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CTA带杠杆,于是就不安全了?


因为CTA带杠杆,于是就不安全了?

这两天发现有些伙伴对CTA策略中的杠杆属性产生了误解,人数还不少,我觉得有必要展开下,尽可能让大家理解。


首先整理思维框架:我发现有两个常见的问题,① 单一归因,认为某个结果是由一个原因造成的。我们的世界很复杂,所看到的各种风险、事件都是多种因素叠加后的综合作用。


为了分辨哪个因子的作用更大一些,统计上用多元回归,数学上解偏微分方程。所以,当你习惯性地对某个现象进行单一归因的时候,请先停一停,回想下自己大一学习高等数学时的痛苦。倘若我们的世界是单点单线连接,人类的社会和生活就会像动物那般。


②单一导向,即认为某个因子只能造成一种结果。比如,2015年因为过度配资放杠杆,导致后来的股灾,许多人的财富被清空,导致大家将杠杆和风险不加区分地等同起来。


因此有些伙伴,当得知CTA策略中天生带有杠杆属性之后,就不再接受其他的信息,统一打上风险很大的标签。这有点像曾经切菜时不要心切到手,此后只要看到砧板就觉得会出血,又做了一次巴普洛夫实验。


这些心理学范畴,具体我就不展开了。我只是想提醒伙伴们:这两种思维问题会阻碍你认知更理性的世界。


回到CTA杠杆的主题上,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再费点笔墨,先跟大家聊一聊——什么是杠杆?


我们经常看到研报上写道:


这家公司杠杆很高!那个资本收购case中使用了很高的杠杆!


究竟是什么意思?


杠杆 = 负债;杠杆率高,意味着这家公司从外面借了很多钱,去做一件事情(收购标的资产)。


也就是说,你刷信用卡购物时候就在放杠杆,双十一用花呗的时候也在放杠杆,还有买房时的按揭贷款,这也许是你人生最大的杠杆。


杠杆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用,同时放大的了风险。所以对待杠杆这件事情上,要非常的谨慎,既不要过度的肯定,也不要盲目的否定。


现在我们可以说CTA的杠杆了,因为CTA交易的标的是期货,期货交易是要交保证金的,这个保证金就是杠杆的一种形式。


简单举例:一份期货合约是10万元,保证金是10%,也就是说你出1万元就可以去持有这份合约了。同时我们也知道,这份合约的价格是会变化的,上涨当然没问题,但如果下跌就要引起注意了。


因为你只交了1万元,所以当这份合约价格不断下跌,跌倒9万3千元的时候,期货公司就要给你打电话了。兄弟,这势头不太对啊。现在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你平仓止损;第二,你明天上午10点钱再打7千块进来。


这个电话往往被称为Margin Call,作用是提示风险,然后通过平仓或者补金来解决风险。倘若恰巧手头你没钱了,那就很遗憾的要被强平。之后即便这份期货合约价格暴涨到12万,跟你也没任何关系了。


到这里,是大部分伙伴认知和理解的边界。于是不假思索地得出了CTA也会遭遇强平的风险,不靠谱这种结论。


真的是这样吗?


我希望大家不要在这个地方停止,继续往前再跨一步,你就能越过脱离韭菜的入门线。


同样是上面的假设,你花了1万买下一份价格为10万的期货合约,但要注意:这时候你的账户里总共有10万!除了这1万转变成了期货合约之外,还剩下9万的现金。可以做些流动性好的现金管理,吃点低利息。


接下来,期货价格下跌了。期货公司是不慌的,以为你账户里的钱足够。哪怕合约价值跌到0都不用担心。这就像有些赌场,在客人随身携带的钱赌完之后,有资金方愿意借钱给这个客人,因为资方早就把他的身价底子摸清楚了,资产摆在那里,不怕赖账。


所以大家一定要理解CTA策略中的这个核心,那就是可以调整用做保证金的部分,以此调节策略的风险收益比。


比如一只3000万的CTA资金,可以用300万去做保证金,剩下2700万做现金管理。这样即便使用了杠杆,风险仍旧是可控的。如果策略证明对了,可以再增加200万做保证金来放大收益。


但如果你直接把3000万全部上去做保证金,那确实过于激进了。当然,CTA的基金不会这么干,这些都是散户的习性。2015年我身边朋友场外配资的杠杆平均是4~8倍。1000万拿出去,借给你4000万,5000万资金杀入股市,硬生生拉出许多涨停。如果你用这种非理性的狂热来跟理智的CTA(量化程序)做比较,出发点就不太恰当。


很多CTA基金在保证金的使用上会有区分,比如接受银行的资金,用作保证金的部分就要更少。如果是自有资金,可能就更加奔放。


仅凭有杠杆就判定CTA不靠谱的话,那我告诉你,有些理财产品投的是债券基金,债券要做高收益,有一个策略是通过不断持券-质押-再买入,赚取利息差,这就放大了杠杆。还有,一些市值管理类的股票基金,会通过两融去放杠杆。宏观策略中也会应用到杠杆——交易品种涉及到期货。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交易策略里使用了杠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投资人对于风险的判断标准经常是这样的——看得到=风险,看不到=安全。


其实这并不是真正地认识风险,自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就无法应对和承担。


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去质疑如果基金管理人乱来,把CTA的杠杆加得很高,那就会有风险爆仓风险。


这是很明显的前提假设谬误!


因为如果基金管理人乱来,无论是做CTA、股权、债券还是股票多头(两融爆仓),投资人的风险都会很高。


而我们之所以努力让自己变得专业,不正是为了远离那些“乱来的基金管理人”吗?


——完——


今晚的探普之夜会讨论理财师转型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我们看到一些理财师成功地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性,完成了职业转型。其实,你面前的道路还是有挺多选择的。关键是你是不是修正了认知,愿意接受事实。


如果心动了,我们会支持你变得专业。

如果行动了,我们会帮助你更好展业。

因为CTA带杠杆,于是就不安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