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曹魏大將,三國第一守將,殺關羽破孫權

曹仁,字子孝,漢族,沛國譙人,曹操從弟。

曹仁好弓馬騎射,少時不修行檢,及至長成為大將,則變得嚴整,奉法守令。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仁暗自結集上千青年,遊於淮河、泗水之間,後帶隊跟隨曹操,任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

初平四年,在曹操與袁術的戰役中,曹仁大有斬獲。從徵徐州,曹仁經常督領軍騎,擔當陣前先鋒。又別攻徐州刺史陶謙的部將呂由,擊破敵軍,再與大軍會師彭城,大勝陶謙軍隊。後從攻費縣、華縣、即墨、開陽(以上皆為徐州轄內縣地),陶謙派遣部下急救諸縣,皆被曹仁擊破。

興平二年,曹操徵呂布,遣曹仁別攻句陽,成功拔城,更生擒呂布手下將領劉何。

建安元年,曹操平黃巾後,迎接漢獻帝定都於許縣,並以曹仁數有軍功,拜為廣陽太守。曹操十分器重其英勇武略,於是不使曹仁守郡,而讓他以議郎身份(職官名。秦代設置,掌論議。)督軍。

建安三年,從徵張繡,曹仁別攻周圍縣地,略城虜眾達三千餘人。曹操軍退還之際,張繡派軍追擊,曹軍不利,士卒皆喪氣,獨曹仁起而激厲將士,軍心甚奮,曹操壯其所為,最終擊破張繡。

建安四年二月,張楊為部將楊醜所殺,楊醜又被眭固所殺,眭固引眾欲投袁紹,屯於射犬。四月,曹軍進軍臨河,曹仁與史渙渡河擊眭固。眭固使張楊故長史薛洪、河內太守繆尚留守射犬,自己則帶兵北尋袁紹求救,然而與曹仁等相遇於犬城。雙軍交戰,曹軍大勝,並斬眭固。

安徽的曹魏大將,三國第一守將,殺關羽破孫權

建安五年,曹操、袁紹相持於官渡,汝南降賊劉闢等響應袁紹反叛,侵擾許地,袁紹遣劉備出襲濦、強諸縣,縣眾多舉而應之。使自許昌以南之地,吏民皆甚不安,曹操亦以之為憂。此時曹仁進言:"南方諸縣以為我軍當下有官渡之急,不能解救他們,而劉備此時卻以大軍壓境,他們的背叛是正常的事。但劉備剛剛帶領袁紹的兵,還未能得其所用,一擊便可破了。"曹操同意其言,於是令曹仁遣騎攻打劉備,將其擊走,曹仁終於盡復收各個叛縣而還。後來袁紹遣別將韓荀想鈔斷曹軍西道,卻被曹仁破之於雞洛山。袁紹自此不敢再別遣分軍。曹仁又與史渙等抄截紹運糧車,盡燒其糧。

建安十年,河北既定,曹仁從圍高幹於壺關。當時曹操下令:"城陷之後,盡坑敵軍。"結果連月不下。曹仁向曹操勸諫:"圍城攻郭,必須向敵軍宣示活門,這是為了替其開闢生路。如今主公向敵軍宣告城陷必死,那敵人勢將堅心死守。而且此城堅固糧多,要攻,則士卒疲傷,要守,則遷延日久;這樣駐軍于堅城之下,強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計。"曹操聽從其言,果然城池立降。

建安十三年,從曹操討平荊州,曹仁進封徵南將軍。赤壁之戰後,曹操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治所江陵)。

曹仁像周瑜、程普率領幾萬人馬,和曹仁隔江相持。兩軍尚未交鋒,周瑜先派甘寧前去佔據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馬包圍了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採用了呂蒙的計謀,留下淩統守衛後方,親帶呂蒙去救甘寧,在夷陵擊破曹仁軍,解除了甘寧之圍。周瑜乘勢渡過長江,駐兵北岸,與曹仁相持。

建安十四年,周瑜率軍數萬攻打南郡,其前鋒數千人已至,曹仁登城遠望,募得三百人,便令部曲將牛金迎軍挑戰。但吳軍甚多,牛金眾少,於是被圍。曹仁與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牛金等三百人垂危頻沒,左右之眾皆失色驚懼。惟曹仁意氣奮怒,呼左右取馬來,陳矯等知曹仁欲下城救牛金,於是一起拉著曹仁說:"賊眾強盛,勢不可當。何不放棄這數百眾人,而將軍卻要以身相赴!"曹仁不應,披甲上馬,帶領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與吳軍距百餘步之遙,迫近城溝,陳矯等以為曹仁只是在溝上當住,為牛金支持作勢,誰知曹仁竟渡溝直前,衝入敵圍,牛金等乃得解救。但敵圍之中有餘眾尚未盡出,曹仁復又直還突入,將餘兵從圍中拔出,又殺吳軍數人,把吳軍擊退。陳矯等初見曹仁衝出,皆惶懼無措,直到親見曹仁還城,不得不嘆道:"將軍真是天人!"三軍都佩服他的勇敢,曹操更器重他,轉封安平亭侯。

