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兒子遭40歲阿姨猥褻,警惕“戀童癖”就在你身邊!

近日瀏覽到一則新聞,“戀童癖”罪犯趙鬥淳很快就將渡過刑期。對於沒有看過電影《素媛》的家長們也許還不瞭解趙鬥淳是誰,電影中的強姦犯就是以其為原型構造的。對於這種可惡至極的罪犯,我個人觀點就是,能挫骨揚灰,也不讓他留一根頭髮在世界上!

2008年12月11日,自稱喝得爛醉的趙鬥淳將正在往學校路上走的素顏(電影名)強行擄至廁所,進行猥褻強姦,毆打,造成素顏遍體鱗傷,大小腸流出體外、身上多處骨折,素媛在此次性侵案留下不可恢復性的傷害,大腸至肛門段切除,只能用人工肝門替代,在餘後的一生也只能靠尿袋大小便。即便如此嚴重的罪行,韓國檢方也只是將“戀童癖”罪犯趙鬥淳判12年徒刑,引起爭議,公眾也對此憤憤不平!​

11歲兒子遭40歲阿姨猥褻,警惕“戀童癖”就在你身邊!

電影截圖

“戀童癖”是一種心理疾病,對青少年兒童存在嚴重的性幻想、性衝動等行為。

也許很多家長認為這些都是無稽之談,認為這種“罪犯”只是純在在電影中,或者只有國外才有這些恐怖、變態的行為。實際上,如果您有看到有關新聞報道,就會發現這樣的“戀童癖”在生活中真的不少,而且很多都是身邊的人。

據統計,2018年監測媒體報道案例共317起,涉及受害兒童超750人。性侵兒童案件中,熟人作案210起,佔比為66.25%。據統計,上述750名受害兒童中,受害者年齡最小的為3歲;14歲以下的兒童佔比為80%,14至18歲的比例為10.40%,有9.60%的受害人未提詳細年齡。

66.25%為熟人作案,也就是說那些伸向我們寶寶罪惡的“魔爪”都是來自於我們身邊的人,請注意!這些數據僅僅只是已經被媒體曝光的,那些未被曝光,甚至未被發現的遠遠不止這些數據。

甚至3歲小寶寶都不放過,難以想象這些罪行會對寶寶、對其家庭造成多遠、多深的傷害!

11歲兒子遭40歲阿姨猥褻,警惕“戀童癖”就在你身邊!

圖片源於視頻截圖

如何防範戀童癖和性侵

一、恰當的進行性教育

大部分悲劇的發生,是由於性知識普及範圍不夠廣,性教育不夠完善有關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難將“性”那麼點事,當做正常話題來和小朋友討論。

甚至有時候,電視屏幕中出現接吻的鏡頭,我們都會很尷尬的關閉電視或將孩子注意力轉移至屏幕之外。

在如此環境下,小朋友面對性侵犯,不懂防範,也不懂如何保護自己!

例如小朋友會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呀?”

這時候你可以回答:“我們呀,和花草一樣,原來是一顆種子,把它們種到地裡,它們就會開始長大,就成了你可以看見的花草了。而我們也和花草一樣,原來也是一顆種子,但我們把它們叫做精子,會在媽媽的身體裡發芽,長大之後就成了一個可愛的寶寶。”

11歲兒子遭40歲阿姨猥褻,警惕“戀童癖”就在你身邊!

二、警惕熟人帶來的危險

小婷由於週末加班忙,原本答應11歲的兒子東東去水上樂園游泳,無法實現。但是又想著既然答應孩子,就必須說到做到。於是委託隔壁40歲的阿姨帶東東去遊玩,回家後詢問兒子此次活動是否開心,發現兒子坐立不安,似乎心情很低落。再三試探下,才得知阿姨在游泳池,對小朋友又親又抱,甚至撫摸其私處!

像這種似乎“不可能”,不可思議的事情,如果沒有真正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時候,大部分家長都是覺得這只是個故事。

“犯罪心理學上還有個‘警惕性公式’,它指的是面對越熟悉、信任的人,警惕性越低。”

在安全上,我們永遠不要抱著不可能的態度。等到發生了,我們再說“真不敢相信!”又有何意義呢!所以在平日生活了,不到迫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輕易的把寶寶交給任何人。

11歲兒子遭40歲阿姨猥褻,警惕“戀童癖”就在你身邊!

三、告訴孩子不要暴露自己隱私。

家裡的奶奶爺爺帶孩子的時候,喜歡給小朋友穿開襠褲,看起來既省事又省錢。但是卻沒有想到,這種偷懶的行為,卻將孩子赤裸裸的暴露給那些不法分子,非法偷拍,然後將這些照片兜售給不良網站。

有些時候,走在路上,小朋友尿急,大人們總會讓孩子們就地解決,覺得孩子還小不怕。其實我們應該從小教育小朋友,不能在公共場合暴露自己重要的隱私部位,身體哪些位置是不可以給別人看,更不能讓別人碰!

告誡他們如果有陌生人需要遠離原地的幫助,請告訴小朋友們要懂得拒絕。因為並不是不讓他們去做助人為樂的事情,而是他們還有沒自我保護的能力!

也不要接受任何人的無緣無故東西,哪怕它只有一分錢的價值,除非是在家中允許的情況下!

四、網絡危害更可怕

一11歲女孩董某,通過某聊天軟件上認識其朋友的18歲哥哥張某,兩人在聊天軟件上聊的不亦樂乎,一天張某在微信中提出帶董某去看電影,涉世未深的董某欣然答應。深夜,董某被帶至一賓館開房,張某將其誘姦!

網絡縮小了我們這個世界,也擴大我們的人際關係。成年人都會在網絡中迷失自己,何況是小朋友更不知道如何在網絡中辨別黑白!

類似這種網絡聊天,去見網友出現的悲劇,在近些年屢屢被曝光。監督小朋友上網動向,和誰聊天,聊什麼。這些東西我們作為家長應該用溫和的態度去了解,避免小朋友產生逆反心理,又可以保護小朋友被騙。

總之,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儘自己所能,為寶寶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遠離性侵!

我是嬰貝坊,高級育嬰師、有著廈門15年母嬰用品連鎖經驗,歡迎關注我們,和你一起分享育兒知識和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