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美国海军最后的短艏楼型驱逐舰——本森-格拉夫斯级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二战期间,美国海军驱逐舰最为大家熟知的恐怕就是弗莱彻级了,这级驱逐舰在战争中一共建造了175艘,成为中后期驱逐队的中坚力量。其实在建造弗莱彻级稍早的时候,美国海军还大量建造了另外一批驱逐舰,总数多达96艘,这就是本森-格拉夫斯级


纠结的分级方法

本森-格拉夫斯级实际上是战后的叫法,它在二战期间的称呼是本森-利佛摩级,在后来的海军史研究中,又将本森-格拉夫斯级一分为二,分别叫做本森级(30艘)和格拉夫斯级(66艘)。早先之所以将两级舰并成同一级别,是因为这两型外观非常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烟囱剖面形状,本森级比较方、格拉夫斯级比较圆。而造成这种纠缠不清的根源就是自马汉级之后,美国海军、伯利恒钢铁公司、设计师吉布斯三方在驱逐舰动力上博弈的延续。

西姆斯级驱逐舰开始建造之后,美国海军下一型驱逐舰的发展方向基本已经定型,于是在1937年,美国海军计划建造新一批24艘驱逐舰,这就是本森级。1938年,本森级在国会得到了8艘的财政预算,这8艘舰美国海军交给了伯利恒与吉布斯分别进行设计。最终由伯利恒设计的6艘舰交由伯利恒船厂和其他3家海军造船厂建造,吉布斯设计的2艘(格拉夫斯号和尼布莱克号)交给了巴斯钢铁公司造船厂建造,并都在1938年开工。从这里可以看出,

格拉夫斯级的1、2号舰原本是属于本森级的

伯利恒公司设计的6艘仍然采用了帕森斯式蒸汽涡轮机和单减速齿轮,伯利恒声称更简单的机械也可以提高燃油效率,并说服了海军方面。吉布斯设计的2艘则沿用了自己惯用的动力设计——轻型涡轮机加双减速齿轮,后来他设计的利佛摩级也采用了相同的动力。后来由于格拉夫斯号和尼布莱克号的动力系统更接近利佛摩级,就把这2艘从本森级划归到利佛摩级,再加上格拉夫斯的编号更早,随之级别也更改成了格拉夫斯级。


本森级驱逐舰

本森级依然是短艏楼船型,这也是20世纪30年代自法拉格特级之后,所有美国驱逐舰一直沿用的成熟船型,只不过每一级在船体上进行了持续优化(例如舰艏弧度增加、干舷更加外飘等等),所以看上去都是大同小异。受成熟船体尺寸的限制,虽然已经没了条约限制,本森级的体量也没增加太多,长为106.12米,宽11米,吃水3.58米,标准排水量1620吨,满载排水量2472吨。


二战前美国海军最后的短艏楼型驱逐舰——本森-格拉夫斯级

DD421本森号,烟囱比较方,此时MK37火控系统还没配备雷达


本森级作为西姆斯级的后续型号,动力系统的改动非常大。

首先锅炉采用的还是巴威公司的重油锅炉,蒸汽最大压力4100 kPa,最高温度399°C,但是数量增加到了4座(西姆斯级为3座);主机为2台伯利恒公司生产的帕森斯式蒸汽涡轮机,采用单级减速齿轮。其次动力系统的布局参照轻巡模式进行了调整,将锅炉舱与轮机舱交替布置,这样可以减小被鱼雷击中后动力系统全部瘫痪的风险,提高了生存力。

最终海航性能参数为最大航速37.5节,最大续航里程6500海里/12节。从续航里程来看,伯利恒此前做出的技术保证“更简单的机械也可以提高燃油效率”也非无的放矢,达到了吉布斯设计的格拉夫斯级的水准。

二战前美国海军最后的短艏楼型驱逐舰——本森-格拉夫斯级

1942年的DD421本森号,此时还有5门舰炮


本森级前6艘装备了5门MK12型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并且一开始就配备了由Mark 37火控系统。舰炮的安装位置与西姆斯级相同,改进之处在于5门炮全部使用了全封闭式炮塔。1、2号舰炮位于舰艏背负式安置,4、5号舰炮位于舰艉背负式安置,3号与4号位于同一平台背靠背安置。

二战前美国海军最后的短艏楼型驱逐舰——本森-格拉夫斯级

533毫米五联装鱼雷发射管


鱼雷仍然得到了重视,虽然533毫米发射装置减少为2座,每座却增加了1根变成了五联装。1号鱼雷发射管分别位于两根烟囱之间、2号鱼雷发射管位于2号烟囱与3号舰炮之间的舰体中轴线上。防空火力为6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战争期间建造的版本及改装

1940年法国沦陷后,美国意识到介入欧洲战事迫在眉睫,开始加快海军建设。此时前6艘本森级(不包括巴斯公司建造的2艘)刚刚竣工,于是在开始大批量建造弗莱彻级的同时,海军将本森级建造计划扩大,追加了24艘,全部由伯利恒船厂承建。22艘在1941年开工、1942年服役,2艘在1942年开工、1943年服役。

