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很奢侈,但你能“看鉴”

人道:最奢侈的东西是真相。我道:真相是看鉴出来的。“看见”后的“鉴别”。讲个故事。

春秋时晋国有与王族结亲的名门望族——赵家。到晋灵公时相国是赵盾。王几次想杀他都没成。赵盾与儿子赵朔决定逃往国外,谁知在边界遇见晋灵公的姐夫赵穿。穿也是盾的亲戚,这位豪横的驸马爷找妹夫晋灵公评理时,因晋灵公骂了他,竟然拔刀杀了王。赵盾一听,赶忙返回主持大局,立灵公的叔叔拥为王。

赵盾想知道史官对这件事的评价,太史令董狐把记录给赵盾。赵盾懵了,竹简上写着“秋七月,赵盾弑其君”。赵盾质问董狐道:“先王不是我杀的。”董狐回答:“你身居相位,曾经逃亡而没有走出国境,回来后又不惩办凶手。不是你的责任,又是谁的责任呢?”从此,在史官界有了记录历史的典范【董狐笔】。


好久以后,鲁国要编辑国史。先师孔子用自己的“看鉴”,写出简略版鲁国历史《春秋》,诞生了成语【春秋笔法】。为写历史把双眼都写瞎了的史官左丘明,则写出相对繁复靠谱版鲁国历史《左传》。


左君在卷二十一、卷二十六中记录了赵家的事。关于真相,左君这么记录:“晋赵婴通于赵庄姬”。庄姬是赵朔妻,生儿赵武。朔卒后,庄姬与亡夫的小叔叔赵婴通奸。理由很多。但这个巨大家丑赵家不可忍,婴齐俩兄长赵同、赵括决定将婴放逐到齐国。婴是三兄弟中最强的,他警告说:有我在,赵国他姓贵族不敢作乱。我逃亡,赵家恐有忧患。最终,婴还是被迫离开晋国,并死在国外。

始作俑者庄姬在赵家彻底失去庇护,带着8岁左右的儿子赵武住进宫中。庄姬弟弟便是晋王景公。听闻赵婴死在国外,新旧仇恨涌上心头,庄姬在弟弟面前告发赵同、赵括,说他们“将为乱”(乱国)。

庄姬是赵家儿媳,其证词强有力。

晋国其他贵族早看赵家不顺眼,景公也有意削弱赵家势力。各方一拍即合,赵同、赵括两支被灭门。他们拥有的土地被赐给了赵武,小赵成为赵家继承人。


接下来,赵朔的发小韩厥执政,赵武被提拔。

再往后,赵家与韩家、魏家一步一步架空晋国国君。

再后来,赵武重孙子赵无恤联合世交韩家与魏家,把晋国给分了。此后,春秋五霸就变成战国七雄了。


赵国立国后,戴着“篡国”帽子。为修改和美化家族历史,便从讲好赵国故事开始,从“篡国”变“复仇”。忠诚、义士、弱者、强权、忠臣、奸臣、复仇、伸冤、正义、英雄……这些都是戳中百姓内心的元素。赵国分晋被广泛认可,继而变得合法了。


又过了很多年,司马迁动笔写《史记·赵世家》。不知太史公为何一会儿用《左传》材料,一会儿又用赵国逸闻?他没计算历史时间,把8岁左右的赵武写成遗腹子。把晋景公的姐姐庄姬是错写是成公的姐姐。但无论如何【赵氏孤儿】的悲剧故事就此横空出世,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悲剧,流传至今。


真相很奢侈,但你能“看鉴”


司马迁记录,说晋成公期间有奸臣屠岸贾追究当年董狐记录的“赵盾弑其君”事件,同时诛杀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灭赵氏全族。庄姬怀着赵朔遗腹子——赵武,躲进晋景公宫内。面对屠岸贾的凶残追杀,两个著名的义士程婴和公孙杵臼无所畏惧地登场。公孙杵臼献出假赵武后被杀,程婴带着婴儿真赵武躲进今陕西盂县的藏山。多年后,晋景公要灭想架空他的屠岸贾,在韩厥提醒下,找回赵氏孤儿,以此为理由突袭了屠岸贾,并灭其族。程婴完成夙愿,拔剑自刎,去地下告慰公孙杵臼。


到了元朝,杂剧《赵氏孤儿》诞生。编剧为了矛盾冲突让看戏观众觉得更精彩,在太史公讲的故事基础上加戏,说程婴献出了自己的孩子作为假赵武、真赵武认屠岸贾为义父,把时间也往前推到晋灵公时期。


宋以后,国人都坚信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的存在,屠氏被列遗臭奸臣,程婴等成为忠义的代表,建庙祭祀。

可这些人很可能是虚构的,并不在历史中。类似的虚构在朝代更替的历史上从来就没停止过。忽想,《左传》记录的就是真的?

写到此,“看鉴”就变得应该是人的理智行为。当然,仅仅是应该。君不见,非理智遍地分外香。


题外话:因工作缘故去过几次位于山西盂县的藏山。听当地专家津津有味讲述盂县“忠义文化”,描述程婴是如何带着赵武躲进藏山的。我不忍提《左传》。


真相很奢侈,但你能“看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