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市區首座大型有機易腐垃圾處理設備“上崗”

“變廢為寶”,市區首座大型有機易腐垃圾處理設備“上崗”

今日鐘樓

“变废为宝”,市区首座大型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备“上岗”
“变废为宝”,市区首座大型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备“上岗”

實行垃圾分類

關乎城市生活環境

也關乎資源有效利用

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

為了建立

有機易腐垃圾循環利用體系

鐘樓區先行先試

打造了常州市區範圍內

首座大型有機易腐垃圾處理設備

“变废为宝”,市区首座大型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备“上岗”“变废为宝”,市区首座大型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备“上岗”
“变废为宝”,市区首座大型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备“上岗”

4月7日,永紅街道垃圾中轉站內建成的市區範圍內首座大型有機易腐垃圾處理設備正式投入使用。

“变废为宝”,市区首座大型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备“上岗”

現場,城管工作人員把從附近農貿市場上收集來的爛菜葉、莖稈等果蔬廢棄物,運送到永紅街道垃圾中轉站,這套正式啟用的新型垃圾處理設備,通過破碎、擠壓、脫水、發酵等程序,可以讓易腐垃圾“變廢為寶”。

“变废为宝”,市区首座大型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备“上岗”

隨著垃圾分類制度的推行,鐘樓區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從源頭做起。永紅街道居民人口近14萬,農貿市場每天產生的果蔬垃圾量達到15噸,以往這些易腐垃圾都是靠垃圾清運車收運進行壓縮填埋,城市環境承受重壓的同時,有效資源也白白流失。

“变废为宝”,市区首座大型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备“上岗”

該設備處理規模為可全量處理永紅街道清潭和會館浜兩大農貿市場內的爛菜葉、莖稈、水果等果蔬廢棄物,垃圾減量率高達90%。設備每天滿負荷運轉可處理垃圾3噸,產生300公斤有機肥,可用於小區和城市綠化養護,有效解決了現有垃圾填埋和焚燒設施的運行壓力,避免了二次汙染。

除此之外,該設備全程密閉化處理,幾乎沒有噪音,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汙水、廢氣量很少,經處理達標後排放,不會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

“变废为宝”,市区首座大型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备“上岗”

永紅街道還為農貿市場經營戶配放垃圾筒,在每一個攤位讓經營戶自己大概分類一下,完了垃圾收運從攤位到集中處理點的二次分類,逐步建立起資源利用鏈,讓垃圾分類“擇綠而行”。

“变废为宝”,市区首座大型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备“上岗”“变废为宝”,市区首座大型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备“上岗”
“变废为宝”,市区首座大型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备“上岗”

鐘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