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小王子》,淺談童話類電影改編應該如何把握好“度”

近幾年童話類改編的電影越來越多,比如說迪士尼公主系列,有的一經上映就非常火爆,有的卻鮮有人過問,其實除了演員之外,還有一些關於情節的改編影響著觀眾的觀影心理。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最近越來越多的改編電影或者電視劇層出不窮,有的是改編自小說,有的則是改編自其它影片,比如說最近火爆的《不完美的她》則是改編自日本影片《母親》,《不完美的她》,集結了眾多大腕演員,但是依舊不能挽救其口碑和評分,這就是因為在改編的時候沒有把握好“度”。其實現代影片對於“度”的把握沒有那麼的苛刻,但是對於童話類電影的改編我們應該重視這個“度”的把握。

今天以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小王子》為例,談一談這個“度”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需要把握好“度”?又應該如何把握好這個看不到摸不著的“度”呢?

從電影《小王子》,淺談童話類電影改編應該如何把握好“度”

童話類電影改編需要把握的“度”到底是什麼

改編電影其實就像炒菜,這個“度”就是鹽,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們應該確定好分量,鹽多了會鹹會苦,鹽少了會沒有味道,只有在不多不少的時候才能激發出菜品的鮮度,贏得人們的歡迎。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就可以發現原著就像新鮮的蔬菜,如果不改編則會永遠以最美好的形象存在在人們的心中,如果改編則面臨著“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抉擇。《小王子》原著是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年寫成的著名兒童文學短篇小說。主要講述的是住在B-612星球上的小王子每天為了保護自己的星球勤勞的工作,有一天發現他的星球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一株玫瑰花幼苗,於是小王子對這株幼苗關懷備至,終於幼苗長成了一朵漂亮的玫瑰,小王子將玫瑰保護的很好,但是玫瑰的要求越來越多,小王子覺得這不再是一開始的玫瑰,便逃走了,開始了自己的冒險,他見識到了虛榮的人,見識到了愛財的人,見識到了國王、商人、蛇以及飛行員和狐狸。這部小說便是以飛行員的視角在小王子離開地球后寫下的關於自己與小王子相處的點點滴滴,這不僅僅是一本給孩子們看的童話書,裡邊蘊含的這裡更是給大人們的一本啟示錄。

從電影《小王子》,淺談童話類電影改編應該如何把握好“度”

改編成電影的《小王子》對於故事情節有了很大的改動,觀眾以為是自己心中的白月光的那個小王子,但是看完之後卻發現知識白飯粒。電影《小王子》主要講述的是一位循規蹈矩的媽媽和一位循規蹈矩的女孩兒,為了讓女兒上名校搬家並且制定學習計劃,新家的鄰居便是那位飛行員,小女孩兒通過飛行員知道了小王子的故事,後來自己開著飛機去尋找小王子,卻發現小王子被奴役在一個星球上,小女兒解救了小王子,回到了B-612星球,但是星球杯猴麵包樹佔領,玫瑰花也枯萎了。小王子從清潔工變成了原來的小王子,他說玫瑰花一直在他心裡,於是小女孩回到地球,告訴病種的飛行員自己找到了小王子,並且媽媽也已經改變了。這部影片的評分是7.4分,我認為它的評分本來還可以更高,但是失敗在了沒有把握好這個“度”。

從電影《小王子》,淺談童話類電影改編應該如何把握好“度”

電影《小王子》的這個名字會讓人覺得這就是原著《小王子》,但是內容卻是另外一個故事,小王子的故事只是穿插在電影情節中,所以這樣看來,這部影片的鹽有點多了。但是鹽是好鹽不是普通的鹽,是人們所需要的的鹽,所以評分不至於那麼慘不忍睹,但是再好的鹽,過度了這盤菜也就不是一道好菜了。那到底什麼才是這個鹽,才是“度”呢?童話類電影改編的“度”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1. 尊重原著,尊重原著黨。
  2. 應該以改編是“錦上添花”不是“顛三倒四”為前提。
  3. 應該以原著情節為主要情節而不是改編情節為主要情節。
從電影《小王子》,淺談童話類電影改編應該如何把握好“度”

童話類電影改編為什麼需要把握好“度”

我們在小時候都有自己喜歡的童話書,喜歡的動畫片。一些好看的情節我們可以記一輩子,所以至於為什麼童話類電影改編更需要把握好度我覺得不用說大家都明白那就是:

  • 關注兒童的內心:童話類電影一般原著都是一部童話,童話的受眾是兒童,每一本童話書都是兒童心目中的一個避風港,所以童話類電影在改編的時候應該關注到兒童的心理,而不是關注改變後的話題適不適合這個社會的現實情況。

