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讀書摘要

一. 三體1——地球往事

那你的生活是一種偶然,世界有這麼多變化莫測的因素,你的人生卻沒什麼變故。

科技革命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病變,技術的爆炸性發展與癌細胞的飛速擴散相當,最終的結果都是耗盡有機體的養分,破壞器官,導致其寄宿體的死亡。

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裡的偶然,宇宙是個空蕩蕩的大宮殿,人類是這個宮殿裡唯一的一隻小螞蟻。這想法讓我的後半輩子有一種很矛盾的心態:有時覺得生命真珍貴,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時又覺得人是那麼渺小,什麼都不值一提。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物種,生來平等。

二. 三體2——黑暗森林

宇宙社會學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經濟學的基本公理就是人類的唯利是圖,沒有這個前提,整個經濟學就將崩潰;社會學的基本設定還沒有這個定論,但可能比經濟學的更黑暗,真理總沾著灰塵……

文學形象的塑造過程有一個最高狀態,在那種狀態下,小說中的人物在文學家的思想中擁有了生命,文學家無法控制這些人物,甚至無法預測他們下一步的行為,只是好奇地跟著他們,像偷窺狂一般觀察他們生活中最細微的部分,記錄下來,就成為了經典。

大部分人的愛情對象也只是存在於自己的思想之中。他們所愛的並不是現實中的她(他),而只是想象中的她(他),現實中的她(他)只是他們創造夢中情人的一個模板,他們遲早會發現夢中情人與模板之間的差異,如果適應這種差異他們就會走到一起,無法適應就分開,就這麼簡單。你與大多數人的區別就在於:你不需要模板。

國家興亡,在此一戰,但比起個人的權利與自由來,這些倒算不得什麼,各位盡力而為就行了。——《銀河英雄傳說》楊威利

對大自然的美很敏感的人,本質上都是善良的。

如果其他可能都被排除,剩下的一種無論多麼離奇也是真的。

唯一不可阻擋的是時間,它像一把利刃,無聲地切開了堅硬和柔軟的一切,恆定地向前推進著,沒有任何東西能夠使它的行進出現絲毫顛簸,它卻改變著一切。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羅輯

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帕斯卡

自由女神像基座的埃瑪••拉扎勒斯的詩原文為:把你們疲憊的人,你們貧窮的人/你們渴望呼吸自由空氣的擠在一堆的人都給我/把那些無家可歸、飽受風浪的人都送來/在這金色的大門旁,我要為他們把燈舉起。

三. 三體3——死神永生

shenis死亡是唯一一座永遠亮著的燈塔,不管你向哪裡航行,最終都得轉向它指引的方向。一切都會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不平等:在死亡面前的不平等。

在歷史上,社會不平等主要出現在經濟和社會地位領域,所有人在死亡面前基本上是平等的。死亡上的不平等也一直存在,比如醫療條件的不均,因貧富差距造成的在自然災害中不同的生存率,戰爭中軍隊與平民的生存差異等等,但還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局面:占人類總數不到萬分之一的少數人能夠躲到安全之處生存下來,而剩下的幾十億人在地球上等死。

從科學角度講,毀滅一詞並不準確,沒有真正毀掉什麼,更沒有滅掉什麼,物質總量一點不少都還在,角動量也還在,只是物質的組合方式變了變,像一副撲克牌,僅僅重洗而已……可生命是一手同花順,一洗什麼都沒了。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文明像一場五千年的狂奔,不斷的進步推動著更快的進步,無數的奇蹟催生出更大的奇蹟。人類似乎擁有了神一般的力量……但最後發現,真正的力量在時間手裡,留下腳印比創造世界更難,在這文明的盡頭,他們也只能做遠古的嬰兒時代做過的事。

《飄》:郝斯嘉的父親對她說過這樣的話:孩子,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值得你為之拼命和流血,除了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