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講了幾期蟲害,大家看蟲子估計也看煩了,今天換下口味,帶大家研究研究病害,一般大家碰到病害的問題的時候,經常會分辨不清楚病害的類型,到底是細菌?真菌?還是病毒?未來三期將為大家詳細講解這三個類型。

今天重點是講“真菌性”病害。

真菌是沒有葉綠素的異養生物,以菌絲體為營養體,以孢子進行繁殖、微小的真菌肉眼看不見,它們靠風、雨、昆蟲等傳播,以菌絲寄生在花卉體內吸收養分。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稱為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的類型、種類繁多約佔病害種類的80~90%,引起的病害症狀也千變萬化。

但是,凡屬真菌性病害,無論發生在什麼部位,症狀表現如何,在潮溼的條件下都有菌絲、孢子產生,一般病斑上有黴層或粉層,不同顏色,無臭味。這是判斷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據。

根據不同真菌侵染表現出的症狀類型,常見的有:炭疽、葉斑、鏽病、白粉、葉枯、煤煙、霜黴、潰瘍、腐爛、猝倒和立枯病等。

1.炭疽病

危害症狀

主要發生在

植物葉片上,常為害葉緣和葉尖,嚴重時,使大半葉片枯黑死亡。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黃瓜炭疽病

發病初期,在葉片上呈現圓形、橢圓形紅褐色小斑點。

後期,擴展成深褐色圓形病斑,中央則由灰褐色轉為灰白色,而邊緣則呈紫褐色或暗綠色,有時邊緣有黃暈,最後病斑轉為黑褐色,併產生輪紋狀排列的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辣椒炭疽病

在潮溼條件下病斑上有粉紅色的黏孢子團。

嚴重時一個葉片上有十多個至數十個病斑,後期病斑穿孔,病斑多時融合成片導致葉片乾枯。病斑可形成穿孔,病葉易脫落。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玉米炭疽病

發病規律:

病原分生孢子萌發的適溫為22°C~27°C,4°C以下不能萌發。病菌生長適溫為26℃至28℃。春秋兩季發病較重。

老葉從4月初開始發病,5至6月間迅速發展,新葉則從8月份開始發病。

分生孢子靠風雨、澆水等傳播,多從傷口處侵染。栽植過密、通風不良、室內花卉放置過密、葉子相互交叉易感病。溼度大、病部溼潤、有水滴或水膜是病原菌產生大量分生孢子的重要條件,連陰雨季節發病較重

防治藥劑:

二氰·吡唑酯在蘋果樹、棗、山藥上的應用。

80%代森錳鋅 可溼性粉劑在辣椒、柑橘、西瓜上的應用。

2.葉斑類病害

危害症狀

多為害葉片,葉斑上往往著生著

各種粒點或黴層,葉片聚集發生時,可引起葉枯、落葉或穿孔等。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病狀為葉片上局部細胞壞死,因而表現出不同的斑點症狀。

常見的類型有角斑病、黑斑病、圓斑病,輪斑病、褐斑病、斑枯病等,呈灰、黑、褐等色。

嚴重時葉片變黃、焦枯、脫落。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發病規律

葉斑病菌在病殘體或隨之到地表層越冬,翌年發病期隨風、雨傳播侵染寄主。溫室中四季均可發生。連作、過度密植、通風不良、溼度過大均有利於發病。

藥劑防治

戊唑醇、唑醚·代森聯、代森錳鋅、丙環·嘧菌酯等。

3.鏽病類

危害症狀

此病主要為害葉片,也能為害嫩枝、幼果和果柄。

葉片初患病正面出現油亮的橘紅色小斑點。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逐漸擴大,形成圓形橙黃色的病斑,邊緣紅色。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發病嚴重時,一張葉片會出現幾十個病斑。

發病1~2周後,病斑表面密生鮮黃色細小點粒,葉柄發病,病部橙黃色,稍隆起,多呈紡錘形,初期表面產生小點狀性孢子器,後期病斑周圍產生毛狀的鏽孢子器。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發病規律

引起鏽病的病原均稱為鏽菌。病原在病部越冬。通過風雨傳播。每年夏季發病較重。溫暖、多雨、多霧的氣候條件有利於發病,偏施氮肥則加深發病程度。

藥劑防治

丙環唑、烯唑醇、三唑酮、氟環唑等。

4.白粉病類

危害症狀

此病為世界性病害,一般多發生於寄主生長中、後期,寄主的葉、花、枝條、嫩 梢、果實均可受害。

典型症狀是初期病部出現白色粉狀物。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後期呈灰色粉狀物。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寄主受害部位往往退綠,發育畸形,嚴重時枯死,甚至整株死亡。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發病規律