二战前美国海军最后的短艏楼型驱逐舰——本森-格拉夫斯级

第二批次本森级线图,只有1座鱼雷发射管


第二批次24艘本森级在武器配置上做出了调整,根据欧洲战场挪威战役和克里特岛战役的教训,在建造时就加强了防空火力。这个批次取消了3号舰炮、2号鱼雷发射管和高射机枪,增设了2座40毫米博福斯双联装高炮、7门20毫米厄利孔高炮。第一批次的6艘随后也进行了相似的改装。

二战前美国海军最后的短艏楼型驱逐舰——本森-格拉夫斯级

DD614麦肯齐号,此时鱼雷发射管还在,后来被改装成防空舰


1945年,美国海军将12艘舰(DD-600-601、603-604、608、610和612-617)进行了改装,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防空能力。仅剩的1号鱼雷发射管也被拆除,又增加了2座40毫米四联装高炮、2座40毫米双联装高炮、2座20毫米双联装高炮,成为专业防空驱逐舰。


格拉夫斯级

格拉夫斯级起初被称作利佛摩级。1939-1940年间,海军为了平衡承包商之间的利益,将16艘驱逐舰交给海军造船厂和一些民间造船厂承建,首舰是利佛摩号。这批舰动力系统配置采用了吉布斯的设计,4座巴威公司的重油锅炉性能有较大提升,蒸汽最大压力还是4,100 kPa,最高温度提升到了454°C。主机采用了2台西屋公司生产的轻型蒸汽涡轮机,配双齿轮减速器。最大航速37.4节,最大续航里程6500海里/12节。

二战前美国海军最后的短艏楼型驱逐舰——本森-格拉夫斯级

早期的DD423格拉夫斯号,烟囱比较圆


格拉夫斯级除了上述动力系统差异之外,船体结构、船体尺寸、武器配置与本森级完全一样。从1940年开始,该级舰的建造数量也与本森级一起获得了追加,追加数量为48艘,全部在1942-1943年间服役。第二批次的武器配置也对防空进行了加强,方案同本森级一样,这里就不再敷叙。1945年也有16艘舰拆除了鱼雷发射管,被改装成防空舰。

二战前美国海军最后的短艏楼型驱逐舰——本森-格拉夫斯级

格拉夫斯级DD457埃蒙斯号


1944-1945年,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登陆作战,有24艘格里夫斯级战舰被改装为驱逐扫雷舰(DMS-19至DMS-42)。1944年12艘大西洋舰队的舰只进行了改装(DD454-458、461-462、464、621、625、636和637),1945年12艘太平洋舰队的进行了改装(DD-489-490、493-496, 618、627和632-635)。这些驱逐扫雷舰安装了水雷电磁探测器和扫雷装置,保留了小口径防空炮,127毫米舰炮减少为3门,鱼雷发射管全部拆除。

二战前美国海军最后的短艏楼型驱逐舰——本森-格拉夫斯级

格拉夫斯级DD635伯爵号,被改装成DMS


这些驱逐扫雷舰除了扫雷装置之外还保留了大量火炮,但是这些火炮在执行扫雷任务时完全派不上用场,还需要配置大量操作人员,效费比实在太低。1945年战争结束后,这批DMS只保留了12艘,可也没使用多久50年代中期便开始退役。


美国短艏楼型驱逐舰的绝唱

30艘本森级与66艘格拉夫斯级大多数在1942年之前服役。由于在1940年之前欧洲形势更加紧张,因此第一批次建造的大多数加入了大西洋舰队执行中立巡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二批次建造的大多数用于加强太平洋舰队。

在整个战争中,本森级一共战沉了3艘,拉菲号(DD459)和巴顿号(DD599)1942年11月13日损失在瓜岛战役,兰斯戴尔号(DD426)1944年4月20日在地中海被德国空军炸沉。格拉夫斯级一共损失了11艘,其中6艘沉在太平洋,2艘沉于诺曼底登陆时期,3艘损失在地中海。

二战前美国海军最后的短艏楼型驱逐舰——本森-格拉夫斯级

在瓜岛战沉的DD459拉菲号


本森-格拉夫斯级战后大多数得到了保留,但在50年代并没进行现代化改装,随后一直勉强服役到60年代,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退役拆除。同弗莱彻级一样,美国在50年代将一部分该级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后,支援给了盟友,例如意大利、日本等等。

总体来说,本森-格拉夫斯级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期的驱逐舰中坚力量,其表现并不比更大的弗莱彻级差。但是作为最后一型1500吨级驱逐舰,受舰体体量的限制,本森-格拉夫斯级已经将这个船型的性能挖掘到了极限,没有了继续升级的空间。随着弗莱彻级的大量建造,美国海军驱逐舰随之进入平甲板时代,本森-格拉夫斯级也就成为了美国海军短艏楼型驱逐舰的最后绝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