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瓶車充電起火造成一死一傷,“智能車庫”是解決方案?《市民與社會》討論

電瓶車充電起火造成一死一傷,“智能車庫”是解決方案?《市民與社會》討論

你家小區電瓶車管的好嗎?

亂停亂放,亂拉電線有伐?

日前上海兩小區因電瓶車違規充電引發火災

據統計,2009年以來

全國共發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73起,死亡355人

電瓶車充電如何避免安全隱患?

《市民與社會》對話

殷行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胡旭映 (左)

國和二村第一居委會書記 徐強(右)

电瓶车充电起火造成一死一伤,“智能车库”是解决方案?《市民与社会》讨论

國和二村第一居委會書記 徐強:

非機動車違規充電的問題由來已久。2015年起,殷行街道探索非機動車智能車庫(棚)改造。去年4月,第一個智能非機動車庫在國和二村建成使用。

智能車庫(棚)採取全智能化運行,通過技術手段築牢安全網絡。居民通過智能門禁進入地下車庫。每一個非機動車車位都有對應的充電插頭,牆上懸掛的黃色智能充電樁供應著一排充電口的電力來源。停車庫四處設有智能監控,車庫頂部懸掛著紅色智能感溫的貯壓式乾粉滅火裝置(智能消防),能在發生火災時自動噴淋乾粉,並通過物聯網遠程觸發消防警報……

电瓶车充电起火造成一死一伤,“智能车库”是解决方案?《市民与社会》讨论

那麼問題來了,改造資金從何而來?每個小區情況不同,每位居民訴求不同,如何達成共識?​

殷行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胡旭映:

傳統非機動車庫改造有兩種模式,一是完全由居民出資,這主要用在純商品房住宅區;二是完全由政府包攬,這種模式雖然高效,但會陷入‘保姆型政府’誤區。殷行街道實施的是一種“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居民自治、法治保障”的改造新模式。

电瓶车充电起火造成一死一伤,“智能车库”是解决方案?《市民与社会》讨论
    這種模式一定是整合資源、調動各方積極性,以共贏為目標的。

首先,政府以“小投入”槓桿撬動企業“大資金”。一般的車庫改建資金為10~15萬元,街道先投入20%左右的財政引導資金,調動企業資本參與改造的積極性。當然,光有政府引導是不夠的,企業最終要算經濟賬。
如何收回成本?企業投入剩餘的80%資金負責項目建設運營,利用3-5年時間,通過收取居民每月25元左右的停車費收回成本。

如何持續管理?企業3-5年收回成本後,收取的停車費60%自留,用於維修保養管理維護,企業也有一定利潤。40%返還給業主。這樣,吸引的是做長遠生意的企業,做事得認真負責。
电瓶车充电起火造成一死一伤,“智能车库”是解决方案?《市民与社会》讨论
    這樣一來,業主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絕大多數居民不僅沒有增加支出負擔,未來還有公共收益。更重要的是:整個決策過程,居民全程參與,所有流程都公開透明,尤其是停車費定價更要公開。

多方協商達成共識後,我們邀請律師參與制定管理使用規則,明晰權責,為未來可能發生糾紛提供法律依據。
电瓶车充电起火造成一死一伤,“智能车库”是解决方案?《市民与社会》讨论

目前智能車庫(棚)改建已經完成134個。我們計劃今年內完成轄區193個非機動車庫(棚)中符合條件的150個左右的智能化改造。沒有條件的,想辦法做些智能充電樁,力爭儘早實現社區非機動車庫(棚)智能化改造全覆蓋。

審核:李軍、秦暢

电瓶车充电起火造成一死一伤,“智能车库”是解决方案?《市民与社会》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