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想見的人再也見不到了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你和我離的有多遠而是你在小土堆下面我在土堆外面,伴著內心無比地悲痛、思念、悔意默默地注視著土堆,眼神空洞而又無助,那一刻我們近在咫尺卻永遠無法相見。

親人之間偶爾的離別都是短暫的,因為我們始終堅信總有一天我們終會再次相見、牽手、相依、相伴、屈膝長談,但我們最終還是躲不過的就是永別,從此天各一方。

人的一生中多多少少都會經歷很多次永別,這種經歷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次一次的光顧你,就想一把刀在你的肉體上光顧一樣,一次給你留一道傷痕,當傷口剛癒合,時不時的再來一刀,就這麼一刀一刀的摧殘你的肉體,在不經意間磨鍊你的心智增強你的承受能力,直到你完全能夠承受的了你也就到了給身後的人制造傷疤的時候了,人的一生就這麼重複著。

  • 爺爺離世

2019年4月18日我從老家寧夏固原踏上南下的列車,一路向南最後在義烏落腳,這一待就是半年有餘。

從老家出來的時候我親愛的爺爺已經是臥病在床,按道理來說家有老人和病人兒孫就不得遠出,遠出這為大不孝,而我卻在自我安慰中依然不聲不響甚至一聲招呼都不打選擇遠行,路途遙遠而我不曾想到這一走卻連我親愛的爺爺最後一面都未曾見到,也成了我和爺爺的永別。

2019年7月7晚上10點多和母親通話,母親說爺爺不大好我開始準備行程,2019年7月8日凌晨我還在查回家的路線,母親突然來電預感告訴我情況不太好,當接通電話母親說我84歲的爺爺與世長辭,在淚水和哽吟聲中掛斷了母親的電話,訂了早上九點的機票,半夜未免。


那些想見的人再也見不到了

天亮趕往機場,九點半準時起飛,下午五點到家,在門口聽到親人們悲痛聲,進到家門和親人、親戚簡單的打過招呼走進了停放爺爺的房間,當三叔揭開白布的那一刻眼淚就止不住的往下流,就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餘生再無爺爺,面前這位曾經慈祥的老人再也不會跟我說話,給我講家族史、講做人的道理、講仁義、講禮德、講民族大義、講吃虧是福......想起這幾年陪爺爺說話的場景,歷歷在目。而如今卻很後悔後悔沒有把爺爺那些話用手機錄下來,以後放給孩子們聽。當奶奶說起爺爺離世之前一直問我什麼時候回來,那一刻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爺爺生前最後的幾年時間裡和我說的話最多,雖然很多話都重複著但我一直再聽。


那些想見的人再也見不到了

我祖太爺長眠的涇源的山頭

還記得爺爺給我講家族史中我的祖太爺的參加西海固回民起義而長眠涇源山的事蹟,爺爺經常給我講祖太爺走的時候他才兩個月,走時就說他估計這次去了就回不來了,他看著小時候的爺爺給我祖太奶奶說這個孩子很聰明,以後你就好好操心(撫養)去,然後就走了,這一去就在也沒有回來。爺爺每次說到這就會流淚,當時的信息很不發達交通也不發達,很多人當時永遠留在了涇源山,家人都不曾找到也沒去找,和我祖太爺同去的一人回來了,我祖太爺去世了他在身邊,說了具體的方位,由於交通不方便再就沒管過。

後來我就記事了記得是家族中的人在爺爺的帶領下,父親開著當時的三輪車去了涇源,找到了當年祖太爺戰鬥過的山頭,再根據回來人的那個同鄉人的記憶還有本地當時一個參與處理善後的人的指引找到了我祖太爺埋體的地方,掏錢埋下了那塊山頭的一小塊地給我祖太爺起了墳頭,自此家族人每年都會去涇源山上墳,以此來懷念我的祖太爺。

