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15)


不能自抑

“不能自抑”這一成語,意思是不能控制自己。典故出自清朝吏部尚書、歸德人宋犖在筆記《筠廊二筆》捲上詳細摘抄的沈鯉寫給兒子的一封信。沈鯉在信中囑咐兒子:“出入公門,招惹是非,且受勞苦,拜客只可騎馬,不可乘輿。家下凡百,儉素恬淡,不要做出富貴的氣象,不惟俗樣,且不可長久。大抵盛極則衰,月滿則虧,日中則昃(zè,太陽偏西),一定之理,那移不得。惟有自處退步,不張氣焰,不過享用,不作威福,雖處盛時,可以保守。近者江陵張老先生(指張居正)一敗塗地,只為其榮寵至極,而不能自抑,反張氣焰,以致有此,可為明鑑。我今雖做熱官,自處常在冷處,必不宜多積財貨、廣置田宅,使身終之日,留下爭端,自取辱名。”“為今之計,要損些田土,減些受用,衣服勿大華美,器用寧可欠缺,留些福量,遺與後人,此至理也。留意!留意!秋夏糧要委定馮運,及早上納,多加與些火耗。各莊上人常約束他,莫要生事。舍與窮人綿襖一百個,趁早預備。”

關於與別人談話,遇到糊塗到什麼話都說的人應該怎樣對待,沈鯉在信中囑咐兒子不要與他辯論:“既糊塗到此田地,你與之辯論何益?此後只任他胡說,任他疑惑,不必發一言,不必生閒氣,暮年光景,頃刻可過,何苦如此,只圖灑落為快也。”

沈鯉對家中所有的事都很關心,生怕不小心造成壞影響。如信中說:“文姐有娠,臨生產時,尋一個省事的收生婆看。”

另外還說:“吾年近九旬,官居極品,百凡與人應酬體貌,自宜簡重,若上司與本處公祖父母禮必不可少者,不得不與相見,閒常枉顧只可以居鄉辭謝之而已,僕僕往來,不無太褻。出門如見賓,入虛如有人。獨立不愧影,獨寢不愧衾。”

這是一封著名的家書。宋犖常常閱讀,每次讀時,都如聞晨鐘,發人深省。

沈鯉為明神宗朝的名相,官居一品,人稱文端公,他曾和官居首輔的張居正同朝為官,但因他能自律,命運卻和張居正迥然不同。沈鯉作為一品大員,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顯人貴,常常門庭若市,可謂“熱官”。但他卻“熱”時慮冷。認為盛極則衰,月滿則虧,日中則斜,是違背不得的規律。他認為這種所謂的富貴不會長久。長久之計,居安思危,壓抑自己的各種慾望,所有的事情都要有度,這樣才能保自己平安。

沈鯉舉了他的師長、好友張居正的例子。張居正官為宰相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結果一敗塗地。之所以會走到這一步,原因雖然很多,但也很簡單:榮寵至極,不能自抑,氣焰囂張。沈鯉說,在他之後,我也是一品大員,官居顯位,實權大得很,但我常常給自己澆冷水,讓自己清醒:薪俸有限,不要去多積財貨,買那麼多的田地幹什麼?造那麼多的房子幹什麼?不去想那些,就不會接受不義之財。即便有那些故意找事的,我們無把柄可抓,他們又能怎麼樣?

沈鯉囑咐兒子要常想著約束自己,不要生事。除了自己低調、儉省以外,還要遵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該繳的稅,一點也不要少繳;要約束與家族有關係的人,防止他們給你惹點什麼事來。惹一件事還可以處理,多了,壞影響就會不斷累積,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就會遭災。

要記住古人的教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與知己好友相聚,三杯兩盞淡酒,就會推心置腹。如果對方是糊塗人,不管他說什麼,也不管他如何說你,都要不發一言,不生閒氣。人生苦短,如白駒過隙,看輕財物,內心充實,讓自己活得瀟灑些。

沈鯉教育兒子,和人打交道,仁義禮智信,禮不完全是禮節,還是一種制度和規矩。出門見到所有的人,只要不是刻骨仇恨者,都要像賓客一樣對待人家,不管人家待我們如何。特別是在沒人的時候,要當作身邊有人在監視自己,這人會監督你的各種行為。有了監督,你就不會胡作非為。有人看著國庫裡滿滿的金錢,以為權力大,如入無人之境,卻不知有上蒼雙眼盯著呢!

另外,沈鯉還囑咐了一些家長裡短的具體事。如:富貴人家添兒生女,也會給某些想巴結的人找個上門巴結的理由。他帶著禮來了,鄉里鄉親,卻之不恭。因此,找接生婆,只管能安全接生就好了,要囑咐她不要將孩子出生的消息到處傳播,給有的人制造巴結的機會。要多做善事。特別囑咐:舍與窮人的棉襖一百個,趁早預備,讓沒有棉衣穿的人及時得到溫暖。

《明史》對沈鯉評價甚高,稱讚他為人耿直峻潔,為官清正淡泊。

沈鯉官居極品,年近九旬,這封家信情真意切,打動了許多人。清代另一著名作家王士禎在他的筆記《池北偶談》裡,也談到了這封信對他的觸動:“歸德沈文端公家書一通,字字聖賢忠恕之旨,予方欲續《名臣言行錄》,因從牧仲(宋犖字)判院借歸,手錄藏之。”由此看來,沈鯉的這封家信被多人收藏,因此流傳廣。其中的“不能自抑”便成了成語。

例句:“貪官見到賄賂,有時也知道收下是不應該的,但不能自抑,所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