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出訪沙俄,會談途中吸了口煙,俄國官員嘆氣:難怪中國會輸

引言

成語“見微知著”,出自《韓非子·說林上》。原句為“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意思是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在人際交往中,這個道理尤為適用。比如當年李鴻章出訪沙俄,沙俄官員見到他吸菸的小動作,就已經明白了清朝為何會輸。

李鴻章出訪沙俄,會談途中吸了口煙,俄國官員嘆氣:難怪中國會輸

▲李鴻章出訪沙俄照片

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黃海之上,北洋艦隊遭遇了策劃已久的日本艦隊。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支號稱滿清傾力打造號稱亞洲第一的艦隊,竟然慘敗,並且隨後被日全殲。此戰,史稱甲午戰爭。甲午戰爭的失敗,徹底宣告了數十年洋務運動的失敗。滿清政府在國際上顏面掃地,而且因為軍力孱弱,導致國際上又掀起了一股瓜分中國的狂潮。

01

甲午戰爭失敗後的第二年,李鴻章奉命前往日本和談,並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馬關條約》。在這一條約中,日本獲得了三億兩庫平銀的賠償,而且臺灣也被割讓給日本,就連滿洲人的祖地遼東半島,都險些成為日本領土。

李鴻章出訪沙俄,會談途中吸了口煙,俄國官員嘆氣:難怪中國會輸

▲馬關條約資料舊照

不過後來,滿清利用帝國主義間的矛盾,驅狼逐虎,通過“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成功保住了遼東半島。為了感謝沙俄在“三國干涉還遼”中的作用,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滿清政府和沙俄簽訂了《禦敵互相援助條約》。

《禦敵互相援助條約》,又叫《中俄密約》。恰逢條約簽訂之時,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病逝,於是清政府派遣湖北布政使王之春作為使者,前往聖彼得堡參加葬禮。而在知道新沙皇尼古拉二世繼位儀式即將舉行後,滿清本想令王之春前去觀禮。但這一想法卻為沙俄拒絕。其理由是王之春級別太低,希望滿清派出更高級別的官員前去觀禮。

李鴻章出訪沙俄,會談途中吸了口煙,俄國官員嘆氣:難怪中國會輸

▲李鴻章舊照

02

要知道,王之春就已經是二品官員,屬於一方封疆大吏了,連他等級都不夠,那應當派遣誰去呢?想來想去,慈禧太后最終決定,有李鴻章作為使者出席儀式。畢竟,當時的清廷中,李鴻章位高權重,再加上對外國較為了解,有豐富的對外的交流經歷,所以,李鴻章應當是最合適的人選。

於是,剛過元宵節,李鴻章便入宮和慈禧太后商議此事。他此行,不僅是要管理增進兩國友誼,還要和沙俄討論中俄結盟及中東鐵路的事情。到了4月30日,李鴻章帶領的使團抵沙俄達聖彼得堡。

李鴻章出訪沙俄,會談途中吸了口煙,俄國官員嘆氣:難怪中國會輸

▲維特伯爵畫像

李鴻章作為當時世界政壇的風雲人物,很受沙俄的重視。為了能夠接待好滿清十團,沙俄特地安排了他們的“中國通”——時任財政大臣的謝爾蓋·尤利耶維奇·維特伯爵。在維特伯爵的眼裡,滿清官員貪腐好排場,要想談判順利,那就一定要在場面上滿足李鴻章。所以,從一開始李鴻章船隊抵達蘇伊士運河時,他便親自帶隊前去迎接。維特伯爵為李鴻章使團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典禮,並且無微不至地為他們安排了專門的服務人員。

03

維特伯爵原以為自己已經在場面事上做到了極致,沒想到,一個照面,便被李鴻章擊敗了。當時,維特伯爵簡單地詢問了李鴻章是否要吸菸?李鴻章聽罷,沒有多餘的動作,只是一個眼神,旁邊的侍從便立馬會意。其中一人立馬拿出精巧的水菸袋,另一人則是雙手託著銀盤,其中裝有菸草。李鴻章把菸袋放入嘴中,旁邊的侍者便立刻點燃菸草,而另一位呢?更是全程半跪,低眉順眼,動也不動。李鴻章所需要做的,便是隨性的吸上幾口,只見他嘴巴一張一合,再無任何多餘的動作。

李鴻章出訪沙俄,會談途中吸了口煙,俄國官員嘆氣:難怪中國會輸

▲博物館煙槍菸袋照片

一邊是這樣的輕鬆愜意,另一邊則是如此的謙卑恭順,這實在是令維特伯爵開了眼界。他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地大物博的滿清竟會敗給蕞爾小國日本。畢竟連頂層都如此追求享受,其整個官僚體系追求奢華的樣子也就可窺全貌了。事實上,也正是因為官僚系統的腐敗黑暗,正是慈禧太后和李鴻章這樣帶頭追求奢華享受,才會有近代中國不斷落後捱打的屈辱歷史。

結語

清朝中後期,在這一批統治階層和官僚團體的集體奢靡腐敗之下,中國已經落後於時代,終日沉湎於天朝上國的迷夢之中,被外國蔑稱為“老大帝國”也渾然不覺,這實在是一種悲哀。因此,如今的我們更要銘記歷史,保持頭腦清醒,保持艱苦樸素的傳統美德,努力為中華復興而奮鬥。

《韓非子·說林上》

《清代中俄關系檔案史料選編》

《清季外交史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