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微信朋友圈广告越来越多?动森里的商机远超普通人想象?

为何微信朋友圈广告越来越多?动森里的商机远超普通人想象?

微信公众号:商业科技创投圈(spark-share)

从品牌的角度来说,傻瓜思维,其实就是用户思维。把品牌当“傻瓜”,把用户当上帝,才能赢得用户的支持和信任。在疫情期间,凭借着出色营销成功出圈的老乡鸡用“傻瓜思维”,真正做到了换位思考,放低企业的利益,放大用户的利益。黄毅认为,若品牌想使用“傻瓜思维”做营销,首先应该学会“示弱”,即品牌需转变高高在上的角色身份,学会讨好消费者。比如钉钉在面临被打一星的口碑危机后,推出“在线求饶”的卖萌视频进行危机公关,进而扭转了大众刻板的品牌认知。而在应用层面,品牌则应该为用户提供最简单、最直接的“傻瓜式体验”模式。最近营销翻车的麦当劳“5G”新品就是典型案例,盲目迎合 5G 和直播带货的热点,却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和习惯认知,自然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今日商业科技焦点:
✅为何微信朋友圈广告越来越多?
✅动森里的商机远超普通人想象?
✅娃哈哈要一口气自建 4 个电商平台?
✅洗脑广告为何屡被吐槽却屡试不爽?


✅微信公众号频繁变脸 内容从业者是否会因此受益?


👀

以 Facebook、line、以及我们熟悉的微信等社交平台为例,他们的接力赛至少有三部分:
①创立之初的主要目标是吸引更多的用户,此时增长引擎为用户数的增长;
②当用户渗透逐渐饱和时,平台就会接入一些广告,通过广告加载率的提升保证收入增速;
③平台逐渐成熟,能够描绘出更精准的用户画像,广告效果随之提升,就可以通过提价拉动增长。表外表里 发现对于微信来说,接力棒才刚刚递到第二位运动员手中。

🔔2014 年之前:微信是你自己的
1) 2011 年,随着 3G 手机的出现,微信顺势推出。推出后以免费发短信、打电话迅速吸引用户。
2) 之后,微信凭借 QQ 和通讯录权限,逐渐掌握了用户的交际圈;再辅以摇一摇、朋友圈等强社交功能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
3) 不管是中老年人还是初高中生,大家都在用心经营自己的朋友圈。久而久之,微信就变成了手机一样的刚需,是用户自己打造的,极其私人的空间。


4) 2019 年初微信上线“看一看”功能,很多人认为被侵犯到了隐私。

🔔2015 至今:第二棒广告加载,正起速
1) 对平台来说,用户强烈认为“微信属于自己”的阶段,是“温水煮青蛙”的开始,当青蛙们跳不出这口大锅时,核心变现手段-广告就出现了。
2) 腾讯在 2015 年 1 月已经开始测试朋友圈广告,大概有 10 家广告商参与了测试。
3) 2015Q2,微信加大广告加载率,当季投放了 60 个广告;2015Q3,朋友圈广告数量再次提升,但仍然主要为品牌广告,广告主也偏向奢侈品、汽车、房地产等等大客户。
4) 2018 年 Q1,朋友圈出现第二条广告,紧接着两个季度后,朋友圈广告贡献就超过公众号和小程序,营收最多。其次 2018Q3 电话会议中,腾讯还强调要加强变现。
5) 2018Q4,腾讯透露相比国际同行,朋友圈广告数量太少,还有很大的加载空间。随后在 2019Q2,朋友圈广告就上升为三条。

🔔2020 年之后:广告单价的提升还需等待
1) 以 Facebook 为例,3 月新冠疫情逐渐严重以来,其 CPM 广告价格就在不断下跌。
2) 但在行业内来说,我们认为,下一阶段的微信,其广告价格抗周期波动能力或许比其他企业稍强一些。

3) 相比 B 站、抖音、甚至微博,微信对用户来说更私域的同时,对广告主来说,宣传效果也更好。所以,淡季来临时,金主的钱袋会更偏向于那些广告效果更好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议价权就会稍高一些。
4) 2019 年,微信每 DAU 贡献的广告收入仅为 5.1 美元,相比之下,Facebook 是其 8.6 倍、微博是其 1.35 倍。单从这个数据来看,微信似乎有着巨大的现金池有待挖掘。

✨你怎么看待微信朋友圈广告越来越多?你认为这些广告对于你来说有没有用?#微信#朋友圈 #腾讯 #互联网公司

👀

动森里的商机远超普通人想象?

