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的悲哀:曾是蘇聯的“忠誠衛士”;如今卻是北約“馬前卒”

丘吉爾曾說過一句名言:“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名言,在世界歷史的進程中,一次又一次變為現實。例如,二戰結束後,社會主義由一國走向多國,歐洲東半部興起了眾多人民民主國家。在這些國家中,保加利亞和蘇聯的關係最為親近。可是,當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相繼發生後,保加利亞卻轉而加入了北約陣營。我們以二戰前後的歷史為切入點,對其進行分析。

小國的悲哀:曾是蘇聯的“忠誠衛士”;如今卻是北約“馬前卒”

1944年二戰末期,蘇聯紅軍在東線發起“十次斯大林突擊”,猛烈反擊德軍。當年8月的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結束後,蘇軍突入巴爾幹地區。在蘇軍的攻勢下,羅馬尼亞親德政府首先垮臺。緊接著,保加利亞親德政權也走向末路。1944年9月,保加利亞共產黨發動武裝起義,繼而加入反法西斯陣營,對德宣戰,直至戰爭結束。二戰的硝煙剛剛散去,冷戰的序幕又隨即拉開。蘇美冷戰時期,保加利亞可以說是蘇聯陣營內最親蘇的國家之一。

保加利亞向蘇聯靠攏,主要是由組織關係和民族感情所決定的。從組織關係上講,保共和蘇共之間存在緊密的組織關聯,二戰前,蘇聯就支持季米特洛夫等人的鬥爭。從民族感情上講,保加利亞人和東斯拉夫三族(俄、烏、白)信仰相同(東正教),文字相近(西裡爾字母)。而且,由於在19世紀末期,沙俄將保加利亞人從土耳其的桎梏下拯救出來,所以保加利亞人也對東斯拉夫三族有很深的感情。到了近現代時期,保加利亞民間,還親切地稱俄羅斯人為“伊凡老爺爺”。

小國的悲哀:曾是蘇聯的“忠誠衛士”;如今卻是北約“馬前卒”

基於上述的幾個原因,保加利亞在冷戰時期堅定不移地追隨蘇聯,甚至連國內政策都是明顯效仿蘇聯的。蘇聯召開蘇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保加利亞也隨即召開四月全會,批判契爾文科夫的獨斷專行;當蘇聯的勃列日涅夫,宣佈建成“發達社會主義”時,保加利亞的日夫科夫,也宣佈建成了“成熟社會主義”。而在蘇聯出兵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以及支援南也門、敘利亞、埃塞俄比亞等問題上,保加利亞也多次對蘇聯的做法表示支持。

保加利亞走親蘇路線的最大好處,便是綜合國力的提升。二戰前,保加利亞是歐洲最落後的農業國之一。例如在1939年時,保加利亞全國80%的人口從事農業,僅有8.2%的人口從事工業,經濟基礎薄弱。而加入蘇聯陣營後,在蘇聯的幫助下,保加利亞人通過數個“五年計劃”,硬是把祖國建設成了繁榮的工業國。這樣到1988年時,保加利亞得以號稱“世界第六大電子產品生產國”。而這個外號看似誇張,但確實有一定的現實基礎:80年代,東歐地區約40%的計算機系統,為保加利亞製造。

小國的悲哀:曾是蘇聯的“忠誠衛士”;如今卻是北約“馬前卒”

在蘇聯數十年的大力支持下,保加利亞的國內面貌,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更加強了保加利亞的親蘇傾向。冷戰時期,在華沙條約組織的分工中,保加利亞負責協助蘇聯軍隊,防衛蘇聯乃至整個華約陣營南翼的安全。60~80年代,保加利亞人民軍擁有約5個坦克旅,4個導彈旅,8個摩步師,3個炮兵團,4個防空兵團,1個傘兵團,總兵力約23萬左右。彼時,保加利亞總人口也不過800多萬,卻維持著20餘萬兵力,“軍事化”程度也算是比較高了。

可儘管如此,到80年代末期,當劇變的狂潮在東歐大地上肆虐時,保加利亞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在東歐劇變的過程中,保加利亞幾乎是最晚才發生政權更迭的國家,但仍抵擋不住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攻勢。1989年11月的中央全會後,日夫科夫黯然下臺,多黨競爭的局面逐漸形成。1990~1991年,在西方國家持續的思想滲透下,保共逐漸被排擠出了政權,保加利亞也最終脫離了蘇聯體系,變成了西方附庸化的政權。

小國的悲哀:曾是蘇聯的“忠誠衛士”;如今卻是北約“馬前卒”

西方國家,不會輕易放棄提升自身影響力的機會。當蘇聯的軍事力量在歐洲大陸“煙消雲散”後,北約集團便利用經濟和軍事手段,吸引和拉攏原蘇東國家入夥,以實現東擴。90年代後期,匈牙利、波蘭、捷克相繼加入北約,羅馬尼亞、斯洛伐克也有向西靠攏的傾向。到了21世紀初期,保加利亞已經處在北約勢力的半包圍圈內。最終,現實下的利益,超越了歷史上的感情。2004年,保加利亞加入北約組織,成為西方世界用以制衡俄羅斯的一枚棋子。

保加利亞態度的變化,看似出人意料,實則在情理之中。我們不妨以保加利亞近代史為切入點,對其進行分析。第二次巴爾幹戰爭中,保加利亞由於四處樹敵,招致圍攻,最終遭受了可恥的失敗。一戰時期,保加利亞試圖藉助德國的力量,奪回丟失的領土。但隨著德國的戰敗,保加利亞也被迫於戰後簽署《納伊條約》,割地賠款。於是到二戰時期,保加利亞學會了“站隊”的技巧:先追隨德國,後及時向蘇聯靠攏,戰爭結束時,還小有所獲。二戰以後,這種“站隊”的傳統,自然仍不會被其遺忘。

小國的悲哀:曾是蘇聯的“忠誠衛士”;如今卻是北約“馬前卒”

總體來說,縱觀20世紀曆史,相對於沙俄、德國、奧匈帝國、蘇聯、北約集團等強大勢力而言,保加利亞都是一個小國。小國的悲哀,就是在於難以同大國正面硬碰。因此,當蘇聯成為過往雲煙後,保加利亞儘管仍和俄羅斯存在宗教、文化與習俗上的親密聯繫,但也不得不在北約勢力的陰影下,選擇向西靠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