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家族传承的豪门长子:美国“独立三杰”之一杰裴逊的成长经历

在美国的开国功臣中,比如富兰克林、华盛顿、亚当斯等,无论他们的家庭出身如何,是富有的贵族还是贫穷的农民,自从离开不列颠到达北美,他们都有一个完整的家世传承,记录了祖辈在这块蛮荒大陆上的开拓过程。

但其中有一个例外,开国三杰之一的托马斯.杰裴逊不同,他的家族没有记录他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到达北美的,在北美又传承了几代人,只知道祖先们当初是在不列颠威尔士的斯诺登(威尔士北部的一个地方,现为国家公园)因生活无着才来到了弗吉尼亚。但即使在弗吉尼亚杰裴逊家族也是最为底层的贫困人群,因此没有人记录他们的生活以及家族传承情况,这种状况直到杰裴逊的祖父小托马斯.杰裴逊为止。

没有家族传承的豪门长子:美国“独立三杰”之一杰裴逊的成长经历

因生活无着来到北美殖民地的农民

小托马斯.杰裴逊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之所以能够留下名字并不是他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因为他有一个儿子叫彼得.杰裴逊,也就是后来的美国开国三杰之一的托马斯.杰裴逊的父亲。

彼得身强力壮、吃苦肯干,又聪明好学且善于结交朋友,他通过自学成为了土地测量员,由于殖民地有众多尚未开发的地区,因此土地测量员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华盛顿就当过土地测量员并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这就使得彼得在年轻的时候就改变了自己家族低下且贫困的地位,拥有了自己的庄园和奴隶,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望的人物。但他并不满足于小富即安,而是借机会和弗吉尼亚很有名望的威廉.伦道夫上校交上了朋友(伦道夫家族是弗吉尼亚的政治豪门,后来第一届大陆会议主席佩顿.伦道夫、华盛顿时期的检察长、国务卿等都出自伦道夫家族),并以低廉的价格从伦道夫手中买下了400英亩的土地,后来更是与伦道夫上校的堂姐简.伦道夫结了婚,两人成为了亲戚,关系更为密切。

伦道夫家族是弗吉尼亚首屈一指的富豪,与伦道夫家族的联姻使得彼得成为了弗吉尼亚最富有的贵族之一,不仅拥有了大量的土地,奴隶也增加到一百多人。

没有家族传承的豪门长子:美国“独立三杰”之一杰裴逊的成长经历

北美殖民地的奴隶在庄园里劳动

1743年的时候,托马斯.杰裴逊出生,他是彼得的长子,但有一个姐姐,他的母亲一共生了十个孩子,有两个年幼夭折,所以杰裴逊有六个姐妹和一个弟弟。

杰裴逊的母亲是一个和蔼可亲、温柔开朗的人,但是由于彼得对待印第安人和黑奴一贯友好,他有许多印第安人朋友,他们经常到家中做客,对待自己的黑人奴隶不仅使他们吃饱穿暖,还经常和奴隶一起干活一起娱乐,也不允许监工鞭打奴隶(鞭打奴隶在当时是常态)。而杰裴逊的母亲因为出身豪门却对印第安人和奴隶没有好感,认为他们是低下的人,经常惩罚奴隶,深受父亲影响的杰裴逊因此同母亲的关系非常冷淡,甚至有点厌恶。在他的一生中都没有在任何场合提起自己的母亲,并且在他的母亲去世两个多月后才写信告诉他的舅舅,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说道“可能是中风而去世的。”没有一点的伤感之情。

没有家族传承的豪门长子:美国“独立三杰”之一杰裴逊的成长经历

庄园里的监工(自身也是奴隶)在鞭打奴隶

1749年的时候,彼得很幸运的与威廉.玛丽学院的教授乔舒亚.弗莱伊一起测量土地,并绘制了第一张弗吉尼亚的地图,彼得也借此与威廉.玛丽学院搭上了关系,而这也为后来托马斯.杰裴逊进入威廉,玛丽学院学习打下了基础。

不得不说彼得很有交际天赋,几乎所有和他接触过的贵人都将他作为朋友相处。彼得由于在年幼的时候因贫穷没有得到过很好的教育,因此他对儿子的教育严厉且全面,将自己严格的做人原则和勤学苦练的思想灌输给杰裴逊,还常教导儿子“你自己能做的事,千万不要让别人去做。”这些教导对杰裴逊后来的生活和成长起到巨大的作用,当他到威廉斯堡求学时,在别的贵族子弟花天酒地、纵情享受的时候仍然能坚持力求上进、发奋苦读,这都应该归功于他父亲的良好教育。

