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网络的培训机构“好未来”与低调的教育巨头张邦鑫

拥抱网络的培训机构“好未来”与低调的教育巨头张邦鑫

好未来(学而思)创始人--张邦鑫

随着好未来教育集团的市值在2018年6月份到达一个峰值,国内教育培训行业持续将近十几年之久的“新东方”独占鳌头的局面终于被改写。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正式进入“双龙头+N小强”的竞争态势。作为教育培训行业的后起之秀,“好未来”狂飙猛进的势头实在引人瞩目,尤其是这个集团的创始人 CEO张邦鑫居然是相比新东方的俞教父小了一辈儿的80后“年轻人”,就更是让人不得不感叹“后浪”可畏。

拥抱网络的培训机构“好未来”与低调的教育巨头张邦鑫

培训业双龙头,张邦鑫(左)与俞敏洪(右)合照

2002年的时候,俞敏洪到北大做演讲,激情十足的在台上指点江山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台下众多聚精会神的学子之中,有一个年轻人会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走上了跟他一样的道路。从难以望其背项,到比肩行业霸主新东方,张邦鑫的好未来实实在在的演绎了一把什么是后生可畏。这个世界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机遇,就看你有没有那个能力抓住她。90年代的俞敏洪抓住了“留学潮”的机遇,于是诞生了坐稳行业顶峰一二十年之久的新东方;00年代的张邦鑫,也抓住了自己的机遇,创造了“学而思”(后升级成“好未来教育集团”)的辉煌,让屹立山巅太久的俞敏洪终于不用再那么寂寞了。

张邦鑫出生于江苏农村,成长过程中的经济状况基本处于草根阶层的平均线以下,所以自幼就很有危机感。考入四川大学以后基本就开始勤工俭学,到2002年考入北大硕博连读研究生时期,边上学边打几份工已经成为张邦鑫的生活常态。家教这个职业是张邦鑫几份兼职中性价比并不高的一类工作,但是胜在也是一份收入,所以张邦鑫做的还是比较认真。由于家教辅导的学生成绩提高很明显,张邦鑫的辅导口碑迅速起来,直接开了个小教室给一批慕名前来的学生补习。这个时候的张邦鑫还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当时考虑的重点是要对得起学生的补习费用。所以上课的时候允许家长旁听并倡导“家长不满意随时可以退出”的主张,这是彼时张邦鑫的辅导班的一个亮点所在。

拥抱网络的培训机构“好未来”与低调的教育巨头张邦鑫

张邦鑫早期搞的奥数网

开小班培训期间,张邦鑫还捣鼓出了一个学习网站“奥数网”,经常在上面发帖并沟通浏览的用户。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很多培训机构都停业了,张邦鑫的辅导课自然也办不下去了,但是这个期间,奥数网的浏览量开始出乎意料的迅速增长,所以虽然停了培训,但是靠着奥数网,张邦鑫也能够维持日常所需。这个阶段,研究生时期的同学加室友曹允东鼓动张邦鑫跟他合伙开办培训学校,张邦鑫再三考虑之后,便欣然同意了。

2003年8月,张邦鑫,曹允东两人东拼西凑了10万元钱注册了公司,开始搞起了辅导培训,这个时候张邦鑫仍在读研,一边上学,一边投入了新公司的业务之中。 培训学校开办的时候,也聘请了其他老师一同授课。初期辅导的科目包含语文,英语,数学等多门学科,这个时期的培训内容跟社会上当时已经多如牛毛的其他辅导机构没有本质区别,但是有几个自身的特点:一是开课时家长可以旁听,不满意随时按比例退款;二是认真负责对待培训学生,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并不盲目扩张及招生;三是利用奥数网及其他网络阵地进行宣传。这些措施,后来贯彻了整个好未来教育的培训历史,是其成功的重要细节。

拥抱网络的培训机构“好未来”与低调的教育巨头张邦鑫

学而思最早的两个合作伙伴张邦鑫(左),曹允东(右)

培训学校一开局就开了4个教学点上课,后来发现摊子铺的太大,辅导质量受影响就立即主动收缩,撤销了两个教学点。就这么凭着起步阶段别出心裁设置的能够让学生家长有反悔退出的机制,外加授课认真用心出成绩,不敷衍了事,张邦鑫与曹允东很快让培训学校进入一个良性运转之中。 但是创业从来都不是能够一帆风顺的。一年之后,2004年,培训学校的两个老师看到这么两个小屁孩居然折腾了一个不错的局面,自然也起了拉人单干的心思,筹划了半年之后,带走了200来个学生自立门户了。这算是张邦鑫和曹允东早期创业的一个挫折。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这种内部老师站稳脚跟之后带人出走占个山头当大王的事情会一直反复在这个行业中重演,没什么太好的办法,这是依靠“人”的企业很难避免的事情。张邦鑫和曹允东这个时候也只能一方面加大给代课老师的提成分配,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名师。当年培训机构基本都按照这个套路去走了。

