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樓營造技藝(上)

客家土樓營造技藝(上)


  永定客家土樓的建造工程,一般要經過擇址、設計、籌備、施工四個階段。前三個階段可先可後,建樓主人在順序上可依實際情況靈活實施。

客家土樓營造技藝(上)

福裕樓


  一、擇址
  擇址包括選擇建築土樓的地址、樓基的坐向和樓門的方向,同時兼顧同宗同族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等。
  選擇樓基的坐向。坐,指樓基的位置。選擇樓基時特別講究“座要對龍,門要對水”,強調“四看”:看“龍勢”,即樓基背後山脈的走勢,後山林木茂盛、山勢蜿蜒起伏如行龍才顯得有生氣;二看“地勢”,即樓基相對要高些,開闊、平坦、乾燥些;三看“來水”,即水流的走向,樓前入水口可以有幹流和幾條支流彙集,象徵財源廣進;四看“出水”,即“來水”的去處,出水口忌多,否則財富就會多頭流失。“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後有玄武”,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古代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星宿的名稱,意思是樓基的左右兩邊要有山丘輔弼,前面有流水蜿蜒,後面有山峰聳立。至於低窪、潮溼、有“窠煞”的山谷入口處則歷來為樓主所不取。
  向,即樓基的方位。樓址選好後還要用羅盤確定待建土樓的方向,從而定出待建土樓的中軸線。而中軸線一經確定樓主就可以憑著自已的心意設計、建造出或圓或方的土樓。


  如果樓主只有一個地塊,就把勘察的重點放在確定土樓的中軸線上。土樓的中軸線乃至坐向與一年四季的風霜雨雪、日出日落、酷暑嚴寒等自然現象密切相關,與土樓民生也有著直接的利害關係。土樓通常選擇在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的地方。這樣,一是冬季的北風不能穿堂入室、橫衝直撞,且日出偏東南,日落偏西南,從早到晚日照時間達到8個小時以上,溫暖宜人;二是夏季日出偏東北,日落偏西北,照射北樓庭院空間的時間較短,可以使居民感到涼爽舒適。
  除了地形地貌、水流的走向外,能夠影響土樓坐向的因素還有:本村大部分土樓的坐向、周邊土樓的情況和樓主的要求等。
  客家先民初到永定時,由於地廣人稀,坐北朝南的樓基好找。隨著人口增長土樓數量增多,符合上述要求的樓基就不好找了,於是,人們便開始人為地“製造”,如在村口栽上竹、木等,使土樓建築與周邊的自然環境協調起來。永定金豐溪流域的山村居民,還創造了封閉的圓形土樓的建築形式。這種建築形式把四面八方三百六十度角全部納入居住空間,它用高大的承重土牆作圍護結構,還利用東西方向日照和房屋間距來調節氣候,改善居住環境,以彌補方位上的不足。
  選擇樓門的方位。永定客家人中流行著“千斤樓門四兩屋”的說法。在一般情況下,樓門的位置都在中軸線上,並且就是整座土樓的前大門(如湖坑鎮洪坑村振成樓)。但也有不少例外,當土樓的正前方不遠處就是河水時,就會用羅盤“校準”方位先築一道圍牆,然後將樓門的位置確定在樓外的某個既迎著水流而又偏離中軸線的方位上(如湖坑鎮洪坑村福裕樓)。在整座土樓之外建造的樓門俗稱外大門。選擇外大門的方位和建造外大門並不一定和建造整座土樓同時進行。外大門建好後,還要在它的兩邊築上圍牆,直築到能夠銜接上整座土樓為止,或者把整座土樓包圍住。

  考慮生產生活的需要,靠近同姓同宗的居住地。選擇樓址時,都會盡量靠近本姓本宗的居住地,以便在遇到困難或兵荒馬亂之時互相有個照應,共度時艱。此外,為了便於生產生活,還必須考慮擬建樓址與耕地之間的距離,道路通暢等因素。
  二、設計
  樓址擇定之後,樓主便根據周邊的環境和地塊的形貌,擬定未來土樓的造型和規模,形成建築設計構想。然後恭請風水先生和泥水、木匠師傅共同謀劃,對要建造的土樓作出比較詳細的規劃,確定設計方案。整個設計分為整體設計和局部設計。
  整體設計。明清以至民國時期,樓主在設計土樓時,都只是將建樓總的意圖和要求告知風水先生和泥水、木匠師傅,並與他們一起到實地去丈量、磋商,然後才確定設計方案。設計時有一點非常關鍵,即確定樓內天井的長度和寬度,使土樓某一部分的日照和採光不至於被土樓的其他部分擋住。根據土地面積和實際需要來確定土樓的建築規模、層高直至房間、大廳和樓梯間的位置和個數。
  能工巧匠對土樓的佈局、結構,對建築的技術要領乃至所有構件的尺寸都成竹在胸,在設計建造土樓時,他們大多沒有繪製設計圖紙,至多隻是在紙上記下一些相關的數據。然後,泥水師傅根據中軸線所在的位置,採用打樁拉線法來確定石基坑的位置,再在待挖的石基坑的兩邊撒上石灰,這就等於將“設計圖紙”放大到樓基上。

