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尺度》改变思考的尺度,利用大脑的特点进行更好的学习

此次要分享的是《认知尺度》。


《认知尺度》,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是由多位作者从多个角度多个事例去解释和阐述认知相关的内容。主要作者包括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魏坤琳和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陈虎平等。

而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魏坤琳(也就是大家熟知的Dr.魏)所讲述的内容,是关于大脑的特点还有如何利用其特点来学习的。所写内容比较通俗易懂,大概跟他做节目有关,Dr.魏在《最强大脑》节目担任主评官,语言表述上更懂得抓住大众胃口,本书收录的内容也相对口语化,更易读懂。

《认知尺度》改变思考的尺度,利用大脑的特点进行更好的学习


成为终身学习者


Dr.魏所倡导的是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终身学习者,在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前途的时候,并不是看他是否够聪明,而是看他是不是对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还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大多数成功者都有终身学习者的特质,都对知识有不同于一般人的渴求。

例如投资人巴菲特,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看书,其它时间基本用在跟一些非常有才华的人进行谈话,也是学习的过程。比尔盖茨也是一位书迷,每天都坚持阅读,还定期进行阅读的分享,他曾说:“我觉得读书要比谈话更好,有时间跟人家闲聊的话还不如读读书。我现在的速率基本上是一目千行,之后再发展下去甚至可以一目万行了。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很爱读书。但是在大学的时候,我基本上都不读教科书,都读的是其他方面的书。”他们都是终身学习最好的践行者。

《认知尺度》改变思考的尺度,利用大脑的特点进行更好的学习

比尔盖茨阅读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在心理学上,对智力有两种区分。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主张智力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人的一种潜在智力,主要和神经生理的结构和功能有关,例如瞬时记忆、思维敏捷性、反应速度、知觉整合能力等,都跟流体智力相关。而晶体智力主要是后天所获,跟文化背景和知识经验积累有很大的关系。流体智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较大变化,会出现高峰之后下滑,但晶体智力是持续在提升的。


《认知尺度》改变思考的尺度,利用大脑的特点进行更好的学习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终身学习者比常人更加注重提升晶体智力,随着知识的积累,个人的价值更大。


知识的复利效应


终身学习者可收获更多的是知识复利效应所带来的好处。通常对知识的认知,认为学习就像加法,学到一点增加一点,但其实学习是乘法,像一条曲线那样,积累到某个阶段会像指数一样突飞。就好比钱存在银行享受存款复利一样,像滚雪球,雪球越大,滚过的一圈能带动和吸收的雪越多。如今的网红效应也是逐日增加曝光量,知名度也如享受复利一样。知识的增长也一样。

《认知尺度》改变思考的尺度,利用大脑的特点进行更好的学习

知识增长复利模式


知识方面,你在其他领域学到的知识会推动你学习的速度。平时感觉零散的知识,随着积累的越多,会产生化学反应,融会贯通,产生出爆炸性创想。所以面对新的知识,可以尽量多去接触,哪怕学习的量再小,哪怕与你所在的领域再不相关,学习了,自然会成为你晶体智力中的一部分储备,始终会有产生作用的一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确实会使知识和经验发生质变。

学习上不管是哪方面的知识,知道多一点总比不知道要好。近期一位在学医的朋友也面临跨界学习新知识的情况。常人可能觉得学医的和编程几乎没多大挂钩,但随着科学发展,在医疗人机交互、AI医疗等方面又有了发展新趋势。这位朋友在写这方面的论文,所以也需要去学习一些计算机方面编程或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知识更多的存在跨界的综合应用,对于学生来说,更应该在学习阶段学好本学科知识的情况下,同步地多去了解其他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很多学习的东西,哪怕感觉根本用不上,也不该排斥学习。

这也是为什么广学君倡导多学,每天多看一点,多学一些。


掌握大脑的学习规律


认知科学提倡遵从大脑规律学习,大脑有三个特点可被应用到学习上:一是大脑永远想偷懒;二是大脑永远爱新奇,渴求模式;三是大多知识以内隐形式存在。

《认知尺度》改变思考的尺度,利用大脑的特点进行更好的学习

大脑的三个倾向


第一点是大脑永远爱偷懒。大脑在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情况下偷懒,大脑的重量占人体2%左右,但消耗整个身体20%的能量。因为耗能大,所以大脑会自动优化效能,也就是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的偷懒。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大脑需要高度活跃,消耗更多的能量。而学习新知识,例如看一些有深度的书籍,需要思考和理解,往往由于需高耗能,大脑是排斥的,所以驱使很多人偷懒。而例如刷抖音,刷微博之类的不需要太多思考的活动,大脑是乐于接受的,所以常人更容易接受的就是娱乐而不是学习。

就好比健身运动,是高耗能的活动,但是肌肉本身不想做,是抵抗的。大脑学习新知识也是高耗能,大脑偷懒会抵抗。而凡是拥有好身材、高智力的人,都是通过与肌肉、与大脑去抵抗,不断的持续运动,持续学习新知识,才能获得的。健身增肌,阅读增智。

对待大脑爱偷懒的特点,可以通过考试(有目标,有指向的学习)、切换学习场景、交错式学习(多学科、多类型知识交错学习)等方式去应对。

第二点是大脑永远爱新奇,渴求模式。好奇心是我们天生的一种能力,小孩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会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所以小孩总爱新奇的东西。大人也一样,往往出现什么事情,吃瓜围观的群众总少不了。

利用大脑的好奇心,在看书的时候可以预先去设想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这样或许在好奇心的牵动下,更易于看完一本书,而不是被大脑的偷懒机制耽误。

第三点是大多数知识以内隐形式存在。我们学习的通常是外显的知识,能够表达出来,写在纸面上,但这些外显知识永远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知识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对待知识内隐形式的特点,较好的方法是学会“输出”,学习的东西尽可能的表达出来,通过记录、通过写、通过与人分享交流等方法将内隐形式的知识输出来,变成显露出来的知识。

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阅读一本书后做记录和做分享,就是为了转化,为了更好的输出,转化为所得。


改变认知,坚持学习


知识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确实应该提升和改变自己的认知尺度,善于利用大脑的特点,善用方法与自身的懒惰作斗争。改变思考的尺度,收获新的价值。

关于阅读,参考一下比尔盖茨对待阅读的几个原则:

一是看不完就别看 (Don't start what you can't finish),如果一本书看不完,那不如就不读,而一旦选择看了,就得坚持读完。

二是纸质书>电子书(Paper books>ebooks),这是盖茨个人的阅读习惯,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纸质书可能更方便记录,学习上更利于翻看内容。不过也有人感觉电子书更方便,主要看个人习惯。

三是专门腾出一小时 (Blockout an hour),看书的时候不受干扰,静静的看。盖茨的习惯是每天睡前用1小时,好好阅读。


《认知尺度》改变思考的尺度,利用大脑的特点进行更好的学习


​985理工学校文科双学士一枚

分享书评文章/社情见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