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克清沒有親生的孩子,但她把朱老總和前妻的孩子看作比自己親生的還要親

康克清沒有親生的孩子,但她把朱老總和前妻的孩子看作比自己親生的還要親

朱德一生有過4次婚姻,但只有一子一女。康克清雖然沒有親生的孩子, 卻把朱德與前妻生的孩子看作比自己親生的孩子還要親。

老兒子朱琦1916年出生,出生時朱德發現他耳際有一根細細的“拴馬柱”,便給他取名叫“保柱”。朱德一直把朱琦放在四川老家撫養。紅軍到達陝北後,朱德十分想念兒子,周恩來得知後,親自派人把朱琦接到延安。這時,朱琦已經是20歲的小夥子了。

1944年,朱琦與同在抗大七分校工作的趙力平相識並相愛。康克清聽說朱琦談了女朋友,非常高興,多次託人促成兩個年輕人的婚姻。

1946年3月,朱琦和趙力平喜結連理,紅娘是彭紹輝將軍。康克清特地請來了喜歡成人之美的賀龍元帥當了他們的證婚人。1948年,朱琦被調往石家莊鐵路局當機車司爐,一干就是3年。妻子趙力平在銀行工作。後來,朱琦夫婦雙雙調往天津。1950年,趙力平懷孕回北京休假,康克清高興地跑前跑後,上街為孫兒挑選衣服和生活用品,多次囑咐趙力平:“要注意營養,臥床要側臥,眼睛一定不可以直接看太陽。”第二年元月,孩子降生了,朱德給孫子取名叫“援朝”。

康克清沒有親生的孩子,但她把朱老總和前妻的孩子看作比自己親生的還要親

◆上世紀五十年代,朱德、康克清與孫子和平在香山。

五一節就要來了,在朱德和康克清的一再敦促下,朱琦把 3 個多月大的援朝從天津帶到了北京。援朝的到來,使得家裡像過節一樣熱鬧。康克清一把接過孫兒,越看越愛。

一年後,朱琦夫婦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了,朱德又給孫子取了個名字叫“和平”。和平剛滿8個月,又被爺爺、奶奶接進了中南海。沒多久,朱德把四川老家幾個兄弟姐妹的孩子也接到了北京。孩子中,最大的十多歲,小的才五六歲。孩子們一來,本來很安靜的家頓時變得熱鬧起來。她安頓好這些孩子的食宿之後,又為他們一一聯繫了入讀的學校。

康克清每天都要到全國婦聯機關上班,下班回家,她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望幾個孩子。她常常親自給孩子們洗澡、換衣服,往往累得一身大汗。

幾年後,女兒朱敏的孩子健健、沃沃陸續出生了,朱老總和康克清把外孫也接到了中南海。這樣一來,家裡的孫子、外孫、侄孫們聚在一起竟有十五六人之多,每次吃飯得開兩桌,家裡簡直成了一座“兒童大樂園”。

康克清沒有親生的孩子,但她把朱老總和前妻的孩子看作比自己親生的還要親

◆康克清與朱德女兒朱敏抱著小外孫劉建。

康克清雖然疼愛孩子,但對他們的要求卻很嚴格。

孩子們上小學的時候,朱德就要求他們學洗衣服,在生活上要能自理。爺爺下達了指示,奶奶便組織實施。星期天早上,康克清叫上孩子們,在自來水龍頭下學洗自己的小手絹、小襪子。開始,幾個孩子聽說讓他們學洗衣服,勁頭很大。可是洗著洗著,就不想幹了,馬馬虎虎,把小手絹在水裡一打溼,就說洗乾淨了。康克清看見孩子們偷懶,便定了一條規矩:“以後如果我再發現有誰的小手絹洗不乾淨,就打誰的手心。”

援朝、和平上小學的時候,喜歡上了畫畫。為了鼓勵孩子持之以恆,學好繪畫,康克清對兄弟倆說:“學畫畫,是件好事,也是件苦事。希望你們一定要認真學。如果將來你們的畫能夠入選學校的畫展,我給你們一人買一件玩具。”

一件玩具,對援朝與和平來說,太具誘惑力了。兄弟倆狠下功夫學畫,繪畫的水平有了很大進步,雙雙入選學校舉辦的畫展,並且還得了獎。那天,從學校回來,一進門倆兄弟就搶著向康克清報喜:“奶奶,奶奶,我們的畫在學校的畫展上都獲了獎!”“奶奶,奶奶,您快去給我們買玩具!”

康克清沒有親生的孩子,但她把朱老總和前妻的孩子看作比自己親生的還要親

◆朱德、康克清一家。

聽說孫子獲了獎,康克清又喜又愁。喜悅之情自不必言說,愁的卻是買玩具這事不好兌現。康克清想,如果只給兩個孩子買玩具,還有那麼多侄孫怎麼辦?他們會不會覺得奶奶偏心?要是給每個孩子買一件,一件玩具最少也要十多元錢。十多個孩子,可不是個小數字。她左思右想,最後便採取了妥協的辦法,給援朝、和平一人買了一本日記本,作為紀念。

可是在孩子心中,日記本不能替代玩具,圖畫看完了,他們又來找奶奶扯皮,說本子不是玩具,只能寫字,不能玩。

康克清被孫子纏得實在是想不出好辦法了。正在這時,朱德出來解圍了。他問明瞭事情的原委,對兩個小孫子說:“這樣吧,我給你們倆的本子上寫幾個字好不好?”

援朝、和平看到最有權威的爺爺也不說買玩具的事,知道再扯也沒用,只好拿出日記本。朱德把兩個孩子帶進辦公室,取出毛筆,在他們的日記本上寫下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8 個大字。

一場買玩具的“風波”,這才被朱德化解了。事後,康克清笑著對朱德說:“這兩個小孫孫啊,可把我為難死了。”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