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從祥子到新時期的打工者,體會生存的不易

《駱駝祥子》:從祥子到新時期的打工者,體會生存的不易

祥子劇照

在歷史發展的滾滾潮流中,一個一個時代的交替更新,永遠都離不開的絕對是那最底層的勞動人民。沒錯,他們往往是最底層,最辛勞,同樣也是最默默無聞,可是每個時代正是因為存在著這些默默無聞的底層勞動人民,才有了每個時代屬於自己的不一樣的繁華

從新中國建立以來,農村和城市的差別顯而易見,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開始湧入城市,為追尋他們那樸實而又平凡的夢去奮鬥,他們堅信,勤勞可以致富。但畢竟夢想是美好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不少的艱難險阻正等待著他們。通過《駱駝祥子》這本書,讓我們從祥子的困境,延伸到到新時代的打工者,來看看生存的需要與掙扎吧。

一、祥子的困境

1.祥子的生存需要

在上個世紀,新中國剛剛成立後不久,隨著城市現代化的快速推進加上農村生活質量的日漸低下,城鄉差距越拉越大,

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不滿於農村生活的現狀,於是乎帶著幾乎全家人的希望,背上行囊,整理衣裝,作為新中國第一批打工者的一員隨大流一起湧入城市。而祥子便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在那個時代,出現了許多描繪當時第一批打工者的謀生生活的作品,包括夏衍的《包身工》、丁玲的《慶雲裡中的一間小房裡》等等,在這其中,第一部出現的、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了,它的主人公便是今天談論的人物—祥子。

《駱駝祥子》:從祥子到新時期的打工者,體會生存的不易

皇城下的祥子

祥子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人,18歲的時候懷揣著對城市的美好期望來到北平—這座夢想中的城市。“帶著鄉間小夥子的足壯和誠實, 凡是賣力氣能吃飯的事幾乎全做過了。”在做過許多髒活累活之後,祥子最終選擇了拉車這一行業,並且慢慢確定了自己的追求: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

沒錯,祥子逐漸認為,只要能擁有一輛自己的車,就可以不受他人的剝削和壓迫,可以過上自食其力的生活,甚至還可以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每個人的生存需要都有不同,這取決於一個人的個性能力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生活質量等等,因此而衍生出來的生存需要的內容也有著千差萬別,比如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同時需要的形式也是大有不同。祥子所反映出來的正是他獨一無二的生存需求。

2.祥子的生活遭遇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有了生存需求後祥子必然會為了這個目標而持之以恆的努力,這也是他作為一個進城打工的農村人所具有的最簡單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品質之一,因為他堅信,只要勤勞就能夠致富。只是現實往往是苦不堪言的。

祥子在積攢了三年之後終於買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輛屬於自己的車,那種喜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可是,意外總是來的比明天快,不到半年的時間內,他的第一輛車就被幾個匪兵搶走,而他只能帶著三頭駱駝逃跑。他不甘放棄,賣了那三匹駱駝帶著三十塊錢,重新開始了攢錢的路,等待著買入第二輛屬於自己的車。可是好景不長,第二輛車剛剛買到,又被孫偵探給騙走了

可他依舊不甘心,來到了車廠,卻被廠長劉四爺的女兒虎妞看上了,儘管他並不喜歡虎妞,可最終迫於各種原因還是和她結婚了。其實劉四爺並不願意,他認為雖然祥子是車伕裡最老實的,但就算和她斷絕父女關係也不願意把女兒嫁給一個“窮拉車的”。

《駱駝祥子》:從祥子到新時期的打工者,體會生存的不易

話劇《駱駝祥子》

後來,祥子用虎妞的私房錢終於買了人生中的第三輛車,但生活總是無情,虎妞因難產而死,祥子又不得不賣了車為虎妞料理後事。在經歷這些之後,他仍抱有一絲絲希望,因為他認識一個和他志趣相近的人—小福子,他們都是為了生活艱難前行。但最後,小福子的死徹底抹殺了祥子最後一絲的希望,他也徹底放棄了自己最初18歲時候的夢想

3.祥子的掙扎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雖然古話這麼說,可能祥子最初剛來城市也是這樣認為,可他從現實中得到的並沒有大任,反而是隻有一再的摧殘。從剛開始的滿懷熱情拉車,到第一輛車被搶和第二輛車被偷的重拾信心,到虎妞離世的無奈與幾乎崩潰,再到最後的希望完全被抹殺的痛苦現實,這一路走來,都是祥子對自我需求的一種無力的掙扎