後來周瑜親自來攻,為流矢所傷,傷勢嚴重,引軍還陣。曹仁聞知周瑜傷得不能起來,親自督軍到周瑜陣前,周瑜乃起身行到軍營激厲士氣,曹仁見狀便撤退。

安徽的曹魏大將,三國第一守將,殺關羽破孫權

建安二十四年,宛城有侯音反叛,抄掠附近郡縣的百姓數千人,曹仁帶軍攻破叛軍,斬了侯音,又回師樊城,被任命為徵南將軍。

後來關羽進攻樊城,當時漢水暴漲外溢,于禁等七支持軍盡遭淹沒,于禁更向關羽投降。曹仁率數千名士兵據守樊城,水幾乎淹了整個城池。關羽乘船攻城,圍了好幾層,城裡與外斷了音信,糧食也所剩無幾,但援兵尚未趕到。曹仁激勵將士們的勇氣,表示了誓死守城的決心,將士們被他的精神所感動,都一心守城。不久,徐晃帶援兵趕到時,大水也漸漸消退了,徐晃從外圍向關羽進攻,曹仁得以突圍,終於擊退關羽。

安徽的曹魏大將,三國第一守將,殺關羽破孫權

延康元年,曹丕即位魏王,拜曹仁為車騎將軍,統率荊、揚、益州軍事,進封陳侯,增邑二千,並前總數三千五百戶,後還屯宛城。孫權派將領陳邵佔據襄陽,曹仁奉旨討伐,與徐晃大敗陳邵,入主襄陽,派將軍高遷等徙漢水之南的未開化之民到漢水之北。

黃初二年,曹丕拜曹仁為大將軍。又詔使曹仁討斬叛將鄭甘,移屯臨潁,遷大司馬,總督諸軍據守烏江,還屯於合肥。

黃初三年(吳黃武元年),十月,孫權復叛,曹丕親率各路大軍伐吳, 派曹仁率步騎數萬進攻吳之濡須(濡須口之戰) 。蔣濟襲擊羨溪, 成功引誘敵軍主將朱桓向羨溪派遣援兵。

安徽的曹魏大將,三國第一守將,殺關羽破孫權

黃初四年(吳黃武二年),濡須口之戰仍在繼續,此時,曹仁擁有步騎數萬人,而吳方主帥朱桓僅有5000兵馬。因此,朱桓決定以逸待勞,對部下們說道:"兩軍對陣,勝負在於將領的能力,而不在於士兵的多寡。諸位看看曹仁的用兵。曹仁的指揮才能怎麼能和我朱桓相比?兵法說防守方只需半數兵力就可以抵擋數倍敵軍,這裡是指在無法依託城池的平原上,勝負取決於士眾是否勇敢、進退是否一致。現在,曹仁並非智勇雙全,他的軍隊又心懷膽怯,千里跋涉,人困馬乏。而我們據守城牆,南臨大江,北靠山陵,以逸待勞,以主制客,這正是百戰百勝的勝勢。即使曹丕率舉國之力前來,尚且不用憂慮,更何況,如今來襲的只是曹仁這些無能之輩!"於是朱桓偃旗息鼓,偽裝示弱,引誘曹仁來攻。曹仁果然中計,派遣其子曹泰突襲濡須城,又派遣將軍常雕督領諸葛虔、王雙等人,早晨乘坐油船另外襲擊中洲,中洲正是朱桓部眾妻子兒女所在的地方。曹仁親自率領一萬人留在橐皋,作為曹泰等人的後援。蔣濟對曹仁的做法提出了反對意見,但是曹仁沒有聽從蔣濟的良言。吳方主帥朱桓,親自抵禦曹泰,並派遣將軍嚴圭攻擊常雕等人。到了三月份此戰結果為,朱桓大破曹泰,隨後又大破常雕,導致常雕被斬,王雙被生擒。其中,魏軍的常雕一路,僅臨陣戰死的將士就高達千餘人, 只好撤退。曹仁吃了敗仗不久後,便逝世,時年五十六歲 ,諡為忠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