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排行榜觀察:老書為何長年“霸榜”?

暢銷書排行榜觀察:老書為何長年“霸榜”?

新華社太原4月23日電(記者馬曉媛 王菲菲)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讀書成為熱議話題。記者梳理近年暢銷書榜發現,部分老書長年“霸榜”,這是為何?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暢銷書榜老書“常駐”

太原市民劉先生想在世界讀書日這天趁著電商優惠買些書,可他在打開銷量榜選書時卻發現,榜上的書他幾乎都有了。“暢銷榜好像都沒怎麼變,來來回回就是那些,新面孔不多。”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感受。記者在圖書銷量較大的京東圖書銷售頁面看到,2019年的銷售冠軍是餘華的《活著》,《三體》《平凡的世界》分列第二、第四;2018年,《浮生六記》第一,《活著》《三體》《平凡的世界》分列榜單第五、第七、第九,暢銷榜幾乎成為老書的專場,罕見新書的身影。

由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佈的2019年暢銷書榜顯示,排名前十的圖書中有九本都是“老面孔”,其中《活著》位列榜首,《三體》三部包攬了第二到第四,《平凡的世界》《紅巖》分列第六、第七,此外還有《窗邊的小豆豆》《夏洛的網》等少兒類圖書。

記者梳理開卷月度暢銷榜單發現,不少熱門新書如《美國陷阱》《少年的你 如此美麗》等,都在首發當月一度衝上銷量榜,不久後掉出榜單。

是“頭部效應”還是缺乏創新?

記者瞭解到,部分老書暢銷、長年“霸榜”這一現象也被業內稱為“頭部效應”,存在已久。

“普通讀者的圖書購買受榜單影響大,市場表現更趨於‘暢銷者恆暢銷’,除非發生影響全民的社會性事件,否則變動較小。”新華文軒出版業務主管吳珍華說,這也是普遍的讀者心理,選擇閱讀經過大眾和時間檢驗的作品,從時間成本上來說更為保險。

教育助推也成為一大原因。吳珍華表示,暢銷榜前十的品種差不多有一半是教育部指定中小學生必讀經典書目中的圖書,對於目前普遍重視孩子教育的家庭來說幾乎是“剛需”。

也有受訪業內人士指出,暢銷書榜老書多這一現象背後,有著國家出版政策收緊、傳統出版業讀者轉移等原因,也有出版業自身創新後勁不足的因素。

一位從事文學類圖書出版的編輯告訴記者,受限於市場原因或者書號限制,一些出版社更願意老書重做,也不願意發掘和出版新書。一些出書單位只想“掙快錢”,兩三分精力做書,七八分精力搞宣傳,噱頭大於內容。

讓讀者讀到更多好書

“幾十年前,一本普通的鉛印小書就能給平淡的時光增添很多快樂,而在信息過載的今天,要想吸引年輕讀者,就需要更有趣的表達方式,比如更有設計感的裝幀、多感官的閱讀渠道、更直接的互動等,而在這方面傳統出版業還存在欠缺,與年輕受眾有不小的距離。”出版從業者張凱說。

現代出版社編輯趙海燕表示,對很多從業者和作者來說,一方面希望多出書佔領更多市場,另一方面又想出精品,往往很矛盾。“好的作品需要耐心,需要底氣。”她說。

一些受訪者表示,讓讀者讀到更多好書,還需要相關機構平臺的服務和引導。

讀者李力敏說,現在新書很多,讀者在選書的時候往往很迷茫,特別是在電商平臺上購買時,只能看看封面和宣傳語,很難對圖書的相關信息有全面的瞭解,期待有更多的平臺、機構、企業來做薦書、選書、評書的工作,讓讀者能以更便捷的方式、更低的成本選到想看的書,讓真正的好書能“走”到讀者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