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在魔鬼心臟的寺廟,用黃金打造了5座金頂

修建在魔鬼心臟的寺廟,用黃金打造了5座金頂

大昭寺

大家好,我是達瓦次仁,這是我給大家分享的第一篇原創文章,也是《揭秘大昭寺》系列文章的第一篇,這一篇裡我將為大家揭秘大昭寺修建的傳說與名字的由來。

如果去拉薩沒有去過大昭寺,就等於沒有去過拉薩,這是所有去拉薩的遊客都聽過的話。

之說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另外一句話,“先有的大昭寺,後的拉薩城”。事實上,拉薩城正是圍繞著大昭寺建設的。

環大昭寺內的釋迦摩尼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再向外一圈,稱為“林廓”。

這由內到外的三個環形圈,就是藏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也是拉薩成為藏傳佛教中心的原因。

修建在魔鬼心臟的寺廟,用黃金打造了5座金頂

繞大殿一週共有380個轉經筒

相傳,大昭寺是由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三人共同修築而成,而修建大昭寺的過程還有一則廣為流傳的傳說:

公元641年,尼泊爾尺尊公主嫁與松贊干布時,將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帶入西藏。尺尊公主入藏後,為了供奉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原本也想修建一座寺廟,但寺廟卻反覆幾次在建成的當夜就倒塌了。

公元647年,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帶來了釋迦摩尼十二歲等身像。經文成公主推算,整個吐蕃乃是個仰臥的羅剎魔女,而其心臟處,恰巧是一個叫“吉雪印臥堂”的湖泊。

因此,文成公主建議,作為主寺必須填湖而建,同時另外修建十二座小寺院,鎮住魔女的四肢和各個關節,並將釋迦摩尼十二歲等身像供奉於主寺,而這座主寺,便是現在的大昭寺。

修建在魔鬼心臟的寺廟,用黃金打造了5座金頂

西藏鎮魔圖

修建大昭寺就要填湖,填湖就需要運土,而當時運輸主要依靠山羊背馱,於是一隻只白山羊馱土填平了湖泊,才為建寺打下了基礎。

因此為了紀念白山羊功績,佛殿最初命名“惹薩”,藏語中稱“山羊”為“惹”,稱“土”為“薩”,後改稱“祖拉康”(意思是經堂),又稱“覺康”(意思是佛堂)。

修建在魔鬼心臟的寺廟,用黃金打造了5座金頂

文成公主進藏壁畫中修建大昭寺圖

後來,宗喀巴大師為歌頌釋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傳佛教各派僧眾,在這裡舉行了傳昭大法會,此後,寺院便改名為大昭寺。

歷年來,大昭寺經過不斷的擴建與修繕,才形成如今的規模。特別是300多年前,五世達賴喇嘛,在原本木石結構的屋頂上釘上鎏金銅板,金頂群從此成為大昭寺的一大標誌。後來,歷代的中央政府也多次出資修繕金頂,最近一次修繕還是在2014年。

修建在魔鬼心臟的寺廟,用黃金打造了5座金頂

修繕一新的金頂

大昭寺在藏民心中有著神聖的地位,千百年來,大昭寺的香火不斷,來朝拜的人絡繹不絕。

那些賣掉全部家當,從出家門就一路磕著長頭的藏民,最終的目的地就是這裡,只為用自己的全部積蓄為佛祖塗一把金粉。

如今的佛像比歷史上高大許多,就是因為信徒們許願、還願,供養佛祖,都會給這尊佛像全身塗金粉,也就是佛經裡講的“再塑金身”。

因為在藏民的心目中,這是值得他們用生命來膜拜的信仰之源。

修建在魔鬼心臟的寺廟,用黃金打造了5座金頂

大昭寺外虔誠的信徒

下一期,我將帶您走進大昭寺,從一個佛殿到另一個佛殿,為您全面揭開大昭寺的神秘面紗。我是達瓦次仁,我們下期再見,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