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在餐桌上扮演了什么角色?禁食狗肉为何屡引争议?

狗肉在餐桌上扮演了什么角色?禁食狗肉为何屡引争议?


4月8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称为《目录》),31种畜禽被列入目录进行管理。而在《目录》的说明中强调“狗”从传统家畜“特化”为伴侣动物的说法则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狗肉在我国的餐桌上扮演了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禁食狗肉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


食狗肉在中国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在全国两万多家名称中有狗肉的企业中,吉林省数量最多,而整个东北三省的狗肉相关企业占比则接近全国的四成。狗肉是朝鲜族的传统食物,渐渐地也影响到了附近地区的其他民族。

狗肉在餐桌上扮演了什么角色?禁食狗肉为何屡引争议?

另外,西南地区的广西和贵州的狗肉相关企业也非常多。每年夏至,广西玉林市的荔枝狗肉节都会吸引大量的关注。虽然有观点认为这是近十年才出现的商业化活动,但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点。


如果说东北和西南地区食狗肉是少数民族习惯,山东和苏北则是汉族食狗肉传统的体现。著名的汉初将军樊哙出身徐州市的沛县,史书记载“以屠狗为事”。沛县的食狗肉文化显然对临近的山东地区影响更深,山东的狗肉相关企业数量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食用狗肉属于地方性的餐饮习惯,而之前也有地区性法规禁食狗肉,但是这次的《目录》却是全国性的。另外,2月24日,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规定,这次发布的名单正是对“非野生动物”做出了定义,一旦通过意味着将在全国范围内禁食狗肉。


成本与售价的不匹配导致更多灰色空间


据估算,每年中国有1000万只狗被用于食用,这与动辄以“亿”计数的其他主流食用畜禽没有可比性。


根据亚洲动物保护协会的调查,即使在有吃狗肉习惯的城市中,也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吃过狗肉,而其他城市中则有超过八成的人没有吃过猫狗肉,而且狗肉也并非作为家常菜品。

狗肉在餐桌上扮演了什么角色?禁食狗肉为何屡引争议?

另外,相关的调查也证明目前国内的食用犬类绝大多数是从农户收购,犬类地集中养殖在国内并没有成型,而大规模的养殖被证明能够降低养殖成本。


市场的相对狭小,加上没有普及规模化养殖,使得狗肉的成本非常高。中国农业大学临床系主任夏兆飞曾在相关报道中表示“即使能够群养,一斤狗肉的价格也应该超过100元”,这与当前国内狗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狗肉在餐桌上扮演了什么角色?禁食狗肉为何屡引争议?

成本与售价的不匹配与刚性需求很可能形成游走于监管之外的灰色地带,甚至违法行为,媒体关于偷盗毒杀狗只的犯罪行为的报道路屡见不鲜。


而散养的犬类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狗肉的安全性很难得到保证。这也是支持禁食狗肉的群体重要的理由之一。


然而这些原因归根到底还是监管和产业发展的因素,目前并没有明显的科学证据证明狗肉不宜食用,反而是中医中有支持狗肉滋补的说法。


禁止还是加强管理


而从全球来看,真正禁食狗肉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多,大多数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例如,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菲律宾等等,但是这些国家或地区狗肉并不十分盛行。


有食用狗肉传统的国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大概就是韩国了。韩国在历史上多次推出禁止吃狗肉的法律或地方性法规,但是很多时候得不到严格执行,吃狗肉的习惯反而会反弹或者绕过监管变为背地交易。说明从政府层面禁止一项习惯的成本非常高。


大多数国家都只是将狗肉作为少数人的需求加以管理。


2011年农业农村部同时制定和发布了《犬产地检疫规程》、《猫产地检疫规程》和《兔产地检疫规程》,至少在这个时候,狗肉、猫肉、兔肉的地位是一样的,都被纳入了肉类产地检疫体系,但是今年的新的目录包含兔肉,排除了狗肉和猫肉。


狗肉在餐桌上扮演了什么角色?禁食狗肉为何屡引争议?

图片来源:ourworldindata.org

而除了产地管理,在肉类送上餐桌之前还有一系列的步骤需要加以监管,随着5G产业中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追踪整个过程并不是不可能。


少数人的饮食自由和整个社会的效率之间如果权衡不应该只是草率的禁止,而是应该谨慎。正如农业农村部在说明中所说的,坚持科学,突出安全,尊重民族习惯,与国际接轨。


狗肉在餐桌上扮演了什么角色?禁食狗肉为何屡引争议?

1.《史记 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2.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3.《社会公众食用猫狗态度调查报告》,亚洲动物基金,2015年6月

4. “玉林狗肉节”制度反思研讨会举行

5. 《被端上餐桌的罪恶与谎言》,亚洲动物基金,2015年6月

6.《中国食用猫狗黑色产业链媒体报道统计汇编2001–2015》,亚洲动物基金,2015年6月

狗肉在餐桌上扮演了什么角色?禁食狗肉为何屡引争议?

数有范儿工作室

设计 | 玻色子

版面 | 苍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