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诗仙李白百般吹捧的韩荆州是谁,为什么历史上并不出名呢?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被诗仙李白百般吹捧的韩荆州是何方神圣,为什么历史上并不出名呢?

太史慈子义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诗人李白游历到了湖北襄阳,此时的李白已经34岁,但尚无功名,就好比现在高考都没考上的落榜生,更不用说考公务员了。李白心高气傲,不得不接受现实,毕竟你再有才,没人赏识你的话,你只是一个穷书生。李白就向当时襄阳的官员写了一封自荐信,信中他肉麻地吹捧了这位官员,“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这马屁拍的,以李白的性格,你根本想不到竟然是李白说出来的。这韩荆州是谁呢?


被诗仙李白百般吹捧的韩荆州是谁,为什么历史上并不出名呢?


李白信中吹捧的人名叫韩朝宗,当时在襄阳担任襄州刺史,他是当朝名臣韩思复的儿子,韩家从唐初就是世家,算是京城的名门望族。韩思复死了后,大诗人孟浩然还为他立碑,可见韩家还是挺得人心的。

在唐朝当官有五种方法,第一种是通过正规途径,考科举,但名额有限,难度高,有些人一辈子也考不上;第二种是以门荫世袭,像韩朝宗就是以这种方式当上官的,说到底,就是朝中有个当大官的爹;第三种方式是故意以隐居方式造势,等待朝廷招募,属守株待兔方式,成功率不高;第四种是通过结交公卿、贵族、名人等,得到他们的推荐,从而踏上仕途,这也是李白想通过的方式;第五种是花钱买官了,如前面介绍过的“斜封官”,起价30万,但政治清明的时候这种方式是不会被采用的;最后一种方式比较残忍,没多少人愿意去做,就是

净身入宫当宦官,毕竟唐朝中后期的宦官还是挺有权力的,掌握神策军,随时可以发动政变。

李白在作《与韩荆州书》之前,已多次上书和谒见地方长官,又曾入京谋求出路,但都未果,所以李白极称韩朝宗善于识拔人才,希望获得接见和称誉。这一次韩荆州当然也没看上这个并不出名的诗人,毕竟,诗文只是陶冶情操之用,和政治没多大关系。

关于韩朝宗,《旧唐书》并无传记记载,只有一句话“天宝初为京兆尹”,《新唐书》中总算扩充了不少,有391字之多,和李白的传记差不多。韩朝宗的事迹真心谈不上有什么亮点,我总觉得欧阳修纯属为了给他凑字数堆出来的事迹。

一是建议唐睿宗禁止演杂技“乞寒胡戏”;

二是认为睿宗过早传位给玄宗;

三是担任襄州刺史期间,禁止百姓愚昧行为,改昭王井为韩公井;

四是担任京兆尹期间,挖水池,存储西市的木材;

五是听说要有兵事,弃官躲到山中,被当地派出所抓住后贬官;

六是喜欢推荐人材,比如崔宗之、严武、张延赏都是他推荐的,要知道崔宗之是宰相崔日用的公子,严武是宰相严挺之的公子,张延赏是宰相张嘉贞的儿子,这还需要推荐么?

这就是一个平庸官员韩朝宗的几项“先进”事迹,然而,大诗人孟浩然对于韩思复、韩朝宗父子还是很有感情的。开元二十四年(734年),韩朝宗因为放任下属官员任意征税,被贬为洪州刺史(江西南昌)。孟浩然给韩朝宗写了首送行诗《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

述职抚荆衡,分符袭宠荣。

往来看拥传,前后赖专城。

勿翦棠犹在,波澄水更清。

重推江汉理,旋改豫章行。

召父多遗爱,羊公有令名。

衣冠列祖道,耆旧拥前旌。

岘首晨风送,江陵夜火迎。

无才惭孺子,千里愧同声。

毕竟,韩家父子都曾在襄阳做过父母官,史称韩思复“治行名天下”, 诗中,孟浩然更以甘棠之颂、召父遗爱、羊公令名数典,并假送行场面之隆,对韩家父子的政绩和声望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全诗感情真挚,语言质朴,用典工切,一景一事,往往传神,读之使人感动。

韩朝宗(686-750)初历左拾遗。睿宗诏作乞寒胡戏,谏曰:「昔辛有过伊川,见被发而祭,知其必戎。今乞寒胡,非古不法,无乃为狄?又道路藉藉,咸言皇太子微服观之。且匈奴在邸,刺客卒发,大忧不测,白龙鱼服,深可畏也。况天象变见,疫疠相仍,厌兵助阴,是谓无益。」帝称善,特赐中上考。帝传位太子,朝宗与将军庞承宗谏曰:「太子虽睿圣,宜且养成盛德。」帝不听。累迁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初置十道采访使,朝宗以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襄州南楚故城有昭王井,传言汲者死,行人虽暍困,不敢视,朝宗移书谕神,自是饮者亡恙,人更号韩公井。坐所任吏擅赋役,贬洪州刺史。天宝初,召为京兆尹,分渭水入金光门,汇为潭,以通西市材木。出为高平太守。始,开元末,海内无事,讹言兵当兴,衣冠潜为避世计,朝宗庐终南山,为长安尉霍仙奇所发,玄宗怒,使侍御史王鉷讯之。贬吴兴别驾,卒。朝宗喜识拔后进,尝荐崔宗之、严武於朝,当时士咸归重之。――摘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三·韩朝宗传》

2020年2月11日星期二

(字数18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