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國家的人都喝冰水,為何只有中國人喝熱水?

小芬最近看到了一個小故事: 有個留學生去吃火鍋,被辣翻天之餘要了一杯水。

服務員雷打不動的上了熱水,結果外國人當場石化了,中國為什麼到處都是熱水!!!

其他國家的人都喝冰水,為何只有中國人喝熱水?

當你吃飯時,喝點熱水...

當你頭疼時,喝點熱水...

當你陷入愛情

想撒嬌求哄都是

喝點熱水!!!

為什麼其他國家的人都喝熱水 ,唯獨中國人愛喝熱水?

——應該許多人都這麼尋思:一定是歐美人體質特殊,一直喝冰水也能活……

——然而並非如此。

——這更多是個習慣問題。

中世紀的歐洲人也視冰水如“毒藥”

19世紀,英國有本暢銷書,《家政管理手冊》,出版頭十年裡賣了200萬冊,在英國市民階層幾乎人手一本。該書作者叫伊莎貝拉·比頓。這位夫人看著老練,其實寫此書時年方23歲——她丈夫塞繆爾·比頓當時靠出版《湯姆叔叔的小屋》發了大財,在出版行業呼風喚雨呢。

其他國家的人都喝冰水,為何只有中國人喝熱水?

中世紀的貴族看到冰水也瑟瑟發抖


且說這本書裡,有這麼一段:

“老人與體弱的人應當迴避冰,不喝冷的飲料,身上很熱的人或剛運動過的人,絕對不要吃冷的東西,很容易得病,還可能送命。”

其他國家的人都喝冰水,為何只有中國人喝熱水?

——是真的,一百年前的英國人,見到冰水那也是瑟瑟發抖。

再瞧瞧,這文章中的語氣,不就跟你媽不讓你喝水的口吻是一樣的嗎?


冷水和熱水 重點不在溫度

實際上,冷水與熱水對身體的影響,重點不在溫度,而在衛生。

人類喝水這問題,在討論愛喝涼的還是愛喝熱的之前,先得考慮衛生問題。

當人們在還沒研究到熱水可以殺菌時,只侷限在知道不容易得病,於是就歸納出了“喝熱水對健康好”,所以世界各國市民階層,都流行喝熱水。


倒不是歐美人格外不怕冷——飲水淨化問題解決前,他們也是膽戰心驚,要喝熱水的。

其他國家的人都喝冰水,為何只有中國人喝熱水?

《權利的遊戲》中人們都是以葡萄酒代水

其他國家的人都喝冰水,為何只有中國人喝熱水?

同時,為了潔淨的飲水,歐洲人也不是沒有做過努力。

弗蘭西斯-培根先生,“知識就是力量”,搞過無數民科試驗,包括過濾水和蒸餾水;一旦發現如何搞蒸餾水,就在朋友圈裡大肆自吹,極有面子:考慮到他老人家都17世紀的人了,還能為了搞出蒸餾水在小圈子裡得意,歐洲人民的飲水狀況實在堪憂。

歐洲中世紀題材小說或電影,諸位王爺貴族,動不動舉杯狂飲,讓人覺得他們酒量真好,喝死不要命;其實那會兒,他們還沒從阿拉伯引來蒸餾技術,喝的酒度數低,不上頭。

中國人喝熱水也不是從始而終

中國人民,那也不是長久以來都有條件喝熱水。

明朝士大夫如張岱,還能細細分辨禊泉水,所謂秋月霜空,噀天為白,所謂輕嵐出岫,繚松迷石,還懂得分辨水裡的石腥氣;與張岱交好的閔老子,喝惠山泉水,等到晚間,新泉湧上,汲了之後,裝甕放船,趁有好風才走,讓水保持柔和清澈——這是有錢人。

而普通老百姓呢?

其他國家的人都喝冰水,為何只有中國人喝熱水?

《駱駝祥子》中只有去茶館才能喝到熱水


普通的老百姓們,一般是依賴喝井水,或去老虎灶找熱水喝;而靠體力勞動的勞苦大眾,基本是不拘小節的,也沒辦法挑挑揀揀。你像《駱駝祥子》裡面,祥子平時拉黃包車,要是跑完活兒了,可以去茶館坐一坐,跑路上渴了,那就只好找街邊水槽,跟牛馬一起喝水也是正常的。

民國時,北京四合院富貴人家,有所謂甜水苦水之分。苦水用以洗衣養花,甜水用來喝。好的甜水可以賣,老天津人以前想賣力氣的,就去南運河挑水,回來沿街叫賣,真有富人家肯花錢買水的:省得去跑一趟呢,而且敢直接舀一瓢來喝。而普通老百姓,那就隨意喝涼水,碰運氣吧。

分化何時出現?一旦水質淨化得到保證,歐美人便敞開喝涼水,而且迅速忘本。不再記得一百多年前,英國人喝個涼水都戰戰兢兢的樣子了。

而中國人則因為解放後,全民倡導衛生習慣喝熱水,所以我們父輩就傳承了下來,還覺得這是唯一王道了。

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