在複雜的社會背景之下,對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祥子來說,要麼在危機中奮鬥,要麼就在危機中沉淪。祥子也曾經選擇過奮鬥,可是與生活的掙扎並沒有使他過上想要的生活,反而,這些掙扎讓他變得冷漠、自私、貪婪、無情

在城市生活的碰撞和摩擦之下,祥子從最初的那個滿懷希望的少年變成了最後自我放棄的大叔,生活的艱辛把這個年輕人的稜角磨得一絲不剩卻也沒給他一絲希望,祥子“勤勞致富”的觀念被一點一點地吞噬,人生觀也被一點一點地打破,最終竟是徹底毀滅,淪為了城市社會中最無用的渣子。

二、新時代打工者的新挑戰

1.當代打工者的不易

上面討論過的祥子,不過是當代打工者中的一個個體,我們在作品中所看到的也只是當代打工者悲慘遭遇中的冰山一角。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

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開始追求生活的質量,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城市打工,他們往往做著最苦最髒最累的活,拿著最低的報酬,過著最平凡的日子,在平凡中又摻雜著太多的艱辛,而這些有關他們一切的一切,通常來說,又最無人問津,無人知曉,更是無人關懷

《駱駝祥子》:從祥子到新時期的打工者,體會生存的不易

90年代打工者

儘管他們知道也親身經歷,城市中四處都充滿了危機感,也沒有他們的親人那般關懷,甚至到處都是不友好的聲音,可他們始終不願意離開城市,離開這個深深吸引他們的地方。和祥子一樣,由於農村文化城市文化的千差萬別,由於他們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都遠遠不及城市人,他們都從始至終無法在城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感,找到偌大的城市中的那很小一片能包容他們的土地,更是走不出自己的精神世界,最終成為了遊走在城市的邊緣者

2.當代打工者的心之所向

在有一點上農村人和城市人沒有什麼兩樣,那就是都有自己的心之所向,換而言之,就是都有自己的生活需要和目標。對打工者來說,他們的生活需求可能很簡單,可能就是簡單的一頓飯,簡單的一件衣服,簡單的一個好覺,簡單的給家人一點幸福,這些就足夠了。

對祥子來說,他的所向就是簡單的一輛自己的車,其實,這不僅僅是物質上面的一輛車,更多的應該是一種對自由的嚮往與追求。有了這輛自己的車,就能不用再受別人的壓迫,可以自己拉自己的車,累了就歇歇,渴了就喝喝水,再也不用看老闆的眼色來做事,這就是他自己想要的自由的生活。

因此,對當代打工者來說,這些物質上面的簡單也更多的是精神上面對自由和幸福感的嚮往,他們也渴望著能過上無拘無束的生活,更是渴望讓家人在自己的努力下感到幸福

《駱駝祥子》:從祥子到新時期的打工者,體會生存的不易

3.新時代,新機遇,新挑戰

隨著新政策的不斷出臺,我國城鄉差距的逐漸縮小,農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農村人進城打工的人流也越來越少,可仍然有那些底層的打工者,在新時代中找尋著自己的地位。但是與之前的艱辛不同的是,現在的打工者有了更多的法律保障,有了更多懷著正義之心的人們的幫助,他們不會像祥子一樣被哨兵搶、被偵探騙,但挑戰仍未消失。

新的時代,城市中有了更多的機遇給打工者,他們有了一個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有了更正規的平臺。但是由於改革尚未完成,法律法規仍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市場發育尚不完善,各種制度體系方面仍不成熟,對打工者來說還存在著一系列的不公平現象在等著他們,比如拖欠打工者工資、醫療保險不落實、偽造合同等等,在當下新時代社會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也是這些種種原因,導致當前的農民工沒有辦法真正融入城市的大環境中還存在著許多遊走在農村與城市邊緣的搖擺人,不能完全踏入城市,不能適應城市,成為了城市中的遊民。只是值得欣慰的是,在面對不易生活的同時,許多新時代打工者能夠在空閒時間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樂趣,比如文學、音樂、美術等等,並且他們中有許多人能通過這條道路走出打工的日子,在城市中找到屬於和適合自己的位置。

《駱駝祥子》:從祥子到新時期的打工者,體會生存的不易

返鄉的打工者

三、總結

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要做的就是牢記過去,腳踏實地,放眼未來。不能忘記二十世紀祥子那代人的痛苦遭遇,同時把社會基礎服務和國家法律制度落實到位,給打工者提供一個能夠給予他們溫暖的環境,讓更多向往城市生活的農村打工者不再感到城市冰冷,讓他們能靠自己的雙手最大程度地實現自己的生活需求,不再為生活掙扎。

參考文獻:

1.《駱駝祥子》

2. 《離騷》

3. 《孟子》

4. 《憫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