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巔峰《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一種壞人,叫別人口中的壞人

國漫巔峰《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一種壞人,叫別人口中的壞人

終於去電影院看了《哪吒》。鑑於近幾年國漫電影發展的情況,雖勢頭很足但仍缺陷事故不斷,想起當年觀眾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大魚海棠》在劇情上的種種災難,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剛出來的時候,我雖有很多期待,卻也不敢期望過高。但今天看完後我可以明確而肯定地說了:《哪吒》,是這幾年我看過的最滿意的一部國漫電影。

看《哪吒》時,我全程淚目。或許是這幾年經歷得多了,看什麼都容易感同身受。影片裡的哪吒之母,剛柔並濟,剛柔對比之下,護子之情更令人感動。李靖這個不苟言笑的傳統父親的形象,在當年的《哪吒傳奇》裡就十分讓我動容,在這裡用以命換命來凸顯深沉的父愛,直接促成了哪吒的成長。鏡頭、配音、動作等都是外在,關鍵在於這些部分配合下傳達的內容。看完《哪吒》,有許多東西在我腦中久久環繞不去,那是現實中沉重的一面,是在我們像哪吒一樣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前,繞不過去又不得不思考的東西。

國漫巔峰《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一種壞人,叫別人口中的壞人

一、有一種壞人,叫別人口中的壞人

《哪吒》裡的申公豹,偷走靈珠,讓哪吒成為魔丸轉世。有人說,怪不得元始天尊不重用他,豹子精就是豹子精,心術不正,本該打壓。

敖丙,靈珠轉世,龍族後代。分明救了百姓,卻因身份而立時被敵視。百姓說,妖就是妖,必定是他們的陰謀。龍族註定要被鎮壓在海底,永不得見天日,更不用說位列仙班,簡直痴心妄想。

國漫巔峰《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一種壞人,叫別人口中的壞人

哪吒,雖為魔童,但早被太乙真人壓制了邪性,變成一個天真爛漫的孩童,不過是能力大了些,也未曾傷人,卻從小就被當成怪物,不得踏出家門,忍受著人世間的種種惡意。

一旦被貼上了壞人的標籤,什麼都不做就已是壞人,做些什麼,更證實了壞人的身份。

現代社會,世界聯繫越來越緊密,人的思想越來越活躍,隨著新事物新思想不斷出現,新舊觀念的衝突也越來越明顯。有些女性奉行獨身主義,三四十歲獨自打拼事業,本來活得精緻瀟灑,在許多人眼裡卻成了剩女,背後總要嚼嚼舌根,殊不知自己過得還不如別人。有些人一生追逐自己的興趣,尋藝術、做研究、環球旅行等,縱然清貧而心無悔,自覺充實無憾,而有些人理解不了,就喜歡用世俗化的觀念去束縛別人。

你這樣去定義別人,別人也這樣去定義你,人云亦云,將心比心,世界是個圈,自己也在其中。這就像在給別人貼標籤,在什麼都不瞭解或者只片面瞭解的情況下就去錯誤定義別人,完全是一葉障目,自以為是。這樣做只會矇蔽自己的雙眼並給別人帶來紛擾或傷害,無任何益處。

國漫巔峰《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一種壞人,叫別人口中的壞人

二、成見如同大山,無時無刻地壓著你,讓你無能為力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電影裡申公豹所說的這句話,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國漫巔峰《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一種壞人,叫別人口中的壞人

在整部影片裡,哪吒本該是靈珠轉世,卻意外成了魔丸轉世,這本不是他的錯,他卻一直在為別人的錯誤付出代價。哪吒一個幼子,縱有無邊神力,卻連普通孩兒都有的家人陪伴都求不得,生來就被看做魔童,還沒做過壞事,就被釘在了百姓心中的罪惡柱上。哪吒一出生就在百姓異樣的眼光下活著,小小孩童,天真不諳世事,一直渴望被人們接受,卻一直生活在誤解和指責中。

一切悲劇的根源,直接在於元始天尊的偏頗之舉——刻意忽略申公豹的能力,只因為他是豹子修煉成仙。

而龍族,則亦是人人聞之變色的妖魔,身份卑微,不能成仙,敖丙身為龍族振興的希望,隱忍待發,不敢以真面目示人,要用罩衫蓋住自己的龍角,在哪吒失去控制時,分明是救了百姓,卻在龍角露出時立刻淪為人人喊打的妖怪。

國漫巔峰《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一種壞人,叫別人口中的壞人

這和人世間的種種偏見如此相似,諸如性別歧視、地域黑等,讓許多人深受其害又無可奈何。人對人的成見就像標籤,一旦貼上就很難再拿下來。

三、人人都在給別人貼標籤。別人給我們貼標籤,我們也在給別人貼標籤

但我想說的是很多人都會忽略的一點:我們總以為自己是主角,或是主角一派,殊不知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那些人云亦云的配角,不知不覺間做了幫兇,還自以為正義無比。細細算來,或許還不如《哪吒》裡的那些百姓。

《哪吒》裡的陳塘關百姓,作為父母,自然愛護女兒,面對一個魔丸轉世的魔童,哪怕他還未做出什麼,也會第一時間將女娃抱走。越是如此,誤會越深,從而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促使哪吒走上所謂命定的結局。其他百姓亦是這種心理,說起來情有可原,但終究是暴露了自私的一面,將還是個孩子的哪吒推向了深淵。

國漫巔峰《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一種壞人,叫別人口中的壞人

一生太長,人人都在給別人貼標籤。別人給我們貼標籤,我們也在給別人貼標籤。人天性如此,難以避免。就像“女性就該待在家裡做家庭婦女”“同性戀就一定是異類”這些言論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固定觀念,陳舊的意識不到自己的陳舊,傷害別人的人也許多都意識不到自己做錯了什麼。

受經歷和視野的侷限,我們所看到的世界,都只是一個角落。交朋友也好,追星也罷,我們所接觸到的只是一兩面,但人是多面的,事物也是多面的,我們難以窺探全局。網絡上更是碎片化信息一大堆,現在各平臺越來越精準的興趣推送,如微博、頭條、抖音……更是使我們侷限在某個圈子裡而不自知。由此,我們看世界的眼光,不免帶上自我中心主義的濾鏡。

國漫巔峰《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一種壞人,叫別人口中的壞人

心思內斂的人,不喜歡心直口快不知顧及別人的人;而爽快心直的人,又看不慣情緒深藏、有話不直說的人。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給別人貼了標籤,就像我上面這句話一樣。

但當我們意識到這種行為的不妥,我們才有機會去否認它,改變它。就像現在我們抵禦地域黑、抵禦性別歧視、種族歧視一樣。希望終究還是在的,關鍵看人如何想、如何做。

國漫巔峰《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一種壞人,叫別人口中的壞人

國漫巔峰《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一種壞人,叫別人口中的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