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科幻,《三體》黑暗森林成長日記!

劉慈欣科幻,《三體》黑暗森林成長日記!

三體黑暗森林

就像梁羽生、金庸開創武俠小說“武林爭霸”的江湖生態一樣,劉慈欣作為我國硬科幻文學的代表人物,所開創的“黑暗森林宇宙關係學”幾乎和他最出名的作品《三體》一樣出名。不僅長期成為互聯網的熱詞,而且引起很多著名科學家如:霍金、李淼等的關注,霍金在世的時候曾一再警告外星人的邪惡;李淼則乾脆寫了一部關於《三體中的物理學》一書,對黑暗森林進行過專門的剖析。但和金庸、古龍等武俠大家站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肩膀上進行創作不同,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在中國屬於是一個全新的門類,他的創作完全在建立在一個鏤空的歷史時代之上,描寫的未來,因此其作品中黑暗森林設定經歷了一個長期的自我積澱過程。

劉慈欣科幻,《三體》黑暗森林成長日記!

劉慈欣

翻看劉慈欣的履歷,其實他並不是一個職業的科幻作者,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師,寫科幻小說只是業餘愛好,早期的作品中並沒有關於黑暗森林以及文明、宇宙的蛛絲馬跡,還比較傳統,但從2002年的《吞食者》開始,開始奠定劉慈欣黑暗宇宙的科幻思想,到了2003年的《詩云》可以說已經完全黑暗森林化。《詩云》雖然是一個短篇,但在小編個人看來,其構思之巧妙,立意之新奇絲毫不輸《三體》,特別是對神級文明“李白”(神級文明化身我國著名詩人)的描寫讓人印象深刻。同時小說中對文明、藝術、科技爆炸等問題的深度探討,基本可看做是劉慈欣後來黑暗森林理論的雛形,李白對恐龍帝國作為“小家禽”的安排其實並不比黑暗森林仁慈多少,在剛猛倔強,寧死不屈的恐龍帝國身上,我們也多少能找到三體文明的影子。

到了2005年的《贍養上帝》和《贍養人類》,可以說劉慈欣的黑暗森林理論已經完全成形,《贍養上帝》中上帝爺子最後的忠告,基本上就等於宣告了黑暗森林的存在。甚至將《贍養上帝》的情節直接拿到《三體》中也毫無違和感,《贍養上帝》完全可看做是《三體》的前傳,解釋了很多《三體》缺失的情節,特別是對文明起源和消亡,對宇宙輪迴的設想。因此熟悉劉慈欣和《三體》的讀者,如果能把“雲天明的童話”和《贍養上帝》連起來看,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劉慈欣科幻,《三體》黑暗森林成長日記!

宇宙

同年寫成的《贍養人類》則把視角轉向了人類,深度探討了人類面對外星威脅時人性的複雜、自私與悲哀,幾乎就是《三體》人類大低谷的翻版。同時,作品中對於哥哥文明因科技進步,而出現畸形社會形態的設定震人發聵,充滿預言,令人深思!放之於《三體》,正是由於人性的醜陋,以及文明中的不平等,才造就了葉文潔,造就了ETO,造就了太陽系最終的結局。

《吞食者》、《詩云》、《贍養上帝》、《贍養人類》四部短篇,兩個連續的故事,不僅奠定了劉慈欣《三體》的鴻篇鉅著,也逐漸演化出了系統的黑暗森林理論。喜歡科幻和《三體》的朋友在讀過《三體》之後,不妨看看這四個小故事,追尋大劉的獨特創作脈絡,看清黑暗森林的演化歷程。

致敬影視,專注新媒體。原創不易,歡迎朋友們批評指正,關注支持並微妙唯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