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疾病預測:廣東省2020年5月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

5月份廣東省隨著氣溫逐步回升,魚類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逐步增加,特別是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魚柱狀黃桿菌病、諾卡菌病、刺激隱核蟲病、虹彩病毒病、錦鯉皰疹病毒病和對蝦肝腸胞蟲病、急性肝胰腺壞死病等水生動物病害的發病率將呈上升趨勢。同時,5、6月份廣東省即將進入颱風季節,需要提前做好強降水強對流的漁業生產應對措施。同時,隨著4、5月份水產苗種的逐步投放,漁業進入繁忙季節,應該加強苗種篩查,選育優良苗種,加強養殖生產管理各項工作。

最新疾病預測:廣東省2020年5月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

  一、病情預測

  1.淡水養殖品種:細菌性敗血症、魚柱狀黃桿菌病、諾卡菌病、刺激隱核蟲病、虹彩病毒病、錦鯉皰疹病毒病和蝦肝腸胞蟲病、急性肝胰腺壞死病等,重點關注草魚、烏鱧、鱸魚、錦鯉、對蝦等品種。

  2.草魚:魚種階段易發生出血病、爛鰓病,重點關注免疫注射率低的粵北山區池塘養殖區域。

  3.烏鱧:往年大魚易發生諾卡菌病,重點關注珠三角主養區。

  4.羅非魚:易發生鏈球菌病,重點關注粵西、珠江三角洲主養區。

  5.鱸魚:易發生虹彩病毒病,重點關注珠江三角洲地區。

  6.錦鯉:易發生錦鯉皰疹病毒病,重點關注中山、江門、東莞和廣州地區。

  7.海水魚:易發生神經壞死病毒病、刺激隱核蟲病等,重點關注潮州市、惠州市、珠海市、陽江市和湛江市。

  8.蝦類:易發生蝦肝腸胞蟲病、虹彩病毒病和急性肝胰腺壞死病等,重點關注珠江三角洲、粵西主養區。

  二、防控措施

  1.隨著氣溫、水溫的上升,養殖對象逐步進入快速生長期,養殖生產者要加強生產管理,嚴格按“四定”原則投飼,並在飼料中添加多維和免疫增強劑等加強營養,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

  2.雷雨、副高壓天氣現象頻繁,魚塘容易因缺氧而發生泛池,注意觀察水質和魚蝦的攝食情況,發現缺氧應及時加註新水、並採取增氧等措施,必要時投放增氧劑。定期潑灑微生物製劑和底質改良劑調節水質,暴雨前可適當減少投餌量,並添加維生素C、免疫增強劑及抗應激能力藥物,防止水環境突變產生應激而暴發病害。

  3.5月前後是海水魚刺激隱核蟲病流行的一個高峰期,有可能在局部地區流行和暴發,各沿海市要加強監測,密切注意該病的流行動態,及時做好防控工作。(1)網箱合理排放,使水流交換順暢,放養密度要適宜。(2)投餵人工配合飼料,減少冰鮮魚、鮮魚做飼料。(3)淡水浸浴病魚3~20分鐘,酌情在浸泡液中加入抗菌劑。(4)投餵多維和免疫增強劑等加強營養,提高抗病力。

  4.4月初廣東對蝦養殖發生局部死亡現象,經調查是受連續降雨,池塘老化和苗種質量較差等綜合因素引起的,因此,南美白對蝦苗種投放前應加強檢測,特別是檢測近年來攜帶率較高的蝦肝腸胞蟲病,虹彩病毒病和急性肝胰腺壞死病,篩選無病毒攜帶的苗種,同時養殖過程中加強管理,定期監測、消毒,改善養殖環境。

  5.南美白對蝦苗種培育階段容易發生早期死亡綜合症,應提高警惕,並採取有效防控措施。(1)用含溴製劑對塘底進行消毒。(2)根據鹽度的不同,搭配草魚、革鬍子鯰、美國紅魚或軍曹魚等進行混養。

  病害防治方法應根據養殖品種的實際情況,在相關專業機構或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