病原在病部或病殘體上越冬。通過風、雨傳播。

多數在4-6月、9-10 月發病較重。

溫暖潮溼季節發病迅速,過度密植、通風透光性不良有利於發病。

藥劑防治

戊唑醇、粉唑醇、戊菌唑、嘧菌酯等。

5.葉枯病

危害症狀

病葉初期先變黃,黃色部分逐漸變褐色壞死。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多從葉尖、葉緣開始發病,病斑呈紅褐色至灰褐色,之後病斑連成片,可佔葉面積的1/3左右。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由局部擴展到整個葉脈,呈現褐色至紅褐色的葉緣病斑,病斑邊緣波狀,顏色較深。

病健交界明顯,其外緣有時還有寬窄不等的黃色淺帶,

隨後,病斑逐漸向葉基部延伸,直至整個葉片變為褐色至灰褐色。隨後在病葉背面或正面出現黑色絨毛狀物或黑色小點。

發病規律

病原在病組織上越冬。通過風雨傳播。夏、秋季發病較重。高溫高溼、通風透光性差、葉勢弱有利於發病。

藥劑防治

井岡黴素A(登記作物杭白菊)、苯醚甲環唑(登記作物大蒜)氯溴異氰尿酸(登記作物水稻)等。

6.霜黴病

危害症狀

此病從幼苗到收穫各階段均可發生,以成株受害較重

主要危害葉片,一般先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病,發病初期產生淡綠色水漬狀小點。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病斑邊緣不明顯,後期發展為黃色不規則病斑

溼度大時,葉背產生灰白色黴層,逐漸變為深灰色。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棚室內乾旱時病葉逐漸變黃、乾枯,空氣溼度大時發病葉片黴爛。

發生規律

春、秋季發病較重,孢子囊的萌發適溫為7~18,在發病溫度範圍內,多雨多霧,空氣潮溼或田間溼度高,種植過密,株行間通風透光差,均易誘發霜黴病。

一般重茬地塊、澆水量過大的棚室,該病發病重。

藥劑防治

三乙膦酸鋁、霜黴威鹽酸鹽、嘧酯·噻唑鋅 、甲霜·百菌清(登記作物黃瓜)等。

7.煙煤病

危害症狀

又稱煤汙病、煙煤病,在花木上發生普遍。

果株的葉片、枝梢、果實受煤煙病侵害,其表面產生一層暗褐色至黑褐色黴層,以後黴層增厚成為煤煙狀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常在葉面、枝梢上先形成黑色小黴斑,然後連成片,使整個葉面、枝梢上佈滿黑色黴層。影響植物的外觀和光合作用。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發病規律

病原在病部或病殘體上越冬,通過風雨和昆蟲傳播。高溫多溼、通風透光性差的條件

易發生

蚜蟲、介殼蟲、蟬、白蛾蠟蟬等能分泌密露的害蟲發生數量多時,能加重此病的發生程度。

藥劑預防

克菌丹(登記作物梨樹煙煤病)。

同時注意防治蚜蟲、介殼蟲、蟬、白粉蝨等害蟲。

8.猝倒病

危害症狀

幼苗大多從莖基部感病(亦有從莖中部感病者),初為水漬狀,並很快擴展、溢縮變細,病部不變色或呈黃褐色,病勢發展迅速,在子葉仍為綠色、萎蔫前即從莖基部(或莖中部)倒伏而貼於床面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苗床溼度大時,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綿絮狀菌絲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發病規律

猝倒病常發生在幼苗出土後、真葉尚未展開前。苗床溫度低、溼度大時利於發病。光照不足,播種過密,幼苗徒長往往發病較重。

藥劑防治

精甲·噁黴靈登記作物辣椒、乙酸銅登記作物黃瓜

吐血整理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真菌性病害口訣

真菌病害類別多,各種作物都不少。

病狀病症有差異,準確判斷懂病理。

真菌病狀有幾點,壞死腐爛和萎蔫,

染病組織和器官,各種色點常出現,

根腐葉枯和葉斑,果蔬作物最常見,

真菌病症獨特顯,黴粉鏽斑長上面。

霜黴灰黴多分辨,白粉黑粉記心間。

菌索菌核有時產,仔細觀察準判斷。

同病異作有特點,掌握規律好診斷。

三、真菌性病害特徵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真菌性病害是已知病害中最多的病害,症狀類型多,出現在植物的各個部位。常見的有: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每日一課系列第15期:“真菌性”病害,必須瞭解的8大症狀要點

