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肯德基、必勝客母公司控股收購黃記煌

重磅!肯德基、必勝客母公司控股收購黃記煌

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 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在海底撈悄然漲價事件愈演愈烈之時。


4月8日,中國最大的餐飲運營公司百勝中國(肯德基、必勝客母公司)在一份公告中宣佈,正式完成對黃記煌的控股權收購。


這是繼收購小肥羊之後,百勝在中國的又一大手筆收購。


01

加碼黃記煌,百勝中國圖謀


重磅!肯德基、必勝客母公司控股收購黃記煌


《零售圈》瞭解到,“黃記煌”是中國餐飲行業領先的燜鍋品牌,2004年成立於北京,目前在中國和海外擁有640多家餐廳,主要以特許經營模式經營,門店遍佈國內外。旗下運營“黃記煌”和“三分飽”兩個品牌。“黃記煌”是業內領先的燜鍋品牌,“三分飽”是新推出的中式快餐概念。早在2019年8月百勝中國就宣佈已與黃記煌集團達成收購股權協議,在滿足成交條件並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下,預計將於2020年初完成。


本次收購公告顯示,收購完成後,百勝中國將成立中餐事業部,該事業部由三個核心中式餐飲品牌組成:小肥羊、東方既白和黃記煌。


《零售圈》瞭解到,百勝中國從Yum! Brands(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YUM)分拆出來之後,於2016年11月1日獨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為YUMC。百勝中國在中國市場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貝爾三個品牌的獨家運營和授權經營權,並完全擁有東方既白、小肥羊和COFFii & JOY連鎖餐廳品牌。 截至2019年底,百勝中國擁有的餐廳數達到9200家。其中

肯德基門店數達到6534家必勝客門店數為2281家,其他餐廳門店數為385家。


02

生涮小肥羊,熟燜黃記煌

百勝的中餐情結與本土化難題


重磅!肯德基、必勝客母公司控股收購黃記煌


“本土化”一直是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後的難題,不論沃爾瑪、家樂福,還是肯德基和麥當勞。


為了與麥當勞的“本土化”餐飲“看齊”,百勝中國早在2005年就開始創辦了中餐品牌“東方既白”,甚至在肯德基裡面賣其了豆漿和油條,去年還開創了肯德基賣火鍋的先例,也許百勝中國深知自己的“中餐餐飲基因”先天不足。


2009年,百勝中國開始對中國火鍋頭部品牌小肥羊下手,開始拿下了小肥羊20%的股權,隨著合作的開展,最終在2012年,完成了對小肥羊的完全控股。


時隔10年,百勝中國再次對中餐下手,本次選擇的是中餐類目中的另外一個品類,燜鍋,黃記煌以三汁燜鍋打天下,很快在全國多個知名商場,購物中心核心位置拿下店鋪,一舉成名,此次百勝中國對黃記煌的收購,業內普遍看好,但如何整合小肥羊,黃記煌,東方既白等中餐品牌,或許是百勝下來面臨的問題。但從供應鏈共享,員工協同,品牌共築等角度來說,相比還是比較好的融合。


這也許也驗證了百勝中國事業部總裁蘇敬軾的話:“中國人還是喜歡吃中餐的。”


03

馬雲借道螞蟻金服

入股百勝“復仇”


重磅!肯德基、必勝客母公司控股收購黃記煌


在2016年11月,百勝中國與百勝餐飲集團拆分上市之前,阿里系螞蟻金服入股百勝中國。這被網友解讀為,馬雲報當年肯德基“未錄取”之仇。(當然,這個只是個傳說)。


2014年12月,馬雲在出席“2014兩岸企業家臺北峰會”時曾在演講中說,今天的年輕人可能迷茫,覺得機會不多,但自己年輕時也歷經挫折,比如,他應聘過三十幾份工作,25人應聘肯德基,除了他,其他24個人都被錄取,而且那個老闆還是臺灣人。


2016年9月2日,擁有肯德基、必勝客等餐飲品牌的百勝餐飲集團宣佈,公司與春華資本集團(下稱“春華資本”)及阿里系的螞蟻金融服務集團(下稱“螞蟻金服”)達成協議,二者共同向百勝中國投資4.6億美元,其中,螞蟻金服投資5000萬美元,收完成後,春華資本和螞蟻金服將合計持有百勝中國4%至6%的股份。

該項投資將和百勝餐飲集團與百勝中國的分拆同步進行。


2016年11月1日晚間,隨著一聲鐘響,中國最大的餐飲上市企業——百勝中國以每股24.51美元在紐交所開盤。正式宣告分拆完成並以獨立公司在紐交所上市。截止《零售圈》發稿前,百勝中國市值168.68億美元。


04

餐飲下半場


重磅!肯德基、必勝客母公司控股收購黃記煌


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2020年的開局都不是那麼的順暢,大到大型的餐飲連鎖,小到街邊小店,“店鋪轉讓”路邊隨處可見。


疫情起家,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哭窮,號稱自己即使貸款,光發員工工資也撐不了幾個月。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更是有點意思,從手撕員工降薪聯名信,到土味濃濃地召開全國拓展發佈會,多少道出餐飲人的無奈和有趣。


近期,海底撈“悄悄”漲價的消息不脛而走,引起行業議論和網友的批評。報復性消費還沒有來,餐飲也卻掀起了漲價潮,這是用客單價提高來“對沖”來客數下降的無奈之舉嗎?也許只有這樣才能保住業績?


重磅!肯德基、必勝客母公司控股收購黃記煌


本次疫情之下,同為百姓消費主力的餐飲和零售業(特別超市類)截然不同,超市的正常營業,百姓的米袋子滿了,菜籃子滿了,而餐飲店的桌子空了,碟子空了。但有一個共同點卻是,線上發力,到家服務顯得尤為重要。


所以疫情給餐飲和零售業的啟示是如何從傳統餐飲和零售向新餐飲和新零售轉型。線上平臺搭建、配送團隊建立、社群團購滲透、網紅直播帶貨、無接觸餐廳、到家服務升級已經成為轉型的要點和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