還是以《小王子》為例,原著中小王子是主人公,他不怕困難具有冒險精神,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情但是都不被外界影響,看到無數的玫瑰花但是心中最美的那一朵仍然是在自己星球上的那一朵。這不僅時教會兒童們多方位思考問題,讓他們不怕困難勇於探索,更教會了他們有一個赤子之心,不管外界的誘惑有多麼的大,外面的世界有多麼的繁華,但是屬於自己的還是自己內心中的那一個小小星球。但是電影《小王子》雖然同名,我覺得卻不是那麼適合兒童觀看,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從電影《小王子》,淺談童話類電影改編應該如何把握好“度”

  • 容易讓兒童產生共情心理:電影中的女孩兒的生活被媽媽規規矩矩的安排,小女孩兒不堪其擾想要逃脫,於是做出了一系列事情,比如說在晚上從二樓跳下去開飛機,或者是欺騙媽媽。我覺得這部影片更適合大人觀看,因為大人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但是兒童不具備這個能力,他們會認為電影中傳達出來的是對的,然後再與自己的生活產生對比,發現自己的媽媽與影片中的媽媽有點相似,於是產生共情心理,模仿電影中的情節。
  • 電影情節放到現實生活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危險:比如說小女孩兒因為好奇獨自一人來到陌生鄰居家裡,鄰居是一個男人,提到這一點可能有的人會說不要把所有人都想得那麼壞,可是如果放到現實生活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危險,因為“知人知面不知心”。
  • 教會撒謊:小女孩兒為了和隔壁鄰居一起玩耍而忘記了媽媽佈置的任務,她所想到的並不是默默的受懲罰而是將所有任務都放在已完成狀態。看過影片的觀眾可能會覺得這說明這位媽媽的舉動讓小女孩兒很有壓力,為了不讓媽媽失望所以才做了這樣的事情,但是小孩子們不會這麼想,他們想到的只是如何逃避的方法。
從電影《小王子》,淺談童話類電影改編應該如何把握好“度”

童話類電影改編應該更注重細節,更注重一些適合兒童接受或者能幫助兒童成長的細節,而不是將自己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加在原著之上,以為能獲得人們的贊同和支持,但是卻將自己的受眾搞錯了。其實有很多的童話類電影改編還是比較好的,比如說《愛麗絲夢遊仙境》或者《彼得潘》,原著改編成電影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舉動,但是在改編的同時應該尊重原著,尊重受眾,這樣才會成為比較好的電影。

從電影《小王子》,淺談童話類電影改編應該如何把握好“度”

那麼應該怎麼做才能把握好這個“度”呢?

其實我們在前邊有提到尊重原著或者尊重受眾,這其實都是一些把握好這個“度”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但是隻有這些還是不夠的,那麼還需要些什麼呢?比如說:

  • 傳達出正確的三觀:就拿《小王子》來說,原著給我們傳達的是冒險精神與赤子之心,但是影片傳達的卻只有冒險。並且原著的冒險是基於童話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虛構的情節教會我們真實的道理。但是在電影中卻是加入了真實情節,傳達出的冒險精神是勇敢的和循規蹈矩的母親反抗,半夜逃出去以示決心。
  • 主要提託的是原著而不是現實社會:童話就是童話,將童話故事融入到現實社會就像是自己幻想著有一天白馬王子會來將自己帶走一樣不切實際,雖然初衷是符合大多數人的內心,但是在大多數兒童心中童話就是童話。

以上兩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實童話類電影改編其實很容易偏離軌道,但是初衷都是想要影片更好的發展,但是一些方法使用錯誤才導致了結果不太好的現象。

從電影《小王子》,淺談童話類電影改編應該如何把握好“度”

總結

童話類電影改編中的關鍵詞是童話,比如說我們看的《格林童話》或者《伊索寓言》是通過虛構的故事教會我們一些道理。看童話的人大多都是兒童,兒童不懂得區分顯示社會中的一些事物,所以才用到童話,簡單的區分善惡好壞是童話對於兒童的作用。其次談到改編,我們應該以童話童話為前提,不能脫離了受眾的接受能力,有時候加入了太多現實的東西反而是不好的,給兒童的心理帶來了複雜的人際關係或者複雜的學習生活的影響,想要傳達的一些理念想法卻沒有傳達出來,這類改編電影可能更適合具有分辨能力的成年人。

所以在童話類的電影改編上應該把握好這個“度”,“度”就像鹽,多或者少都不行,只有適度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