2005年的时候,张邦鑫发现培训辅导的课程中,数学是所有科目中培训实力最强见效也最快的培训课程,至于开课的语文自身并无明显优势不说,而且见效也非常慢;英语方面,有老牌培训机构“新东方”在,实在是短期很难超越的对象。所以当时张邦鑫做出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就是放弃语文与英语,主攻数学辅导,而且在数学辅导中再把目光先聚焦到小学5-6年纪的奥数培训上面,后期再随着时间把数学培训的范围扩大到中学,同时把培训学校正式改名为“学而思培优”。这个调整决定可以说非常重要,影响了之后的整个发展走势。就这样,学而思这个诞生不过两年的,众多培训辅导机构中普普通通一员,通过这次转型调整,变成为一个特点鲜明的专注于中小学数学培优的辅导机构。

拥抱网络的培训机构“好未来”与低调的教育巨头张邦鑫

早期的学而思培优学校前台

如果说看准市场状况,忍痛做减法,使得“学而思”最大程度的放大了自身的优势,并让自身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开始特点鲜明起来,是张邦鑫的务实手段的话,那之后,学而思就始终在做一个务虚的动作,就是扭转当时家长的惯性思维,打响了学而思“培优”的概念。这个务虚的动作就是对辅导培训的再定义。之前的辅导培训始终给人一种“补差”的概念,也就是,只有学习跟不上,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才会额外进行辅导培训。但是“学而思”始终在强调的是“培优”,也就是学习越好的学生越需要辅导培训,很有点精英教育的味道在里面。 可以说“培优”就是学而思的企业运营的核心概念,而张邦鑫紧紧的抓住这一点是非常明智的。一般辅导学习数学奥数的学生,基本都是学校班级学习成绩比较不错的群体,这些学生因为底子好,本身就更喜欢学习当然也就更容易出成绩一些。“学而思”认真教,参与“培优”的学生认真学,自然结果也就更加立竿见影。经过“学而思”的培训,很多学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当多的比例的学生考入了北京的重点中学,这些都成了“学而思”的活广告,又变相的吸引了更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入“学而思”。

拥抱网络的培训机构“好未来”与低调的教育巨头张邦鑫

学而思其中一个校区的现场

学而思的培优,真正的迎合了这个年代的痛点,那就是社会的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平均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有个好起点,但是好的学校又只有那么多,想要考进去就要优中选优,“培优”自然就顺应了这个需求。同时这个辅导课还带来了家长之间的囚徒困境,孩子的同学有人去“培优”了,成绩提升不少,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去,会不会被同学在成绩上拉开距离?不想被甩下去,自己的孩子自然也要去“培优”,家长争相为孩子报名“培优”,一度导致辅导报名前夕,“学而思”的报名点彻夜排起长龙,甚至出现家长没有报名成功,把“学而思”的办公室给砸了的夸张事情。

拥抱网络的培训机构“好未来”与低调的教育巨头张邦鑫

2007年学而思讲师培训课堂合照,张邦鑫在第二排正中间

2007年的“学而思”遭遇了名师出走的事件。5位“学而思”的名师,带人出走,再一次给了张邦鑫一个打击。事实上培训机构的这种名师出走其实是个行业常态,作为行业“老大哥”的“新东方”,经常出现的就是捧出名师,然后名师出走,或是跳槽到竞争对手的公司,或是自立山头开公司。。。这种现象多了去了,“学而思”再次遭遇这种事情也非常正常,但是张邦鑫却下定决定要解决这个现象,否则“学而思”的成长瓶颈很快就会到来。 为了解决这个事情,张邦鑫首先请来业内的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和君创业”帮忙梳理分析“学而思”的企业问题,并在管理上进行改进;其次意识到企业虽然不缺钱,但是有的时候也需要进行融资,引入投资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下决心搞“大教研团队”淡化“名师”模式,走出属于“学而思”自己的路子。最后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使得“学而思”真正拥有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成功只能够借鉴,基本无法复制。当时行业老大“新东方”是绝对的众山之巅,被无数前赴后继的培训机构所学习模仿。但是市场永远不可能出现第二个“新东方”。张邦鑫对这一点认知是非常清晰的,2007年从北大硕博连读中退学出来后,开始专注于“学而思”的运营管理。“新东方”针对的对象主体是大学生等成年人群体,英语培训起家,靠广告与讲师深入校园的宣讲来深化知名度,靠培养“名师”带动名气与上课报名率。“学而思”则正好反其道而行,针对中小学生为主体,数学培训起家,靠网络平台与口碑宣传,靠着强大的教研团队来完善培训内容与资料,淡化讲师的重要性。种种措施形成了“学而思”自身的路子,当初肯定没有故意针对“新东方”的意思,但是一路走下来,居然就正好跟“新东方”的模式背道而驰。

