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已死”,自我也已消解,該中國哲學登場了

德里達在很多年前來到中國,之後說中國沒有哲學,許多中國人大為氣憤,但是他們曲解了德里達所謂的“哲學”。德里達反而認為西方這些國家正應該從哲學裡逃脫出來。他所說的那個“哲學”是西方的哲學,是古希臘那種追求智慧的那種思辨的、理性的形而上學,而中國沒有這些東西,沒有那個狹義的形而上學,但是中國有廣義的形而上學,就是對人的生活價值、意義的追求,這是中國一直有的。

“上帝已死”,自我也已消解,該中國哲學登場了

解構主義大師 德里達


當面在西南聯大里有一位哲學大家叫做金嶽霖,有一次他給學生講《紅樓夢》,學生請他講下紅樓夢裡的哲學,他想了想說,《紅樓夢》裡沒有哲學啊。的確,從西方哲學的規範出發,《紅樓夢》裡的確沒有哲學。許多外國人他們認為《紅樓夢》很瑣碎,故事太囉嗦,全是些有的沒的小時,殊不知在他們的這些見解中恰恰反應出中西文化的不同,有一位學者說過,《紅樓夢》不管你從哪一章開始讀,都可以讀進去,而西方小說則很難做到這一點,而這本中國著名的長篇小說恰恰能表徵出中國“哲學”的特點。

“上帝已死”,自我也已消解,該中國哲學登場了

後排右二 金嶽霖


西方那裡從古希臘到近代,哲學思辨和自然科學結合到一起,哲學家笛卡兒、萊布尼茨是數學家,康德對自然科學也是很有研究(康德-拉普拉斯星雲),所以西方把思辨發展的恨充分,並且古希臘以來邏輯學也很發達,這樣就使得思辨力度更加龐大。那情感去了哪呢?情感的部分被他們擠到了宗教和藝術那裡去了。因此我們大力學習的西方哲學裡面缺少了中國文化中向來很重視的詩意,詩意沒有了,只剩下理性的、思辨的、推理的東西,所追求的真理變成了僵硬的理性抽象,忘記了中國文化最為重要的傳統,詩意。

“上帝已死”,自我也已消解,該中國哲學登場了

中國文學中典型人物 林黛玉


中國文化中,不管是孔子、孟子,還有漢朝的天人合一,還是宋明理學的心性修養,既是一種信仰,也包含情感在其中,所以我們總是在孟子的推理中感受到“合情合理”;總是在莊子的推理中感受到奇妙的象徵比喻,他們把情感和理性柔和在了一起,這才是正宗的中國“哲學”。但是必須承認一點在孟子的“大義”之中和莊子的“逍遙”裡缺少嚴格邏輯的抽象思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他的學園中高掛“不懂幾何學者不得入內”,並且他主張把詩人趕出他的理想國,這些都是中國文化傳統中沒有的。就像李澤厚先生所說:“生活大於語言,也大於幾何學,語言的普遍性意義和翻譯的可能性來自人類的衣食住行的普遍性。”就在這個基礎上,中國哲學可以和後現代哲學接頭了。

“上帝已死”,自我也已消解,該中國哲學登場了

莊周夢蝶


多年前,李澤厚先生提出“情感本體”的概念,恰恰是在考慮到中西“哲學”中各自的弊端的基礎上提出的,他認為後現代到德里達那裡已經發展到頭了,應該是中國哲學出場的時候了。“願有志者、後來者聞雞起舞,競創新思,卓而成家,走進世界。”他所提倡的哲學是沒有狹義的形而上學的哲學,是與西方哲學相平行、既見共同性又見特殊性的“中國哲學”。

“上帝已死”,自我也已消解,該中國哲學登場了

中國八十年代哲學家 李澤厚


後現代哲學表現出人類的一種困境:一切都被撕破,一切規則被打破,尼采說上帝死了,福柯說人類死了,沒有什麼整個人類,也沒有什麼整個的個體,連自我都沒有了。那麼,到底該怎麼活下去?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命運?個體、民族、人類又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命運?我想是時候該中國哲學登場了,一種既是哲學本身的,又是現實生活的,哲學。

“上帝已死”,自我也已消解,該中國哲學登場了

“上帝死了” 尼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