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抗帕,你我同行!

近期,普定县人民医院就接诊了一名患者:65岁的张阿姨,不幸患上帕金森10多年,以往家人常陪她四处求医,随着时间推移,症状越来越重,除了行动迟缓、肢体震颤,她还越来越焦虑,甚至产生恐惧。

她总是歪歪斜斜的迈着碎步移到普定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室,因为合并异动症、焦虑症、认知障碍,因为失眠、健忘、害怕,每次她前来总要同医生聊上半小时,同一句话总要交代一遍又一遍,反复确认给她调整好的治疗后才肯放心回家。

后来,经神经内科医生精心调整用药及抗焦虑、心理安慰治疗后,异动、失眠、焦虑症状渐有改善。

如张阿姨一样的帕金森患者不在少数。很多人因为对帕金森病认识不足,可能会导致就诊不及时、延误诊断、治疗成功率低的现状,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帕金森患者未受到关注,不能连续服药及随诊调药,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甚至恶化。

关爱帕金森患者,让生命不再颤动!疫情中,帕金森的发现和治疗不能停。2020年4月11日是第24届世界帕金森病日,抗疫抗帕,让我们同行!


​延伸阅读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迫切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帕金森病是一个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既往称为震颤麻痹。从字面上理解,患这种疾病的患者会出现震颤,也就是平时老百姓说“抖”(手抖、脚抖等),同时又有麻痹症状,如肢体活动不灵活等。

据统计,目前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数百万,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7%,而且从青少年到老年的各个年龄段都有,以中老年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计2030年,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分为运动性症状同非运动性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面具脸、小写征;小声说话。走路小碎步、前冲步态、开步及转身困难、“冻结步态”等。还有疲乏、疼痛、抑郁、焦虑、健忘,甚至痴呆。睡眠障碍、便秘、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嗅觉减退等,严重的可以出现错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为什么会患帕金森病?

它是由于脑内的黑质中分泌多巴胺的神经元发生坏死,引起纹状体多巴胺神经递质含量减少,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在年龄老化的基础上,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帕金森病能治愈吗?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病,直至今日,它不能被治愈,就如同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但是可以使用药物来控制症状。如可以使用药物来改善震颤及动作迟缓症状。同时配合运动、饮食、康复等,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肢体震颤或动作慢,而难以用其他疾病来解释的,建议来神经内科就诊。

帕金森病的治疗是综合的长期治疗。药物治疗为首选,药物种类多,千万要记住要从小剂量开始滴定,逐渐增加剂量,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的疗效,既要注意疗效,也要注意副作用,规律按时服用。有疑问时应咨询专科医师。一定不要突然撤药。

目前微创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最为推荐的外科手术疗法。是治疗药物抵抗性帕金森震颤的首选方法。主要适应症有:1.原发性帕金森病;2.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曾经有良好疗效;3.疗效已明显下降或出现严重的运动波动或异动影响生活质量;4.除外痴呆和严重的精神疾病。

帕金森病需注意什么?

饮食:“地中海饮食”可降低帕金森病进展速度。食物包括新鲜蔬菜、水果、坚果、非油炸鱼、橄榄油、鱼油、海鲜、豆类,适量饮用红酒。可加快帕金森进展的食物有灌装水果、汽水、油炸食品、牛肉、酸奶和含铁高的食物。

康复训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药物起效后,可开展适当的康复训练,如练太极、跑步、骑自行车等。

家属照顾:早期轻症患者的肢体功能受损程度较轻,因此应鼓励患者自己打理生活,并根据自己的体力、身体状况、自己担任的社会工作等因素,积极从事一些力所能尽的体力劳动和适度的锻炼。具体应坚持个性化原则。当疾病进入中晚期,由于患者的肢体活动出现明显的障碍,在家庭照料中应积极避免跌倒、误吸、褥疮、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合并焦虑抑郁需要陪伴、鼓励、心理安慰。(马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