设盘活了农村撂荒土地,同时也美化了乡村环境,为乡村游带来机遇。这个只有1000余人的小村庄不仅是国家AAAA级乡村旅游景区,还实现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带来旅游综合收入2800余万元。经济发展带来变化的同时,村民相互之间的矛盾也开始多了起来,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影响全村团结。


“我们村产业发展得这么好,这么多人来旅游,大家都受益,所以人人都有责任为村里的和谐贡献力量。”一次村民大会上,李显金苦口婆心。为了解决村内陋习治理问题,长滩村开始探索制定村规民约,由村民自己“定规矩”,然后严格执行。


通过宣传动员,组织村民参与讨论等一系列工作后,长滩村15条朗朗上口、易学易懂的村规民约终于形成了。


“我觉得村规民约太好了,现在大家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村里开农家乐的汪飞说,比如环境卫生,现在村民都知道“门前三包”,也不会随意扔垃圾,游客看到全村整洁漂亮,玩得也舒心。


村规民约规定的是习惯。为了提高村民约束自身行为的积极性,村里还开办了道德银行,对村民平时的行为进行打分。“爱护环境本来就是我们的义务,现在有了村规民约,再通过积分高低排名,对排名靠前的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大家积极性更高了。”

李显金表示。


编辑:陈晓 初审:尹苒 审核:吴露臣 审发:何国平

探索巴中乡村治理:好村规立出来,新村风养出来

探索巴中乡村治理:好村规立出来,新村风养出来

探索巴中乡村治理:好村规立出来,新村风养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