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如何从王者演变成悲剧人物,他有是怎么死的呢?

大家好我是南洋,我今天想给大家讲一讲,关于商鞅变法的小故事,在历史上,商鞅虽然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他所制定的严峻残酷的新法,仍然是为一个新的剥削阶级服务的工具,是更为有效的镇压和剥削广大人民的工具,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商鞅是如何从王者演变成悲剧人物,他有是怎么死的呢?

商鞅出生于魏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本姓公孙明鞅,因为他出生于卫国,因此又叫卫鞅,后来他在秦国,因变法有功秦孝公分封给他商,於,一带十五个邑,号为商君,所以历史上又称他为商鞅。商鞅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由新兴的封建制取代腐朽的奴隶制的大变革时期,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受到了法家思想的影响,并表示出卓越的才能。他对李悝吴起运用法家学说在魏国取得的成就十分佩服。因此,他在二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卫国,到魏国去谋求官职。

商鞅是如何从王者演变成悲剧人物,他有是怎么死的呢?

商鞭来到魏国后,当上了魏相公叔廊的家臣。公叔座对商鞭很赏识,曾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希望能委之以大任。当公叔座病危,魏惠王亲自前往看望他时,他便对魏王说:"商鞭虽年少,却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但魏王没有因公叔廊的推荐而任用商鞭,这使他无法在魏国施展自己的才能。

正当商鞭在魏国有志难伸的时候,恰好秦孝公为改变秦国的落后局面而下令求贤,以招揽人才。于是,商鞭便于公元前361年,经秦孝公的宠臣景监介绍,满怀变革社会的雄心壮志,来到秦国的国都。

商鞅是如何从王者演变成悲剧人物,他有是怎么死的呢?

秦国在献、孝二公之前,保守势力严重,经济落后,内乱不断,国力与其他诸侯国相比,远远落在后面。后来,秦献公死去,二十一岁的秦孝公继位。当时,魏国已将势力推进到洛水流域,楚国占有汉中以南到巴、黔中的广大地区,对秦国形成了严重威胁。秦孝公看到在这残酷的竞争中,只有变法才能图存。

商鞭到了秦国后,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加强农业,奖励将士;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必须有赏有罚。朝廷就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商鞭的"强国之术",深得秦孝公的赞赏,他与商鞅"语数日不厌",于是决定委以重任,支持商殃变法图强。

他深知,推行新法的成败关键在于民心,在于能否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商鞅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想了个办法,他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木头,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给谁黄金十两。

商鞅是如何从王者演变成悲剧人物,他有是怎么死的呢?

不一会,南门口就围起了一群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黄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存心开玩笑吧,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聚在一起哄笑,就是没有一个人上去扛木头。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是不相信他下的命令,便把赏金提到50两,没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就越觉得不近情理,就越没人去扛。正在大伙议论纷纷,观看热闹的时候,从人群中跑出一个人来,只听他说我来试一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刻派人将50两黄金赏给了这个人。这件事立刻传开了,一下子轰动了整个秦国,老百姓都说,左庶长的命令真不含糊,这件事在民众中的反响很大。因为商鞅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所以他的新法令推行之后,同样也起了作用。

商鞅是如何从王者演变成悲剧人物,他有是怎么死的呢?

新法推行一年之后,秦国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军事力量也不断加强,秦国逐渐富强起来,有些贵族由于没有功劳而失去特权,对新法意见很大,他们又纠集了一些人反对新法,为了打击奴隶主贵族的阴谋,商鞅给予他们严酷的制裁,使新法畅通无阻的推行下去。

又过了几年,秦国越来越富强,一跃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国,从此统一中国的伟大历史任务,就理所当然的落到了秦国的肩上。

商鞅是如何从王者演变成悲剧人物,他有是怎么死的呢?

秦孝公死后,秦惠王继任君位,由于秦国政局发生了变化,以公子虔为首的旧势力诬陷商鞅谋反,秦惠王在做太子时,也受到过商鞅无礼的对待,所以借机逮捕他,商鞅逃亡不成,不得不起兵反抗,结果兵败被俘,受车裂之刑而死,成为历史上悲剧式的人物。

这样一位在历史上具有关键性的人物,究竟是好还是坏?这就是商鞅变法开始的故事,有什么问题请下方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