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中的温情——《许三观卖血记》

苦难中的温情——《许三观卖血记》


读完《许三观卖血记》后,深深被作者风趣又讥讽的语言所吸引。语言里虽然没有加入过多的感情色彩,却震撼人心,我想这就是作者的过人之处。

跟随着余华的叙述,我进入到了那个年代。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时代。许三观一家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不幸。他是千千万万普通底层家庭中的一员,他用卖血来度过难关。在现在看来,这既可笑又可悲,但这确实就是那个时代真切写照!卖血,这个动宾结构的词汇给人以无奈和心酸之感,然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许三观的卖血也透露出温情。通过一次次的卖血,我们得以看到许三观这个卑微的小人物怎样散发出他生命的亮色。他狭隘,请许玉兰吃了八角三分钱的东西便要她嫁给他;他爱面子,因耿耿于怀许一乐不是其亲生的而在一乐闯祸别人来抄他家时候袖手旁观;他自私,他用卖血的钱带着全家去吃面条而唯独不带一乐。然而,每一次彰显其人性的缺点之后,他又终究展现出宽容、善良、有责任感、无私的一面。就像许玉兰被批斗时他送的饭,表面上全是米饭,而米饭里面,却藏着红烧肉。许三观的形象,也丰满而真实起来。人,从来也不是非黑即白。

苦难中的温情——《许三观卖血记》


书中触动我的细节太多太多。许一乐在两个爹都不想认他想要离家出走时,许三观一面骂着他,一面却又刀子嘴豆腐心,终究去带他到胜利饭店吃了面条。许玉兰被批斗,有人要求家里也要批斗,许三观便开了个家庭批斗会,却在批斗的同时表现出了自己的担当和坦诚。饥荒时天天喝粥,许三观煞有介事的用嘴巴给三个孩子和老婆“炒菜”,红烧肉和清蒸鲫鱼被他绘声绘色地“炒”着,以一种画饼充饥的方式消解对食物的渴望,读来虽有趣,却满含心酸。高潮部分是许一乐的病倒,不论是许二乐连夜在风雪中将哥哥送回的兄弟深情,还是许三观一路卖血到上海,血气不足冷的直哆嗦,晕倒在医院差点把命都卖掉的父子之情,都让人扼腕长叹。况而与前文许三观甚至不想认一乐是儿子形成鲜明对比,他的父亲形象也随之愈发地伟岸高大起来。

不幸的时代催生了不幸的人们,但他们没有因此被摧毁,反而顽强的求生。许三观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在如今这个美好的时代,当我们不用再为了吃不饱饭而卖血;当我们不用再为了活下去而想尽办法。反而,我们当中的小部分人丧失了奋斗的意志。希望我们能时常想起像许三观这样千千万万中国人受过的苦难,才能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