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發展史(三)尋呼機

傳呼機在市場上曾有眾多稱謂:傳呼機、呼叫機、尋呼機、BP機和BB機,專業名詞是無線電叫人業務,此外還有更廣為人知,並且泛著港臺腔的暱稱——Call機,Call機這個詞在香港電影中出現的頻率很高,“Call我”的意思就是“用傳呼機呼叫我”。

在中國的通訊歷史中,有兩種通訊形式,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都曾風靡一時,然後沒入歷史,一個是尋呼機,一個是小靈通。

傳呼機有單向(僅接收)和雙向(收發)兩種類型,但單向僅能接收的機型是最為常見的,分成四種機型:

音樂機(沒有屏幕,只有鈴聲提示有人呼叫)

數字機(可顯示數字及空白)

文字機(可顯示文字及數字)

語音機(可收語音訊息,直接播出人聲)

1.世界第一臺尋呼機

關於尋呼機的發明,找遍國內外找到三個說法,但都是些片段描述,邏輯不明確,並沒有發現三種說法之間的某種聯繫,所以羅列出來:

1948年,貝爾實驗室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傳呼機——Bell Boy。

1949年,曾在美國軍方做通訊的阿爾·格羅斯發明了第一部無線尋呼機。

1956年,摩托羅拉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無線尋呼機機(BP機)。

2.中國第一臺尋呼機

1983年9月,上海開通國內第一家模擬尋呼系統,第一個尋呼信號來自上海華僑商店的一間盥洗室。當時是為第五屆全運會在上海舉行而開通尋呼服務,那只有一個尋呼座席,30多個用戶,即工作人員。1984年1月,尋呼臺搬到了錦江飯店地下室一間狹小的房間內,座席也只有兩個。

最早的尋呼服務是尋呼臺發送呼叫信息給用戶,用戶再打電話到尋呼臺查詢回電號碼,以後的數字尋呼,姓氏都是用代碼表示,那時尋呼小姐的基本功是背姓氏代碼和一些常用短語,如早點回家、老地方見等。80、90年代末尋呼機風靡大街小巷,走進千家萬戶,華旅、萬聲、國信、亞太、新華、遠望這些尋呼臺先後成立。

那麼問題來了,當時有線電話和移動電話已經面世了,傳呼機為何會擁有一段輝煌的時光呢?

(1)有線座機電話安裝要排隊,費用也要數千元。

(2)BP機比兩三萬元的大哥大便宜不少,只需數千元,90年代,價格降到了500元左右。

(3)BP機可以隨身攜帶。

但尋呼機產品都來自國外,尤其來自摩托羅拉,開始只能顯示英文字符或只顯示一部分漢字,國內使用者收到信息後,需要打電話回尋呼,才能知道通訊內容。

傳呼機的發展經歷了模擬機、數字機階段,模擬機的呼叫方式相對低端,接收者要查看呼叫信息需要回撥到尋呼臺查詢。數字機階段,傳呼機開始加入了電話號碼和英文信息顯示的支持。當時,很多用戶習慣性的在傳呼機背後貼上傳呼代碼,進行自助解碼,很多人對傳呼代碼倒背如流。

中國通訊發展史(三)尋呼機

1984年5月1日,廣州用150MHz頻段開通了我國第一個數字尋呼系統,1985年11月25日首次開辦無線尋呼業務。

3.國內尋呼機飛速發展

1991年7月19日,山東浪潮公司成功研發出全球第一臺漢字傳呼機,並編制了“傳呼通信用漢字信息表示及其編碼字符集”,隨後摩托羅拉、松下等企業均採用該標準生產漢顯傳呼機。11月15日,上海首先在150MHz頻段上開通漢字尋呼系統。

“手拿大哥大,腰間BP機”在上世紀90年代被當作是身份的象徵。除了大哥大和BB機,當一個尋呼臺轉接員也是羨煞旁人,一位聯通國脈傳呼公司的老員工回憶:當時在國脈做一名尋呼小姐,年薪近3萬,最高峰時國脈有700多個尋呼座席,2000多尋呼小姐三班倒,每天的尋呼量超過百萬次,每年大年夜,報社、電視臺記者在機房裡等著統計拜年尋呼量。

中國通訊發展史(三)尋呼機


中國通訊發展史(三)尋呼機


中國通訊發展史(三)尋呼機


中國通訊發展史(三)尋呼機

1993年5月,中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文尋呼機研發成功,這家廠商隨後在手機市場也大放異彩,幾乎人人都聽過他的宣傳口號,沒錯,它就是——波導,波導手機,手機中的戰鬥機。

1995年,波導又自行研發成功中國第一臺股票信息機,1998年一年就波導就生產銷售尋呼機102.4萬臺,也為波導走上手機之路積累了原始資本。

1998年,全國尋呼機用戶突破6546萬,名列世界第一。物極必反,傳呼機業務從這一年開始走下坡,並且迅速的在幾年之內從市場上銷聲匿跡,僅偏居在特殊行業如醫院和酒店。韓寒執導的電影《乘風破浪》就講述了這一現象,徐太浪的父親徐正太(彭于晏飾)在入獄前囤積BB機等升值,指望給有孕在身的小花(趙麗穎飾)母子一個保障,結果等來的卻是BB機的淘汰。

中國通訊發展史(三)尋呼機

1999年信產部拆分中國電信開始,尋呼業務開始由中國聯通負責,當時中國聯通尋呼在全國擁有近4500萬用戶,市場佔有率超過60%,聯通也是中國尋呼業上最後一個大佬。

2002年,生產中國市場上第一臺BP機的世界最大尋呼機生產廠商摩托羅拉公司停止生產和銷售傳統尋呼機,年底中國呼機只剩2500萬用戶。

2005年,遠望尋呼的一名負責人說:“7月份賣了13臺尋呼機,10月份4臺,11月份5臺”,到2005年9月底,中國傳呼機用戶只剩下109.7萬。

2007年3月,信息產業部發表公示稱:中國聯通公司已經申請停止經營北京等三十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98/199、126/127、128/129無線尋呼服務,徹底退出傳呼市場,中國的部分偏遠地區這一年也逐漸關閉尋呼業務。從開通到退市,傳呼機在中國存在了24年。

2018年,日本最後一家尋呼機服務商宣佈,將在2019年9月份終止尋呼機服務,這意味著尋呼機正式成為歷史,一些仍在使用傳呼機裡小範圍特殊行業,也在慢慢更換為新的通訊設備。

《國產手機發展史》系列文章持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