人气游戏《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已经成为新晋致富平台。“游戏葡萄”采访了几位《动森》玩家,确实通过虚拟的交易,在短短十几天里赚到了数额不菲的现实里的真金白银。这背后的庞大市场或许超出你我想象。

节约时间是《动森》商机的来源。《动森》是个模拟经营游戏,时间与现实同步,节奏缓慢,一切事物都需要耐心培育、制作。这对大多数只不过是工作闲暇碎片时间玩耍的人来讲,不现实。于是玩家之间以物换物就开始了,甚至有人出钱交换。可以说是习惯了快速获得的人们,对以“慢生活”为核心理念的《动森》无法适应,而游戏本身没有花钱的地方,玩家就只能在场外砸钱了,商机就被有心人捕捉到。



一个成规模的《动森》用品市场已经在各大线上交易平台形成,核心业务是“物资批发”“家居定制”以及“小动物买卖”。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门没有本钱的生意,只需要卖家的时间投入和适当懂得修改代码。

生产道具的卖家,和现实的关联就是需要卖家有足够多的 Switch 来存放道具(游戏里有存储数量的限制),和现实电商一样是有着生产-销售-物流的流程。只是游戏里的物流配送很麻烦,需要买卖双方同时在线联机,才能上岛配送。

门槛较高的家居定制服务。因为《动森》的极大自主性,让人见识到高手和普通玩家之间的巨大区别,于是有人也渴望直接拥有精装修服务。这就跟人们在现实里购买装修定制服务差不多。《动森》的家居种类太多太杂了。人们肯花这份定制的钱,主要是能节省在游戏里挑选上千种家居配件的时间,而选好套餐也得一件一件手工花时间制作。

之前引起极大争议的“小动物买卖”,主要依赖于两种手段,其一是破解+金手指;其二是通过调整系统时间,刷出小动物想要搬家的状态。第二种操作适用于正版玩家。不同人气的小动物售价不一样。


《动森》背后的生意大有赚头。游戏发售于 3 月 20 日,在二十多天时,淘宝上专营资源售卖的店铺,有的已经攒下了 10 万笔订单。一些非职业的经营者,在咸鱼挂上交易,比如有些因为疫情待业在家的玩家,当做副业,十几天赚了一万多,有些人一天就有两千多进账。《动森》背后的交易盛况,或许会让人发觉:想赚钱,似乎没那么难。另一方面,随着《动森》用品市场的壮大,或许意味着新生代玩家的游戏习惯,与《动森》慢节奏的玩法存在着难以弥合的割裂。#动森

👀

娃哈哈要一口气自建 4 个电商平台?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在 4 月 17 日与央视财经主持人陈伟鸿的对话中,披露近况:今年疫情给娃哈哈 2 月份带来 1 个亿的亏损,不过 3 月份产能和销售恢复 80%,4 月至今销售额同比增长 31%。宗庆后预计 6 月底能挽回全部损失。更让人惊讶的是,宗庆后宣布将自建 4 个电商平台:健品电商平台(娃哈哈微商)、食品饮料电商平台(传统 B2B,或许有 B2C)、跨境电商平台(跨境 B2C 业务),以及”哈宝游乐园”——一个给年轻人沟通、交流、宣传产品的平台(初步推断类似于小红书 APP)。



公众号“快消”引用天眼查数据,早在今年 3 月下旬和 4 月初,娃哈哈就斥资超过 2 亿元分别成立了“杭州娃哈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宏振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娃哈哈的食品、饮料互联网销售,货物进出口等业务开了“绿灯”。上述两家公司的法人都是宗庆后本人。上述两个公司所拥有的的电商平台尚未建立,已有的电商平台是目前运营 1 年多的哈宝游乐园,其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刚结束的一次营销活动是“买 2 箱 AD 钙奶赠 1 箱钟薛高雪糕”。

在高调披露四个电商平台计划后,宗庆后特地强调:“我不反对电商,但我反对烧钱、买流量。”宗庆后透露,娃哈哈将在杭州启动一个电商大厦,还要再招个几千人。对这番言论,有新零售从业者提出疑问“流量入口的问题娃哈哈怎么解决?”而有娃哈哈前高管评价,娃哈哈不具备电商平台的“基因”,也已经错过了入局的最好时机。

其实娃哈哈之前已经涉足过电商。在 2018 年娃哈哈接连推出的几款走微商渠道产品:天眼晶睛、奶昔和羊奶,娃哈哈只负责品牌及生产,渠道交给合作方运营。结果是惨败。接着,娃哈哈和拼多多合作销售单价 1 元左右的常温乳酸菌产品“呦呦君”,作为最早和拼多多建立官方合作关系的传统快消企业,靠品牌背书吸引了很大流量。


但自建平台流量怎么办?过去十多年,从开商场、卖酒到新产品,都不算成功,没有吸引新兴消费者流量。而自身体量越大的传统快消企业,转型做自有电商平台时面临的挑战也就越大——中粮成立的“我买网”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传统快消品龙头企业很难跟得上互联网的快节奏,保持足够敏感度,而基本由宗庆后一个人说了算的娃哈哈沟通成本并不简单。有娃哈哈的老员工表示“希望娃哈哈的电商梦,不要只是为了满足宗老板的个人情怀,而是真正地帮当下陷入泥潭的娃哈哈找到了一条新路。”

✨你对娃哈哈自建 4 个电商平台的计划怎么看?#消费

👀

洗脑广告为什么屡被吐槽却屡试不爽?