當時只是再聽這段家族史,但具體是什麼事件從未詳細查閱,直到爺爺去世我才有意識的開始查這段歷史。

援引百科海固回民起義,抗日戰爭時期三次回民起義。


1939年元月、5月和1941年5月,先後發生在寧夏海原、固原,史稱“海固事變”。因國民黨陳誠部隊在海固地區抓兵,強迫入伍回民吃豬肉,燒燬清真寺,橫徵暴斂,汙辱婦女等暴行引起。在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1939年元月15日,海原沙溝、白崖、固原紅崖堡回族農民在馬國璘、馬英貴等領導下,率先發動起義,提出“反蔣抗日,救國撫民”、“殺貪官、滅土豪,打富濟貧”、“漢回同胞一體同仁”等口號,得到回漢群眾之響應,擁眾萬餘,編為6個團。以馬國 為司令,馬英貴、馬少敬為副司令。國民黨八戰區調軍進行圍剿,多次被義軍擊潰。後因內部分裂,馬國璘受重創轉匿西山,馬英貴輕信假“和談”,被誘殺,起義失敗。同年5月26日,馬國瑞、馬喜春等領導海原回民在艾萵灣(今西吉白崖)舉行第二次起義。以“五族共和”、“救國救民,受壓迫的回漢同胞是一家”等口號,張家川、海原、隆德、涇原等地4000餘回民紛起響應。攻克國民黨據點。號稱“崇義軍”。後義軍遭胡宗南部包圍,彈盡糧絕,馬國瑞、馬喜春陣亡,起義再次失敗。1941年5月3日,該地回民又在馬國璘、馬思義和馬國璠等領導下,舉行第三次起義。擊潰國民黨191師、預備7師,經平化,轉戰隆德,進入張家川,全殲191師一個團千餘人。後遭陝甘國民黨部隊包圍,義軍突圍,退守固原。因內部分裂,馬國璘被誘捕、慘遭殺害,馬思義、馬國璠率餘部200多名,進入陝甘寧解放區,投奔中國共產黨。

這就是海固回民起義的原型,我的祖太爺就是在這場革命戰鬥中無常(犧牲)的。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主席,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楊靜仁部長對海固起義給出來了這樣的評價:

海固回民起義是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一個組成部分。


那些想見的人再也見不到了

這樣的評價長眠涇源山頭的我祖太爺和他一起的那些戰友們是永遠也見不到了,但他們愛國的情懷、為民族大義不畏犧牲的精神和事蹟將永遠激勵著我們這些後人們。

年僅三十血方剛,身為男兒國為先。

為國為民離妻兒,臨別之時看孫兒,

再三囑咐讓成才,撇下孤兒與寡母,

背上刺刀上沙場,殊死一戰振涇山。

血灑涇山為先驅。六盤兒女英雄魂,

長眠涇山不復返,無名英雄勵後代。

2019年7月8日,我永遠失去了我親愛的爺爺,再也沒有人給我重複著去講這段歷史,正是爺爺一次一次講才讓我知道了,在祖國偉大的革命事業中我們家族也有一位英雄為祖國的革命事業、為名族的大義獻出了一份力而長眠涇山成了無名英雄,內心無比自豪,夜深人靜的時候每每想起這段歷史讓人蕩氣迴腸熱淚盈眶。’

  • 族中兄弟離世

人情世故雖已斷,骨肉相連何曾斷?

為兄兄中最為義,奈何命運這般不公。

2019年12月24日,義烏的小雨已經下了快一週了,溼冷的天氣讓每個人都有急需太陽出現的心情,而這天並沒有好轉的跡象。

中午十二點十分我準時來到我經常吃麵的蘭州拉麵館要上了我的刀削麵,剛吃一口打開家族群點開父親的一個語音消息,聽到父親說族中一小兄弟在昨晚工作中突發意外事故永遠離開了我們,離開餐桌給我大哥打了電話證實了此消息,眼淚伴著濛濛細雨開始佈滿了我的臉頰,心中不禁感嘆到他才26歲啊,還是一個兩歲兒子的父親,一位已經失去兒子的70歲老人的孫子,白髮人送黑髮人啊,惋惜、可憐、心痛無比。我還依稀記得當時他父親也是我叔叔出車禍離世的時候,那時他還那麼小,上次爺爺去世回家還見到過他,從來沒有想到那次的碰面竟是永別。

我爺爺和他爺爺的爺爺有同一個爺爺,就是我上文說的我祖太爺,所有我們是同根同祖,但親房已,人情世故已經不再來往,在同一個村但基本能碰到能見到,雖說很少相見,但突然離世心情還是無法平靜,終歸是同祖,送的時候家族中的人都去了。

噩耗突傳來,

心如尖刀剜。

昨夜還憶起,

今日兄不在。

兄年紀尚輕,英姿颯爽

奈何自此相隔兩茫茫

再無相見。

兄,悲痛欲絕

淚溼襟,念別離。

往後念所有親人朋友

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2019年告訴我失去的人已經永遠失去了,想見的人再也見不到,失去的那一刻就註定了我們近在咫尺卻無法相見,這一刻你在下頭我在上頭,若是相見只能在夢中。

祝所有的朋友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中平安健康就行,因為當你失去一些人再想見而見不到的時候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健康和平安是多麼的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