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拉10岁女儿跳海”真相曝光:情绪失控,是家庭教育最大死敌

刚刚看到一个可怕的新闻。

“妈妈拉10岁女儿跳海”真相曝光:情绪失控,是家庭教育最大死敌


一个10岁左右大的小女孩,被妈妈死拽着走向海里。

路人看到这个情形,以为这对母女要跳海轻生,紧忙打电话报警。

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这对母女仍在继续往海里走,离海岸边有30米远。

女孩一直在哭,使劲挣扎,看到有民警的身影,像是找到了浮木,努力伸手求救。

可妈妈不听劝,执意呆在原处。

民警只好下水把她们俩“捞”上来。

上了岸,才真相大白。

原来,这次“轻生”是妈妈“吓唬”女儿的手段。

这段时间,女儿在家上网课不认真,作业也不好好做,把她气坏了。

一时想不开,拖女儿去“跳海”。

新闻一出,网友们纷纷跑到评论区指责妈妈的做法:

“不管这个妈妈理由多冠冕堂皇,这种教育方式太极端了,绝对教不出健康的孩子。”

管教孩子,却无法管好自己的情绪,是家庭教育的死敌。

常有父母说,我生气是因为孩子不听话,我大吼大叫是因为孩子油盐不进,我愤怒是因为孩子任性哭闹。

可如果真是因为孩子的行为左右我们的情绪,那为什么面对同种行为,却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呢?

比如:孩子拆坏了新买的玩具汽车,想再买一辆。

同一事件若发生在你升职加薪的一天和你被领导批评扣除半个月奖金的一天,哪一天会答应给孩子再买一个,哪一天会气急败坏地骂他一顿?

很多时候我们情绪爆发不见得是当下的事件引发,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就积累了一些负面的情绪,孩子的行为可能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

本身带有的情绪可能是工作上带来的,也可能是身体不适带来的,也可能是因为和另一半闹矛盾,总之就是自己本来就不舒爽,孩子再不听话,气真的就不打一处来,但其实对孩子是相当不公平的。

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不想伤害他们,也不愿承受事后的自责与愧疚。

所以,情绪管理是为人父母成长的第一课。

做好情绪管理,首先是无条件接纳自己的情绪,尊重自己的感受,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无论我们产生了何种情绪,正面的或负面的,都选择去正视、关注和体验它,从中了解自己的思想和问题,把能量用于寻找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上,而不是消耗在否定、压抑中。

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意味着当我们出现负面情绪,比如生气、伤心时,我们不是告诉自己“你怎么能生气呢?”“有什么好伤心的?”,也不是对孩子说“你太让我生气了!”“你真让我伤心。”

而是说:“我觉得很生气。”“我有点伤心。”

然后用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孩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深呼吸、暂时离开、阅读、画画、跑步等,而不是把孩子或家人作为发泄自己情绪的工具。

当然,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可能一开始做不了那么好。没关系,只要我们爱自己、爱孩子、爱家人,不愿意自己当年承受的压力与痛苦转介给孩子,我们就会实践、实践、再实践,在实践中,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和孩子的安全基地。

只有学会接纳并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才能接纳并理解孩子的情绪,才是对他作为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尊重。

心理学家霍华·嘉纳说,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力因素。而一个人幸福与否,基本也取决去非智力因素。

一个能够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能够识别并理解他人的情绪予以合理反馈的人,必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庭关系。

这样的人生,是幸福的,也是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