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最震撼的描寫是哪個?劉慈欣本人跟大家認為的不太一樣

在一次訪談中,劉慈欣曾感嘆說:《三體》中我最得意的描寫就是質子的低維展開,在上面蝕刻電路,但不知道為什麼,在讀者中卻反響平平

。劉慈欣說的是三體人的智子工程,即把一個質子改造成一臺超級智能計算機“智子”。在大劉看來,這個過程是非常震撼的。下面從“技術主義”、“智子工程”和“讀者的反響”三個方面闡述一下這個問題。

《三體》中最震撼的描寫是哪個?劉慈欣本人跟大家認為的不太一樣

一、技術主義

劉慈欣曾直言自己不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又因為考研無望沒能成為科研工作者,寫科幻是對平淡生活的補償。跟許多別的科幻作家一樣,劉慈欣是個工程師。工程師給我們的印象一般都是理工男、技術男,代表的是技術的應用而非研究。事實上,劉慈欣本人就是一個技術主義者。在認識到劉慈欣是一個技術主義者之後,我們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他為何認為在低維展開的質子上蝕刻電路是最震撼的了。

《三體》中最震撼的描寫是哪個?劉慈欣本人跟大家認為的不太一樣

什麼是技術主義?簡而言之,就是認為技術的發展能解決人類面臨的一切問題。用劉慈欣本人的話來說就是“我想不出任何問題是技術解決不了的”,當然技術的發展會迫使人發生變化。美國女性科幻作家南茜·克雷斯說“科學使人變成非人”,但劉慈欣認為“我們和石器時代的人,會互相認為對方沒有人性,我們不應該拒絕這種變化”。嗯,這是劉慈欣的觀點,不代表我本人。下面言歸正傳,談談智子。

二、智子工程

為了將地球科技鎖死在現有水平,三體人將建造第二支艦隊的全部資源用於智子工程。何為智子工程?用科學執政官的話來說就是——把一個質子改造成一臺超級智能計算機。這個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是把十一維的質子展開成二維的平面,第二步是在二維平面上蝕刻電路。

《三體》中最震撼的描寫是哪個?劉慈欣本人跟大家認為的不太一樣

智子的日本女性形象

當二維展開完成時,蒼穹已完全被南半球的星空所覆蓋,天頂正中就是三體行星和太陽的鏡像”,一顆小小的質子展開到二維時能覆蓋整個星球,這打破了我們對微觀和宏觀的固有認識,因為肉眼看不見的質子和覆蓋整個星球的平面其實是同一個物體。維度、微觀和宏觀,無疑是每一個科幻迷心中最容易被打動的地方。

在《球狀閃電》中,劉慈欣已經虛構出了宏原子這個概念。宏原子游走於微觀與宏觀之間,同時擁有“概率雲”和“空泡”兩種身份。宏原子遵從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定律,無法直觀地展現,《三體》中的質子低維展開無疑彌補了這一遺憾。

《三體》中最震撼的描寫是哪個?劉慈欣本人跟大家認為的不太一樣

球狀閃電

微觀集成電路的原理與普通集成電路完全不同,因為其基材不是由原子構成的,它本身就是一個質子。電路的PN結是對質子平而局部的強互作用力進行扭結而形成,導線也是傳導核力介子的”。這是對蝕刻電路的描述,與質子的低維展開相比顯得比較簡陋。這可能是因為劉慈欣認為沒有詳細描寫的必要,因為質子的低維展開已經具有了足夠的震撼效果。也可能是因為實在是不好描寫,除了科普一下模擬電路的知識之外,也確實沒多少可供發揮的地方。

《三體》中最震撼的描寫是哪個?劉慈欣本人跟大家認為的不太一樣

智子是三體文明最淋漓盡致的體現,是最高技術的象徵。《超新星紀元》中的大保姆“中華大量子計算機”扮演的其實也是這樣一個角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三體》中的智子集中體現了《球狀閃電》中的宏原子和《超新星紀元》中的中華大量子。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劉慈欣為何認為這理應引起極大地反響了。

三、讀者的反響

劉慈欣疑惑讀者對質子的展開反響平平,是一種創作者對自己最得意之處未能引起重視的遺憾。劉慈欣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的創作理念,給其他科幻迷們帶來他們想要的震撼。這是一種很樸素地創作理念,沒有那麼多天花亂墜的追求,沒有那麼多利慾薰心的媚俗,在此對大劉老師表示敬意!

在《三體》獲得世界性聲譽的同時,世界各地無數讀者早已從作品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科幻愛好者自不用多說;歷史愛好者讀出了歷史的演繹;環保主義者讀出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商業人士讀出了商業哲學,比如雷軍將此當做哲學來看……

《三體》中最震撼的描寫是哪個?劉慈欣本人跟大家認為的不太一樣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三體》對於世界的影響,早已超出了劉慈欣的想象。因為《三體》的價值,遠大於給科幻迷們帶來震撼。《三體》最震撼你的地方是什麼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