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人物內心世界:林黛玉叛逆性格下隱藏的豁達真性


前言:

《紅樓夢》這部藝術作品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都非常高,通過對它的研讀,人們可以更加深入的探尋自然人性。《紅樓夢》中的人物性格豐滿且各具特點,所有的人性集合在一起才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芒,多彩而耀眼。整部作品色彩較為濃重的還是放在"女兒氣息"之上,女性角色比重偏大,"石頭記"和"紅樓夢"相比,後者更貼合作品重心,這也是最後以其為通行書名被人們廣泛熟悉的原因。《紅樓夢》作品中以賈寶玉的角度來讚美和認可女性,作品中的女性氣息甚濃,甚至男性形象也頗具女性氣質,這種描寫方式更具有超時空意義。

《紅樓夢》作品中不惜濃墨重彩描繪林黛玉這個形象,自然有其特殊的意義。林黛玉這個人物性格到底有何特徵,內心世界又是如何,也值得人們探索。

《紅樓夢》人物內心世界:林黛玉叛逆性格下隱藏的豁達真性


林黛玉第一印象:表面上的叛逆

《紅樓夢》中不乏有鮮明的人物存在,低調或張揚,美好或叛逆,懷抱自由或故步自封,不管是哪個角色的人物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而這些人物中賈寶玉和林黛玉能夠"脫穎而出"獲得較多的筆墨描繪,那自然是二人的特徵更為典型完整。眾多有趣的人中,林黛玉"皮囊"和"靈魂"都更具有優勢,有深度有內涵,雖融於大觀園之中,然又立於之上,有一種超脫之感。林黛玉外表看似美好純粹但又孤獨柔弱,小心謹慎卻又不屈不撓,骨子裡透露出倔強叛逆,不與大環境"同流合汙",也不做絲毫的妥協讓步,追求精神自由、尊嚴自由和愛情自由。

《紅樓夢》人物內心世界:林黛玉叛逆性格下隱藏的豁達真性


(1)有察言觀色的玲瓏心

在當時的社會形態下,女性的價值除了"有背景",其他的完全就是要"靠自己"。在上流家庭看來,除了家庭政治價值外,女性的實用價值就是"生兒育女、三從四德",而這些在林黛玉身上是不具備的。首先出身問題,就是因為家庭變故才被接到賈府;其次從女性的實用價值來說,她不具備持家、順從等"優良傳統",但是從她的玲瓏心就能知道,想要加分其實也不難,因為她懂察言觀色又知禮數。比如初到賈府用餐之時,擔憂自己"用餐禮儀"出紕漏,先是悄悄觀察了他人的做法,自己才跟著做;又如,進府見王夫人時,雖王夫人挪了位置,黛玉也心想這位置非她能坐,乖巧的坐到旁的椅子上;初來乍到為恐遭人恥笑也是少言慎行,如此聰慧靈透之人卻始終不肯"同流"迎合世人和世俗的眼光,就顯得較為

叛逆

《紅樓夢》人物內心世界:林黛玉叛逆性格下隱藏的豁達真性


(2)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

林黛玉的性格特徵最為明顯的就是"挑剔"、"小心眼"、"說話刻薄",貌似跟其"玲瓏通透"的細節處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這些不同恰恰才是她性格的核心,這些性格就是她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的"盾牌"。

林黛玉投入賈府這個封建傳統的大家族之中,自有傲骨的她有一種"寄人籬下"之感,對於她來說,自己是弱勢群體,雖說可以使用某些手段獲得更多關注,但是這種需要放棄她自尊的手段是她所不恥的,她更追求"質本潔來還潔去"的人生準則,這並非她的"狹隘",而是她足夠通透,能夠看清現實,對於現實強加的傷害,她用一些尖銳的表達方式來加以還擊,其實只不過是她自我保護的最本質體現。

《紅樓夢》人物內心世界:林黛玉叛逆性格下隱藏的豁達真性

林黛玉這種"不討喜"的性格在作品中的許多場景都出現過。平常人際交際中,"周瑞家的給賈府眾姐妹送宮花"這個場景裡,林黛玉聽到"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便知自己是最後收到宮花的,心中大為不悅,直接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這種直接讓人下不來臺的交際,確實有違大觀園的"一團和氣"。

《紅樓夢》人物內心世界:林黛玉叛逆性格下隱藏的豁達真性

不僅是平時交際,這種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也伴隨著黛玉的整個感情線。在她與寶玉、寶釵的"三角關係"中,雖然她有才情有傲骨有玲瓏心,但是在賈府這個人際複雜的環境下,她不屑於人情世故,她與寶玉的感情前景也看得通透,以自己的背景和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寶黛的感情想要有出路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雖有強烈的不祥預感但是又不願意放棄這份深埋在心中的感情,可是憑她自己甚至她和寶玉加起來的力量,也無法跟這個世俗的世界相抗衡,越想要越得不到,所以在這段感情裡,黛玉表現的敏感、激進、任性也是不難理解的。

