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来自星星的孩子” 点亮希望之灯

4月1日,愚人节。

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

仅一天之隔,却由欢笑变成了沉默。


四月,欢声笑语在各地上演,而很多人的世界里却依旧重复播放着一出“默剧”。太过喧闹惹人烦,但是没有声音也能把人急坏了。


为 “来自星星的孩子” 点亮希望之灯


目前全球自闭症患者已超过6700万人,平均每150个新生儿中就会有一个自闭症患者,而在中国,确诊的自闭症患者人数超过160万。


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是一种精神疾病。

自闭症孩子在交往中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按照直觉的方式去理解别人的意图,而多表现较为孤独、不合群。


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似乎有着不同常人的思维,所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为 “来自星星的孩子” 点亮希望之灯


很早之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世界上有一条最孤独的鲸鱼Alice,发出的声呐频率是52赫兹,而正常的鲸鱼是15至25赫兹,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只别的鲸鱼能够听懂它,甚至根本听不到它的呐喊与呼唤,于是这只鲸鱼没有同类,甚至没有鱼群相伴。它没有可以亲昵的对象,没有可以聊天的对方。


但是它没有放弃大海,经常从千里外的太平洋一路游到大西洋,然后又游到南极,再从南极寻找新的方向。


为 “来自星星的孩子” 点亮希望之灯


而每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就像那条鲸鱼,在他们的世界里,有着另一个波段,另一种频率,但他们却从未放弃过表达自己。


2017年的时候,腾讯推出了一次公益活动为自闭症儿童一元购画活动,你可以一元购买自闭症儿童的作品。


当时里面有个叫“博丞”的自闭症儿童。

别人是画画,他是“涂画”,从来不用调色板,一天能涂好几大张,被戏称为“高产画家”。


他的作品中斑斓的色彩、大刀阔斧的笔触都源于此,洋溢着生命的热烈、饱满和任性,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博丞在4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他的妈妈为了帮助他,学了大量医学方面的知识,感统训练、针灸疗法、膳食疗法……甚至只有香港、美国才有的生物排毒疗法。整整3年,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定时爬起来给博丞喂药、打针,却收效甚微。


“重新来一遍,我不会走医疗的路,它解决不了自闭症的核心问题,应该以教育为主。”除了让他正常的上课外,他的母亲还为让他找到了一条纾解情绪的通道——绘画。


为 “来自星星的孩子” 点亮希望之灯


2岁那年,艾里斯·格雷斯(Iris Grace)的父母发现,在艾里斯小小的世界里似乎只有她自己,她甚至不会跟自己的父母交流、玩耍,后来她被确诊为自闭症。


为了治疗小艾里斯的自闭症,她的父母教她如何画画。如今小艾里斯的自闭症不仅得到了缓解,而且也因画画而小有名气,她父母甚至为她建立一个个人画作展示的网站。


如同艾里斯一样,有一群自闭症孩子喜欢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们对某一种形状的物体、色彩甚至线条感兴趣,在他们的不同绘画作品中,重复地使用这些元素。很难说哪幅画更漂亮,只因他们各自看世界的角度不同。对于他们来说,绘画亦是情绪的表达。


为 “来自星星的孩子” 点亮希望之灯


首先,唤起表现。

绘画艺术治疗初期,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语言鼓励和视觉刺激,让自闭症儿童开展“涂鸦绘画”,以唤起他们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其次,帮助改变。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激发自闭症儿童参与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的行为逐步规范化,并纠正不良和过激行为。促进自闭症儿童表达内心情感。


最后,促进自闭症儿童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让自闭症儿童绘画,并在画中表现人、树木和房子;快速画出自己对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的感受;组织自闭症儿童进行拼贴或组装练习。


为 “来自星星的孩子” 点亮希望之灯


有学者将其称之为“绘画艺术治疗”,即通过绘画,为自闭症儿童表达自我创造条件,不仅能加强儿童非语言表达训练,还能加强他们的

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症状。


自闭症人士的确存在着与普通人不同的感知觉和思维认知方式,这些不同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就是患者出现各类症状和困难的的心理基础,但同时也有一些患者因此会表现出在某些心理范畴内的与众不同但却优秀的能力,例如绘画、艺术、机械记忆、音乐、计算、数学、科学领域,加以发现和培养,同样可以成才!


用手拿起画笔,就算最后没有成才,也至少让他们在漆黑的世界里找到了那些原本属于他们的“星”光。


为 “来自星星的孩子” 点亮希望之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