  圓樓的設計比較特殊。首先,泥水師傅從中軸線上找出最恰當的一點作為“原點”,經過原點再從中軸線上取出最恰當的一段距離作為“定長”,然後以原點為圓心,定長(實際中用等長的繩子作為工具)為半徑在地基上畫一個圓,待建圓土樓的佔地範圍就確定下來了。房間等各個空間的劃分,設計師通常採用摺紙法設計:第一步,取一張正方形的紙,橫豎各對摺,然後沿對角線再折,展開後便成8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二步,將紙的中心點置於圓心上,用繩子順著紙上的摺痕拉直至圓周,在圓周上截取8點,將其8等分,再按各空間的大小把各段圓弧繼續分下去,直到適合樓主心意。每小段圓弧即為房間等設施的寬。第三步,連接圓心和圓周上各設定為寬的點,以這些點為起點,在其各自與圓心相連的線上截取一定的長度作為房間等設施的長。最後把石灰撒在各條長和寬上,設計圖紙便展現在眼前了。木匠師傅也以此圖作為計算木料的依據。新中國成立後,建造土樓才開始出現簡單的圖紙。
  局部設計。石基。基坑的大小、深淺以及石基露出地面的高度,要根據地基的高低、土質的綜合情況和土樓的層數來決定。近代建樓,石基一般要高出地面50釐米以上。石基的頂寬比底層土牆的厚度稍微小一點點,誠如人們常說的:“尺二的土牆,尺一的石基”。

  土牆。土牆的厚度根據土樓的大小和層數來決定。舊時3層以上的土樓,其底層牆厚大多在1米以上,甚至厚達1.5米以上,也有0.8—0.9米的,然後由下而上按比例逐層減薄。分隔房間的子牆的厚度通常為0.48米或0.54米。
  層高。樓層的高度通常以1版(枋)牆的高度(約0.36米)為計數單位。一般底層9版,頂層7.5版,其他各層7版。
  屋頂。屋頂瓦面的坡度也有定製,俗稱“放幾分水”。當方樓的頂層夯到7枋以後,夯牆師傅便開始夯築屋頂的斜坡,即把土牆的牆面夯成近似等腰三角形狀。接下來的工作由泥水師傅完成。首先,根據“放幾分水”的原則,定出該近似等腰三角形的高,然後開始整修。以整修其中一條邊為例,首先確定土牆的頂點,再從頂點拉出墨線,直拉到“木跳”上面的“騎筒”上,接著在土牆上畫出一條直線,再鏟去直線上方的泥土,另一邊也依此辦理。最後還要在近似等腰三角形中間偏上一點的地方開個“鵝頭窗”。“鵝頭窗”是日後上屋頂“檢漏”的通道之一。屋頂出簷的長度一般為樓高的1/5—1/4。
  房間。普通房間的面積大約是10—13平方米,較大的15平方米。前廳、後廳比普通房間大,後廳又比前廳大。樓梯間則比普通的房間小。圓樓的前廳、後廳取方正形狀,不按扇形佈置。廚房都設於底層。南方春夏兩季多雨潮溼,因此糧倉多設於第二層,而臥室多安排在第三層或第三層以上,但也有把第二層當作臥室的。

  走廊。走廊的寬度視土樓的實際情況而定,一般第二層以上多為1.1米-1.2米。
  窗戶。窗戶的數量、位置及大小也有規定。一般大型土樓的外牆層不開窗,三層以上每個房間開一個窗。和外牆相對、朝向天井的牆 (圓樓為木板牆)則開儘可能大的窗。
  廳堂。廳堂是全樓活動的中心。在此可以進行家族議事、舉辦婚喪喜慶、接待親朋好友、宴請賓客等,其位置坐向、大小必須作出合理安排。
  排水溝。土樓排水不能筆直地穿廳過房排出,也不能橫亙天井排出,不能從樓後排出,也不能有多個出口。各條暗溝必須曲折地向前彙集成一個總出口,然後讓水緩慢地向外流出。還有,對樓內的瞭望臺、神龕、煙囪等設施,甚至連主樓之外的禽畜欄舍及廁所等附屬設施都必須預先進行安排和設計。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