拥抱网络的培训机构“好未来”与低调的教育巨头张邦鑫

学而思网校开动

随着“学而思”的培训学生进入初中,高中,“学而思”也把数学培训向上延伸到了中学,并且很快就做到了全北京的数学培训的NO.1。2007年获得千万美元投资的“学而思”跨出了北京海淀区,进入北京的其他区县。2008年则走出了北京,在天津,上海,武汉等城市设立了“学而思”的分校。这些实体动作不断,同时作为张邦鑫喜欢同步推进的网络手段,“学而思”则是在“奥数网”之后,收购了“中考网”,然后是“高考网”,又收购了“作文网”来推进语文的培训。可以看到,在“学而思”早期的推进中,随着培优的对象从小学跨到中学再到高中,收购的网站也是同步跟进,利用网络平台,沟通浏览用户,同时使用软文宣传,既有效解决了口碑的传播,也在投入营销成本较少的情况下,扩大了生源。到2009年,“学而思”的网校也建立起来。可以看到,在培训辅导这个传统行业中,张邦鑫一开始就意识到了网络的用处,整个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加码网络的投入。这也为以后学而思全面拥抱互联网,向网上转型打下了基础。

拥抱网络的培训机构“好未来”与低调的教育巨头张邦鑫

上市,刘亚超(左一)曹允东(左二)张邦鑫(左三)白云峰

2009年,不缺钱的“学而思”获得了老虎环球基金与KTB的4000万美元的联合投资,张邦鑫开启了“学而思”的上市冲刺阶段。2010年9月,“学而思”在美国纽交所正式上市。张邦鑫刚满30岁,就成了美国一家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与董事长。不过也在“学而思”上市成功之时,张邦鑫的合伙人曹允东由于跟张邦鑫的理念不同,选择了离开一起打拼7年之久的“学而思”并减持了自己的股份。这让“学而思”的股价在2011年受到了影响。为了消除合伙人离开的影响并挽救下跌的股价,张邦鑫在2011年带领“学而思”快速扩张,但是在过程中出现了培训质量下降的问题,于是一年以后,改变了策略,重新让“学而思”的发展“慢”了下来,按照之前的发展节奏去走,继续以苦练内功打磨自身为主。

拥抱网络的培训机构“好未来”与低调的教育巨头张邦鑫

2013年学而思升级为好未来教育集团

2013年在线教育进入了风口,大量热钱涌入进来。张邦鑫仔细思索之后决定将“学而思”向网络化转型。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下,因为彼时“学而思”本身的发展状况很好,依靠“大后台,小前台”(多达几千人的大教研团队编写辅导内容与课程,前台讲师只需要按照教研团队的内容上课就行)的策略,在各地的培训学校运营的红红火火。如果这个时候开启全面的网络化的话,很可能造成左手打右手,不断内耗的局面。所以“学而思”的整个管理团队基本上是持反对意见的。但是张邦鑫的思路也很清晰,自己主动变革,最多不过左手打右手,内部竞争,哪个强哪个留存,可是如果自己不去做,等到别人做起来了,那就不是左手打右手的事情了,而是生死与存亡的问题了。通过将近一年的反复沟通,最终统一了管理团队的思想,“学而思”要开始全面拥抱互联网。2013年8月,“学而”正式升级为“好未来教育集团”,“学而思”作为“好未来”旗下专注中小学培优的独立品牌继续运作,这代表着张邦鑫率领集团转型的决心。

