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青山外,人在草木中》

走在野外,能清楚聽見地氣帶著噝噝響聲升騰而起。地氣就是自然之蘊藏,大地之精華、靈氣,從地縫中透出,在林子裡萌動,在溝坎下升騰,在水面上繚繞,在田疇地埂間瀰漫……

《客路青山外,人在草木中》


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歷史上曾經也是,後來掉落了。早飯桌上,除了香噴噴的蒿子粑粑,還有一碗地菜煮雞蛋。地菜是最常謀面的野菜,其實這時候早就老了,長葶亂枝上開滿小白花,掐一些回家和雞蛋一起煮。煮出來的雞蛋殼呈淡淡的綠,散發出一股青鬱郁的香。

《客路青山外,人在草木中》


蒿子粑粑是頭一天就做好了——將從野外掐回的蒿子搗碎,淘洗後擰乾,放入米粉,加少許切碎的臘肉,做成粑粑在鍋裡一個個炕得噴香。

《客路青山外,人在草木中》


林木扶疏,芳草連天鮮碧,這顯然又是一個令人容易傷感的季節。各種草木瘋長,思念也在雨中滋長……清明一雨數千年,雨中,牧童騎在牛背上,抬手一指,酒旗就斜飄在憂鬱的風景裡,醉倒了古往今來多少行人!清明是上墳祭祖的大日子,這一天屬於黃泉。

荒郊野外的墳頭,多栽著一棵兩棵柏樹或是冬青樹,有的石碑年代久遠,碑上的文字已漶漫難辨。將野草荊棘略作清理,燒過香燭,磕過頭,再把頭天晚在家鉸好的白色紙錢拿出掛在墓地小樹上、竹竿上,或用石塊、坷垃壓著,叫“標紙錢”。


《客路青山外,人在草木中》

墳頭多的荒灘或堤埂旁,紙錢一片飄白。倘是塋土坍塌,棺板外露,景況淒涼,而又未“標紙錢”,則通常意味著墳主已絕了後。有厝棺待葬、培墳立碑、移墳並墓以及“揀精”易地安葬的,也在清明進行——因為還須置辦酒席,故叫“做清明”,提前三天或拖後四天都行,習稱“前三後四”。

《客路青山外,人在草木中》


客路青山外,人在草木中.....長眠在這些荒草之下的,都是我音容宛在的親人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