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藍色預警,看古代文人如何妙筆生花描寫冷冷冷……

寒潮藍色預警,看古代文人如何妙筆生花描寫冷冷冷……

夜雪——唐代: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譯文
夜臥枕被如冰,不由讓我很驚訝,又看見窗戶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時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

早寒江上有懷 ——唐代: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譯文
樹葉飄落大雁飛向南方,北風蕭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就在彎曲的襄水邊,遠隔楚地天地雲海茫茫。
思鄉的眼淚在異鄉流盡,遙看天邊的歸來孤帆。
風煙迷離渡口又在何處,茫茫江水在夕陽下盪漾。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北風行——唐代: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譯文
燭龍棲息在極北的地方,那裡終年不見陽光,只以燭龍的視瞑呼吸區分晝夜和四季,代替太陽的不過是燭龍銜燭發出的微光。
這裡連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風怒號而來。
燕山的雪花大大的,宛如一張張竹蓆,它們零零碎碎地撒落開來,飄蕩在軒轅臺上。
在幽州十二月天思念遠方丈夫的思婦,不唱歌了,也不說笑了,整天雙眉緊鎖。
她倚著大門,凝望著來往的行人,想到夫君還在那苦寒的北方前線心中悽苦哀怨。
臨別時你手提寶劍,救邊而去,在家中僅留下了一個虎皮金柄的箭袋。
裡面裝著一雙白羽箭,一直掛在堵上。上面結滿了蜘蛛網,沾滿了塵埃。
如今其箭雖在,可是人卻永遠回不來了他已戰死在邊城了啊!
人之不存,我何忍見此舊物乎?於是將其焚之為灰矣。
黃河雖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離死別之恨,如同這漫漫的北風雨雪一樣鋪天蓋地,無邊無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譯文
當暮色降臨山蒼茫的時候就越來越覺得路途遙遠,當天氣越寒冷茅草屋顯得更加貧窮。
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原來是有人冒著風雪歸家門。

別董大——唐代: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譯文
千里黃雲遮天蔽日,天氣陰沉,北風送走雁群又吹來紛揚大雪。
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天下還有誰不認識你呢?

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唐代: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譯文
死寂之夜,烏雲遮月,天邊大雁驚飛,單于的軍隊想要趁著夜色悄悄潛逃。


正想要帶領輕騎兵一路追趕,大雪紛紛揚揚落滿了身上的弓刀。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唐代: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譯文
早晨我把一封諫書上奏給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路途遙遠的潮州。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餘的生命。
回頭望長安,看到的只是浮雲隔斷的終南山,家又在哪裡?立馬藍關,積雪擁塞,連馬也踟躕不前。
我知你遠道而來應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氣瀰漫的江流邊把我的屍骨收清。

終南望餘雪——唐代: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譯文


終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皚皚白雪好似與天上的浮雲相連。
雪後初晴,林梢之間閃爍著夕陽餘暉,傍晚時分,城中又添了幾分積寒。

山中雪後——清代: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譯文
清晨起,打開門看到的是滿山的皚皚白雪。雪後初晴,白雲慘淡,連日光都變得寒冷。
房簷的積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條仍被冰雪凝凍。這樣清高堅韌的性格,是多麼不尋常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