拥抱网络的培训机构“好未来”与低调的教育巨头张邦鑫

好未来旗下的几个品牌

张邦鑫拥抱科技,拥抱互联网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好未来”比起其他的教育辅导机构天然就拥有互联网的基因。关键在于“好未来”多达几千人的庞大的教研团队,这个团队细化一切培训内容并不断推陈出新,讲师只需要根据教研团的内容讲课就行。其他机构更依赖讲师个人水平讲课,而”好未来“的讲师则更依靠公司的教研内容,传统培训行业的主角在好未来被弱化,这样不但使得讲师比较容易培养,而且所讲内容全部一脉相承。庞大且不断更新的高质量内容本身就是互联网的稀缺资源,这些资源依靠网络完全可以最大化的被利用起来。目前唯一限制这些内容被最大化的原因就是教育辅导行业的特殊性与目前可以利用的技术手段的不完善。 毕竟上课培训并不是简单的是对着电脑或手机屏幕看个教学视频就万事大吉了。如果希望取得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与学的互动,有时候辅导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沟通比纯粹的教授课程还要起效用。但是现在的技术又很难完全跳过“老师”这个层面来对学生进行区别并有针对性的沟通与教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探索现阶段怎么合理利用网络,在最大化教育内容的同时,如何保证较好的教育质量就是互联网教育公司的一个重大难点问题。

拥抱网络的培训机构“好未来”与低调的教育巨头张邦鑫

好未来目前主推的“双师课堂”

“好未来”目前摸索推广的“双师”教育模式就一个很好的示范。这个模式说白了就是两个老师共同带一班学生,一个老师是主要负责授课讲知识,一个老师是负责辅导学生学习并进行有效考察与沟通。这个模式的特点:主讲老师其实是已经录制拍摄的视频,但是这个视频是一个互动视频,拍摄过程非常复杂,完成之后,可以通过视频上课的时候跟上课班级的学生直接进行互动,比如“提问”,“点名”,“解答”。。。。等等日常教课的正常互动完全可以在这个视频中自然流畅的进行,虽然是录播,但是上课的学生完全感觉不到自己是在和固有的录像视频在沟通,全部都以为是北京的老师在实时直播授课。只凭这一点就非常厉害,“好未来”制作这种课程虽然麻烦,但是一旦完成,简直就是可以没啥成本的反复利用就行,潜力巨大。在这种网络视频互动授课的同时,上网络视频课的20人小班会配备一名辅导老师,这个老师是线下的真人,在教室现场陪同学生一起上课,但是主要是负责陪同学生学习,把握网络课程的节奏气氛,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变化。这样既能够有利用网络节省资源,又能够保证辅导班的互动沟通效果,最主要是辅导员的培训难度要比讲师要低得多,非常利于推广。这种网络课程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在保证效果的同时费用相对来说降低了不少,可以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辅导学习。毕竟比起什么“1对1”的辅导来说,这种课程的资源利用率不知道高了多少倍。“双师模式”是“好未来”目前主推的网校课程模式,在“好未来”的实践中发现,其效果并不亚于之前主打的“1对1”培优课程。可以预见,可能“双师模式”就会成为“好未来”在未来发展中的一把利剑,进一步打开培优教育的空间,助力好未来更上一层楼。

拥抱网络的培训机构“好未来”与低调的教育巨头张邦鑫

好未来构筑的整个教育生态体系

将整个教育培训行业当成一个整体来看,那一个营业额超级大的蛋糕,但是这个东西又不像单纯的商品销售,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整个行业内又可以划分成“学习类的辅导”,“艺术体育类的辅导”,“专业技能类的辅导”,“幼儿教育”,“职业教育”。。。林林总总不知道多少个细分行业,而且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特殊性与各自的目标客户群体,很难被一家机构或几家机构全部吃掉。所以网上卖商品的有“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等几个巨头就基本垄断了,但是教育培训行业却一直无法出现这种巨头,主要在于教育培训的细分,使得整个市场其实是支离破碎的,哪怕是已经成名的大培训机构,每进入一个新的小市场都不亚于重头开始,很多之前的经营经验与手段不见得可以直接照搬。之前的“新东方”遇到了这个问题,现在的“好未来”自然也遇到了这个问题。针对这个现象,好未来的方法就是继续深入自身擅长的K12教育,并沿着这个培训链继续向上下游拓展,比如涉及到大学的“考研”培训,比如涉及到学前宝宝的“幼儿教育”。。。在深化自身赛道的同时,加大对各个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进行投资,加大对应用到网络教育的各种技术公司投资,自2011年到2018年,好未来公开可以查询的投资记录就不下133起。在张邦鑫明了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的局限性之后,就通过资本的力量来不断扩充好未来的生态体系。

拥抱网络的培训机构“好未来”与低调的教育巨头张邦鑫

好未来顺应形势由应试教育培训向素质教育培训转型

2018年国家出来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改革的规章,同时对校外辅导教育也做出了新的限制。“好未来”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但是只要国家的教育资源分配仍旧无法平均,只要升学还有招“公务员”仍是采用“考试”这个目前看来最公平的手段来解决的话,那么培训辅导机构,尤其是“好未来”这种培优机构就永远不会缺乏市场。