通過對不同類型真菌性病害類比總結,發現真菌性病害必然具備以下兩個特徵:

1.一定有病斑存在於植株的各個部位。病斑形狀有圓形、橢圓形、多角形、輪紋形或不定形。

2.病斑上一定有不同顏色的黴狀物或粉狀物,顏色有白、黑、紅、灰、褐等。例如黃瓜白粉病,葉上病斑處出現白色粉狀物。再如瓜類與番茄灰黴病,受害葉片、殘花及果實上出現灰色黴狀物。

1、低等真菌

大多生長在水中或土壤中,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霜黴病、白鏽病、疫病、綿疫病等。一般在低溫(15—20攝氏度)潮溼的春秋兩季發病較多。

2、高等真菌

主要病害有赤黴病、白粉病、炭疽病、葉斑病、黑斑病等。如:麥類赤黴病;花生黑斑病;葡萄、蘋果、桃、瓜類、麥類、豆類、甜菜白粉病;棉花、豆類、瓜類炭疽病;蘋果、梨黑星病;桃、杏縮葉病;瓜類蔓枯病;葡萄黑腐病、房枯病;蘋果輪紋病、黑腐病、腐爛病、幹腐病;蔥葉枯病;茄子褐紋病等。病害以點發生為多,受害部位有較明顯的邊緣,而形成一定形狀的病斑。

3、最高等真菌

引起的病害主要有黑粉病、鏽病、紋枯病和立枯病等。如:禾穀類作物的黑粉病、腥黑粉病、粒黑粉病、葉黑粉病,梨、桃、蘋果、葡萄、豆類、花生、蔥、向日葵鏽病,棉花、茄子立枯病。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形成點發性症狀。

4、高等、最高等真菌複合型

引起的病害症狀類型大多是局部壞死,常見的症狀有:

(1)葉斑病類型:如豆類葉斑病、甜菜、辣椒褐斑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馬鈴薯、番茄早疫病;

(2)炭疽病類型:如蘋果、桃、豆類、瓜類、蔥類、十字花科蔬菜、茄科、棉花炭疽病;

(3)瘡痂病類型:如葡萄黑痘病和桃瘡痂病等;

(4)潰瘍病類型:如蘋果腐爛病等;

(5)萎蔫病類型:如棉花的枯、黃萎病、瓜類枯萎病;

(6)腐爛病類型:如桃褐腐病、茄褐紋病等。

首先要對防治真菌病害的農藥有個瞭解。防治真菌病害的藥很多:如常用的百菌清、惡霜·錳鋅、甲霜·錳鋅、苯醚甲環唑、三唑酮、烯唑醇、多菌靈、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腈菌唑、戊唑醇、氟硅唑、乙膦鋁、腐黴利、阿米西達等。

其中防治低等真菌病害的有:惡霜·錳鋅、甲霜·錳鋅和乙膦鋁等;防治高等真菌病害的有:苯醚甲環唑、三唑酮、腈菌唑、戊唑醇、氟硅唑、烯唑醇、多菌靈、甲基硫菌靈、腐黴利等。

對高等真菌和低等真菌病害都有效果的有:百菌清、阿米西達和代錳鋅,其中百菌清和代森錳是保護劑。阿米西達是一個對低等、高等真菌都有殺滅活性的最廣譜內吸性殺菌劑。知道了病害和藥劑,就可以根據致病真菌來選擇相應的殺菌劑,如霜黴病、晚疫病、綿疫病、猝倒病等是低等真菌病害,就可選用惡霜·錳鋅或甲霜·錳鋅;對葉斑病、葉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黑粉病、黑星病、早疫病、赤黴病等高等真菌病害,就可選用苯醚甲環唑、三唑酮、多菌靈、甲基硫菌靈、腈菌唑等。

總之,只要看準了病,瞭解了藥,就能正確選擇對路農藥,減少盲目性,增強科學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1:本系列文章共21篇,我們後續會逐一推送。第16期內容預告:認清“細菌性”病害,一文明白告訴你。喜歡此類文章請點擊關注我們。

注2:本文由農人之家App日課組整理而成。著作權歸原作者。來源:小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