《紅樓夢》人物內心世界:林黛玉叛逆性格下隱藏的豁達真性


黛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並非她本性"狹隘"使然,雖為"老祖宗"的嫡親外孫女,儘管賈府的長輩看似"呵護有加",但是其實她的身份和地位跟主家的孩子相比自然是有所不同,衣食無憂也無法給黛玉基本的安全感,她的安全感更多的來自自尊、自由和平等,而這些在賈府乃至當時的社會形態下是不可能享有的,封建禮教千百年的"沉澱"使得女子遵循"無才便是德",壓抑自己的主動權和表達欲,這種清醒但又無法甦醒的精神狀態更讓黛玉感覺到痛楚。

林黛玉看似叛逆,但是其實這是一種寄人籬下向往自由和尊嚴的自我保護意識,這種叛逆是對命運的不屈服,是對自由愛情和生活的嚮往,但是在當時封建形態下,這種叛逆也勢必造成她個人的悲劇結果。

《紅樓夢》人物內心世界:林黛玉叛逆性格下隱藏的豁達真性


林黛玉的真性情:豁達、真誠

大觀園中的林黛玉看似叛逆、任性又"小心眼",但是其實她並非心胸狹隘之人,這些"小性子"較多的體現在她與寶玉感情線上,在與眾多"姐妹"的相處中,只要不觸及她自尊心的,她都十分豁達和真誠,這才是她的真性情,在賈府這種"偽善"為主流的環境下,這種真性情十分難得。

《紅樓夢》人物內心世界:林黛玉叛逆性格下隱藏的豁達真性

(1)史湘雲聽戲,玩笑稱戲子"像林姐姐"

寶釵過生日大夥一起聽戲,完了之後王熙鳳拉著小戲子詢問大夥"小戲子像誰",眾人不敢做聲,唯獨沒心沒肺的史湘雲蹦出一句"像林姐姐"。寶玉一聽馬上意識到不對勁,趕緊給湘雲使眼色,黛玉生了寶玉的氣,覺得是他倆串通好的一起讓她下不來臺,就默不作聲的離開了。在古代,戲子的地位極低,湘雲玩笑似的"像林姐姐"無疑是不妥的,有貶低黛玉之感,但是黛玉知湘雲的性子,儘管心中有悶氣,那也是衝著寶玉,對湘雲還是一如既往有說有笑,整個相處的過程中,湘雲也是好幾次沒眼力見的說一些擠兌黛玉的話,但是黛玉都沒放在心上,性情之豁達,可見一斑。

《紅樓夢》人物內心世界:林黛玉叛逆性格下隱藏的豁達真性


(2)懦弱香菱釋放天性,背後擊掌"戲弄"黛玉

香菱這丫頭經歷了不少磨難,性格較為懦弱膽小,行事謹慎,一直將自己擺放在奴僕的位置不敢有半分僭越,但是在黛玉面前她卻可以盡然的釋放自我。黛玉立於梨香院外牆,被園內的唱詞所吸引,還引得"淚眼婆娑",突然後背被人拍了一掌,驚嚇之餘回頭一看方知是香菱,"責備"香菱是"傻丫頭"。這一來一回的交流足以看出二人的親暱關係,也說明其實黛玉是一個有胸襟沒架子的女子,放眼大觀園中的其他姑娘,有丫鬟敢對姑娘做如此舉動嗎?只有黛玉能夠跟丫頭們隨意玩笑,甚至,黛玉和寶玉有矛盾的時候,自己屋裡頭的丫頭還勸黛玉,稱姑娘也該"自我檢討",而黛玉卻絲毫沒有惱怒責備,可見其豁達大度。

《紅樓夢》人物內心世界:林黛玉叛逆性格下隱藏的豁達真性

黛玉的這種豁達、真誠的性格在與寶釵相處的過程中體現的更為明顯。在大觀園之內,大家都認為寶釵更適合寶玉,因為她內斂又知世故,會察言觀色又有姑娘的架子,更適合當時環境下的"主母"角色。寶釵也同樣具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但是行事作風卻不那麼磊落,在"寶釵撲蝶"這件事就淋漓盡致的顯露出來。為了害怕被人知道自己聽到了別人的"短兒",便"金蟬脫殼"謊稱是追"林姑娘"才到的亭子,自己推的一乾二淨,亭中之人卻想著可能黛玉聽到了她們的話,寶釵就這麼把黛玉給"賣了"。而黛玉卻因寶釵對其"略施恩惠"便對其敞開心扉,坦言之前對寶釵有誤會,是自己的錯誤,還將這些"認知"毫無保留的在寶玉面前述說,可見其善良和真誠。

《紅樓夢》人物內心世界:林黛玉叛逆性格下隱藏的豁達真性


結語:

《紅樓夢》塑造的人物性格豐富飽滿,林黛玉的性格更為多面,表面看來苛刻、小心眼又不討喜,實則叛逆的內心是一種不妥協且迫切希望抗爭的力量。雖然每個人的性格都具有社會特性,但是在當下的環境中能夠保留豁達、真誠的性格是非常不易的,可以說,這種人物形象才是曹雪芹心中的女性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