当然,张邦鑫也没有停下脚步吃老本。为了应对新的变局,“好未来”又推出了新的战略,主要有三点:一是尝试用“好未来”的体系更好的协助各个“小学”“中学”等教育主体提升教育质量(这一点在帮助教育资源薄弱的民办学校与广大农村的学校还是大有可为的,比如让山村的孩子也接受全国重点学校一样授课水平的课程教育。。。);二是把“好未来”变成了一个可以帮助同行更容易扩张的平台,允许其他培训机构使用好未来的网络双师模式加盟授课,这样既能便利一些力量有限的培训机构,又能够把“好未来”的力量延伸到之前不会去开设学校的城市去(主体是很难下沉到的中小城市与县镇);三是加大素质教育的比例与推广,时代在变化,虽然现在考试仍旧是不可避免的主流,但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更多能够提升素质的课程,而不再单单只考虑考试这一点了。接下来按照这三个方向去推进的”好未来“还真是让人无法预估能够走到哪一步。

拥抱网络的培训机构“好未来”与低调的教育巨头张邦鑫

整个2018年好未来的股票走势

2018年6月,好未来与新东方都基本达到了自身170亿美元左右的最高市值,然后不约而同的开始缓缓下行。截止到2018年的年底,好未来在90亿美元的市值上下浮动,而新东方则落到了80亿美元以下的市值区间。好未来算是在市值上超越了之前行业的巅峰新东方,但是以两者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可能两强相争的局面还会持续不短的一段时间,直到距离拉开。目前来看,“好未来”的张邦鑫提出的战略格局更大一些,拥抱互联网的程度也更彻底一些,借助自身“庞大教研团队”可以对培训内容的不断精益求精的这个核心优势,发挥不断完善的互联网技术这个利器,好未来与张邦鑫这个长江后浪,还真有可能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甚至借助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一举打破教育培训行业内部支离破碎的细分市场的格局也未为可知。

总结语:好未来与新东方不同,新东方诞生的时候国内的辅导机构还属于萌芽状态,而好未来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培训行业的鱼龙混杂的强竞争时代,这个时期崛起的好未来有几个成功的关键点值得关注:

1,切入点选择比较好,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是从小学开始一路到高考都需要学习的科目,而且都是一脉相承的,其中语文是个需要日积月累的慢功夫,很难迅速获得提高,数学与外语则是培训见效最快的两个科目,但是外语已经有新东方这个行业巨头专美在前,在这个科目发力有点用鸡蛋碰石头的意思,那么数学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突破方向了。而好未来正是依靠先专注数学,从小学一步步延伸到高中,做出了市场与口碑,然后才横向扩展到其他中小学科目的。这一点是不少后发公司在一个成熟市场取得优势的常用手段;

2,选择奥数作为早期的主攻,无意中筛选出来了一个新的市场。早期培训以“补差”为主,口碑不是非常容易积累,“差生”补习之后能够立即名列前茅的较少,多数不过“由差转良”,反而是“培优”更容易出效果,“强者更强”,最后直接考个好学校,名气自然就起来了。而且“奥数”这个培训名头,一般学习太差的也不会选择过来培训,天然的就圈了一帮容易出口碑的优秀学生。可以说这一步估计也是好未来早期数学培训无意中发现的优势,然后把它迅速扩大了;

3,早期就发现及利用了网络传播的力量,利用并购相关专业网站,网上沟通用户,发软文做宣传,增加了名气与新的生源,靠着较少的营销投入,获得了较大的收益;

4,对行业常见的名师跳槽现象做出了自身改进,依靠集体的力量,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几千人庞大教研团队,专注开发培训内容。使用中央厨房的模式,把“大后台小前台”的体系在自身系统内推到极致,不但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公司讲师的流失带来的影响,而且无意中也拿到了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

5,积极主动的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推进网络教育的发展,探索并引进新的技术和模式,相信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局限只是暂时的,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最终的教育培训必然被网络教育的模式主导。在这个最终目标到来之前,扩大好未来在网络培训上的优势力量,以打开更上一层楼的通道;

6,为了应对不可知的未来发展,好未来更加主动的进行战略与财务的投资布局,希望由单纯的教育机构向着辅助教育的平台去发展,完善上下游环节,并且不介意进行内部赛马甚至外部赛马,最大力量打造属于好未来的教育培训生态系统。

成功没法复制,但是经验可以借鉴,有些成功是时代与市场的大势所趋,有些成功则是创业者经营智慧的体现,需要且行且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