去年伯爵旅拍的「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和 Boss 直聘的「找工作跟老板谈」似乎点燃了受众们对洗脑广告积压已久的怨气,两个品牌如愿以偿地火了,虽然是被骂火的。接着,新氧、马蜂窝、瓜子二手车等品牌方前仆后继,洗脑广告非但没被骂跑,还愈发火热了起来。


近期一位挑战选手则是「平安好医生」,充满节奏感的镜头切换与变速,魔性的音效,配合一句带有号召性的台词「拿起手机问医生,名医秒回送药快」,连续重复 3 遍,是那熟悉又上头的配方不错了,这次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条广告呢?

👉 为什么屡被吐槽,品牌方却屡试不爽?
洗脑广告之所以顶着被骂风险却层出不穷,不排除有品牌盲目跟风,但更重要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它真的有效。
1️⃣ 洗脑广告有吓人的高记忆度
洗脑的广告语朗朗上口、能引发共鸣,更容易占据消费者心智,如早年恒源祥、脑白金、蓝翔技校等案例,至今仍是一代人脑海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2️⃣ 洗脑广告具有强大的传染性
洗脑广告即使让人讨厌,争议本身也能带来二次传播,讨厌洗脑广告的人,越容易看到洗脑广告,他们的抵制催生社交热度,从而促进了洗脑广告的商业闭环。

👉 人们对洗脑广告,有哪两大误解?
洗脑广告固然常有制作不够精美或审美体验不佳之感,但如果说无脑、成本低,那真是误会。
1️⃣ 误解一:无脑

成功的洗脑广告要和所有流行事物具备一样的核心因素,内容上要有趣、有价值、能迅速传染、吸引关注和参与。「收礼只收脑白金」与「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一样,简短有力、朗朗上口,配合充满节奏感的音乐或视觉冲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 误解二:低成本
这个误解产生于仅从广告前期制作、执行上去衡量成本。想要造成洗脑效果,关键就是大量、频繁、集中的重复,这种重复除了在广告内实现,在投放上也需要一定的布局和规模,相应的就会需要更大比例的花费和付出。

👉 洗脑广告的雷区,如何避免?
网上以 B 站为首流传的容嬷嬷小黑屋、雪姨敲门等鬼畜作品,同样利用大量重复、节奏剪辑等元素,却使人上头,破圈传播,为什么从来没人站出来讨厌过?恒源祥、脑白金、脑白金的广告虽然也会因强制性重复被厌烦,但为什么网上的反应看起来相对平和,甚至还产生一些具有调侃性质的二次创作传播?从这些问题出发,其实会发现强制性的重复并不是洗脑广告最被讨厌的原因,据此,我们总结了一些洗脑广告可以避开的雷区:

1️⃣ 洗脑广告应该避免过渡包装和营销,同时要注重信息价值,守住基本的价值观原则,避免引起道德争议或批评。

2️⃣ 洗脑广告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比如它更适合工具型的产品,如瓜子二手车或平安好医生,却不适合精神性产品,如铂爵旅拍;它适合大众型,却并不适合需要打造品位、高端、奢侈等概念的品牌。
3️⃣ 洗脑广告只是一种阶段性的策略,刺激过后,仍需回归内涵和价值,否则一味透支消费者的耐心,只能得来「无用的流量」。

✨你怎么看待洗脑广告?你认为洗脑广告是直接拉动数据的利器,还是烦人无效的垃圾?处于什么阶段的企业更适合打洗脑广告呢?#营销

👀

微信公众号频繁变脸 内容从业者是否会因此受益?

微信公众号的每一次变动都备受关注,因为关乎上百万内容从业者的生意。界面新闻消息称,微信近日对公众号的功能进行了优化和改动。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是打乱了公众号推送时间线。微信官方表示,将按照订阅号的优质程度和文章的内容质量来进行排序,这一变动旨在优化用户的阅读效率。有自媒体从业者指出,若按照最新排序算法,流量只会往头部公众号集中,腰部以下的号主生存会更加艰难。不过也有从业者保持乐观,“北方公园 NorthPark”创始人周先生认为,对于小机构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内容本身。此外,微信文章评论将支持“盖楼”,增强号主与读者之间的互动。目前用户之间还无法互动,但该功能之后会逐步完善。

商业科技创投圈

产品服务推特圈

卫星授时研究所

功夫英语精进圈

热搜头条娱乐圈


微信公众号:商业科技创投圈(spark-sha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