而在父亲的影响下,杰裴逊从小就对印第安人充满了好感,并从他们那里学到了热爱自然和在丛林中生活的能力,并且和一些印第安人交上了朋友。因此当后来美国向西越过阿巴拉锲亚山脉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时候,他为了拯救他们所做的事比其他任何政府官员都要多。

没有家族传承的豪门长子:美国“独立三杰”之一杰裴逊的成长经历

友好的印第安人接待白人朋友

父亲对托马斯.杰裴逊的影响可以说是贯穿了一生。但可惜的是,在杰裴逊1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却突然因病去世,而他留下的遗产有三千公顷土地和九十多名奴隶,这都是他一生的辛劳所得。

在这一点上杰裴逊和华盛顿一样,都是出生于富有家庭,都是少年丧父。但区别在于华盛顿并未从父亲那里得到多少遗产,而杰裴逊由于是长子则继承了父亲的大笔遗产。

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北美实行的是欧洲传统的长子继承制,这个制度直到杰裴逊后来制定邦联条例时才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废除。

在彼得的遗嘱中,妻子可以得到一千公顷的土地和六分之一的奴隶,六名女儿各得到六名奴隶和二百英镑,剩余的财产由两个儿子均分;并且在妻子去世后,长子杰裴逊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但是必须负责弟妹们长大成人的费用以及姐妹结婚的嫁妆。

我们特别提到彼得遗嘱中对财产的划分,是因为在长子继承制下,除长子外其他的子女除了得到维持生活的必须外没有任何的继承权。彼得的遗嘱在当时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这也为杰裴逊后来在制定邦联条例时废除长子继承权打下了基础。

但彼得在临死前还为杰裴逊留下来遗言,告诫他一定不要忘记学习,尤其是要受到充分的古典教育,从古代的先贤中学习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

杰裴逊后来在回忆录中说道,父亲的遗言比他的遗产更为重要,如果让他在遗产和自由教育中做选择的话,他宁愿要自由教育。杰裴逊也非常崇敬他的父亲,认为他是朴实的自耕农和民主保护人的结合体,是一个“自然贵族”(英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提出的的理念,即贵族不仅是等级、世袭罔替、权势、名位等的象征,而更多的是基督教意义上的传统、习俗、道德原则、荣光,还有更重要的是,贵族有相应的义务),是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伟大父亲。

没有家族传承的豪门长子:美国“独立三杰”之一杰裴逊的成长经历

埃德蒙·伯克,爱尔兰的政治家、作家、演说家、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

华盛顿和杰裴逊都是少年丧父,但华盛顿是在兄长的帮助下才得以继续学习成长(华盛顿不是家中长子,所以没有继承多少财产,但他同父异母的兄长对他亲爱有加,并在死后将遗产留给了华盛顿);杰裴逊则是听从父亲的遗言进入了当地最好的学校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并在老师詹姆斯.莫里的教导下阅读希腊文版的著作,并且他觉得阅读原著比阅读英文版的更让人感兴趣。

詹姆斯.莫里还有几名学生,其中有一位叫做詹姆斯.麦迪逊的成为了杰裴逊最好的朋友,而他的表兄后来更是成为了杰裴逊最亲密的战友和政治继承人的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表兄弟两人重名);而老师的儿子小詹姆斯.莫里则在独立战争的时候成为了亲英派,后来更是移居英国;还有一个叫达布尼.卡尔的则成了杰裴逊的妹夫。

没有家族传承的豪门长子:美国“独立三杰”之一杰裴逊的成长经历

威廉.玛丽学院

到了1760年的时候,17岁的杰裴逊被威廉.玛丽学院录取,这是整个北美的第二所大学,考上大学对杰裴逊的人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从此他的面前解开了崭新的一页,民主与自由的理念在杰裴逊的大学期间根植进他的思想之中,成为他一生的追求。

(杰裴逊最终是如何成长为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独立三杰之一、第三任总统的?欢迎关注本账号,点击文章左下方“了解更多”,获得更多关于美国独立战争以及建国后历史发展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