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人類是否有真正的道德自覺?

最初接觸《三體》,是在逛成都高升橋附近的新華書店,看到擺展的科幻小說《三體》,抱著好奇網上搜了下書評,各種解讀都有且評價頗好才入手的。真的是初讀驚豔再讀神作(至少在我心目中是這樣子的),現在已經是大劉的粉絲一枚。

《三體》:人類是否有真正的道德自覺?

記得初讀《三體1 地球往事》,葉文潔經歷了文革歲月中父親慘死,下連隊到大興安嶺拓荒砍樹,再到她讀了那本《SILENT SPRING》(《寂靜的春天》),她產生了一個推論:“人類真正的道德自覺是不可能的,就像他們不可能拔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大地”。我不得不承認當時這個推論同樣震撼了我,雖然葉文潔針對的對象是整個人類,而卻引發了我對個體道德覺醒的思考。

《三體》:人類是否有真正的道德自覺?

“人之初性本善”or“人之初性本惡”

我們很小就在背三字經,關於孟子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善”觀點耳熟能詳,而荀子在《性惡篇》中又提出相反的性惡觀點,其對人性下了定義“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同是儒家兩大宗師,所提出的觀點確正好相反,那麼人之初,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是否擁有道德自覺?

《三體》:人類是否有真正的道德自覺?

人之初,什麼都沒有。

之所以被《三體》中葉問潔的推論震撼,我是傾向於認為單靠人自己是沒有道德自覺的,道德的覺醒需要外部環境的刺激。人從出生開始,空空如也,沒有善惡,沒有道德,有的只是本能,生存的本能,我們不能去定義本能的善惡,也正如荀子對人性下的定義“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那麼為什麼本能會在後面進化為善惡意識、甚至更為豐富的嫉妒、貪婪、高尚、仁慈等意識,那是因為生存的漫漫過程中,外部環境的刺激引發人們對道德的思考。資本的原始積累、人類最初的拓荒之旅,都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那時候生存是第一需求,其他靠邊站,因為資源總量就那麼多,生產力就那個樣子,不競爭就無法生存,引發了人性中的惡,也可以說是競爭意識,競爭失控就產生了惡。但當生產力提高,人與人之間的資源分配基本達到平衡,那種為生存競爭的無序狀態慢慢消失,大家就渴望有序的安定帶來的紅利,慢慢出現了規則、法律、道德,可以說沒有外部環境的刺激人靠自身無法完成道德覺醒。

但當人類再次面臨生存問題時,原有的法律體系、道德體系將會被打破,重新產生適應當前外部環境的遊戲規則。正如《三體》中幾次法律的修改、反人類罪針對對象的多次轉換,甚至最後人類開始進入宇宙的拓荒之旅都在考驗著在生存面前傳統道德的崩塌重建。《三體》進一步向我們傳達了法律、道德、文化甚至文明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終歸要受控於客觀現實條件的變更與刺激。

《三體》:人類是否有真正的道德自覺?

人之初無善惡,只是在外部環境的刺激下生存的本能容易往惡的方向無限延伸,所以需要道德、法律的規制。

最後,致敬大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