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西漢名塞眩雷塞就在內蒙古

西漢名塞眩雷塞在那裡?具體位置在哪裡?今天我們邀請到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張文平來給各位講述西漢名塞眩雷塞的故事,大家聽完他講的故事,就會明白西漢名塞眩雷塞就在內蒙古。

張文平博士這樣講到,從西漢時期,每個邊郡之下一般設置一至三個都尉,管理邊防軍事。每個都尉之下又管理若干塞,絕大部分位於長城沿線,塞的軍事建制為候官。由於候官的級別較低(與縣同級),《漢書·地理志》不作專門記載,只有個別重要的塞址被偶爾提及,如朔方郡的雞鹿塞、高闕塞和雲中郡的益壽塞、葛邪塞等。

眩雷塞作為西漢時期的一個重要塞址,《史記》《漢書》均有提及。據《史記·匈奴列傳》,大約在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又北益廣田,至眩雷為塞,而匈奴終不敢以為言。”《漢書·匈奴傳》關於此事的記載,史料來源於《史記·匈奴列傳》,內容完全相同。此外,《漢書·地理志》西河郡條下,在西河郡屬縣增山縣之下有如是記載:“增山,有道西出眩雷塞,北部都尉治。”

那麼西漢眩雷塞在那?經過張文平博士經過多年考古調查,終於有了結果:近年來,一些新的考古調查與發掘成果,為重新認識眩雷塞提供了可能。位於杭錦旗錫尼鎮浩繞柴達木嘎查西北約2公里處的霍洛柴登古城,為一座平面呈“回”字形的大型漢代古城,如今內城城牆已消失,外城東西長1446米,南北寬1100米。以前調查除發現大量西漢時期的陶器、磚瓦和“半兩”錢、“五銖”錢外,還有“西河農令”“中營司馬”銅印各一方,被認為是西漢西河郡郡治富昌縣(取“富樂未央、子孫益昌”之意)。近年來,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古城內又發現了新莽時期的鑄幣作坊遺址,出土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貨泉”等本地鑄造的錢幣,與新莽時期“遣諫大夫五十人分鑄錢於郡國”的幣制改革政策相符合,從而鑿實了該古城為富昌縣的推斷。

張文平講到:據《漢書·地理志》,西漢西河郡轄有南部、北部、西部三個都尉,北部都尉所在的增山縣應當位於整個西河郡的西北部一帶,起到護衛富昌縣的作用,而不可能位於富昌縣的東部。在霍洛柴登古城西北約16公里處,調查有西漢時期的敖楞布拉格古城。古城平面略呈方形,邊長約530米,城內西北角有東西長120米、南北長170米的子城。從敖楞布拉格古城的規模及其與霍洛柴登古城的相對位置來看,前者符合西河郡增山縣兼北部都尉治所的條件。從敖楞布拉格古城一直向西,穿越庫布齊沙漠,過北流黃河,進入烏蘭布和沙漠。在烏蘭布和沙漠之中,依託於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哈魯乃山,分佈有一道漢代的列隧,暫稱之為哈魯乃山列隧。從漢長城的整體分佈看,哈魯乃山列隧應是分佈於今巴彥淖爾市狼山一線的西漢武帝長城的延伸。在狼山南端、哈魯乃山北端,有一條大致呈東南-西北向的山中通道,山間臺地之上分佈有烏蘭布拉格障城,為哈魯乃山列隧的組成部分。該障城位於今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倫布拉格鎮鎮政府所在地西北11公里,障牆採用大塊片狀石材錯縫堆砌,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31.5米,東西寬24米,南牆中部設門。門外相連南北長26米、東西寬24米的臺基式院落。西漢狼山長城之上分佈有高闕塞、雞鹿塞等塞址,烏蘭布拉格障城與敖楞布拉格古城大體呈東西一線分佈,相互之間的直線距離約200公里,將烏蘭布拉格障城認定為西漢西河郡北部都尉眩雷塞候官治所,與《漢書·地理志》關於眩雷塞位置的記載是完全吻合的。那麼,以烏蘭布拉格障城為中心的哈魯乃山列隧,應當就是眩雷塞的整體管轄範圍。西漢時期,漢王朝數次從西河郡出兵匈奴,走的就是眩雷塞。(張昊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