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千百度,一味故都秋

回眸千百度,一味故都秋

丝丝秋雨敲打指间,寒了皮囊,冷了思绪……

秋意渐浓,别离伤逝,偶有离队的孤雁无助哀啼,诉说生命的离殇、天意的苍茫。漫步长廊,步入时光的巷口,我弯腰捡拾尘封的情愫。

“秋”-谷物成熟,万物皆老也。秋的美在于它的无私给予,而殇则在于生命的轮回、终结。每及深秋,总会采拾几片桐叶,待自然烘干便藏于书间,细细品闻,把卷话斜阳。伴随银发的激增,脊背的佝偻,似乎对古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了真切的体会,身体在秋日逐渐消沉,似一只青蛙,在缓缓煮沸的温水中再无跳跃的激情,不免一种自恼的哀伤。不经意间打开书册,一片赤中泛黄的桐叶似清风拂面,又如暖阳温心。是啊!已经记不得这是多少次在心里掠过故乡的倩影了,四季轮回,这是天地的定数,但游学别乡总会被秋的萧瑟震颤心房。

回眸千百度,一味故都秋

印象中,郁达夫《故都的秋》应该是读的第一本关于秋的散文,时过境迁,依然对此记忆犹新。“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是郁达夫对秋的评价,而我似乎对此有更为深切的体会。故乡没有“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的槐树,但却有成片的梧桐,每当深秋来临,一片片泛红的桐叶迎风起舞,用沙沙的妙音为过往的乡民颂着丰收的赞歌。但无奈繁花总有叶落时,或许化为春泥便是它最好的归宿。秋日捕鸣蝉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三两个小伙伴手拿长竹竿循着秋蝉衰弱的“残喘”将它们一一“缉拿”,村里还有香椿树以及华丽衣饰的啄木鸟,那可是村里人眼中最漂亮的鸟儿。至于秋雨,就更不足为奇了!

回眸千百度,一味故都秋

一阵寒风袭来,窗前一片残叶飘落桌案,身子不禁一颤,这时才发觉窗外的雨似乎更大了,看着眼前的残叶,听着屋外“穿林打叶声”,再也无法集中精力,只得合上钢笔,伸手关上门窗,掂起雨伞,径直向外走去。撑着伞,独自走在寂寥的街上,偶有几片残叶依稀飘来,向我作深秋的问候,不时会有几个行人裹衣撑伞,擦肩而过,将秋意深深藏在幽闭的伞内。冷风拂过,冰雨乱拍、真是凄寒而刺骨,道旁枯萎的小草、衰败的野花,孤单的落叶似乎正在诉说生命的凝重,生活的艰难。

离开小村多年,辗转无依,唯有故乡的秋使我对家有了一丝牵绊,或许她没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景,但每当心烦气躁之时,那一片珍藏的桐叶总能使我重生:“把一盏茶,听风抒怀、舒一卷文,研墨飘香”的勇气与希望。

回眸千百度,一味故都秋

踩在覆满黄叶的路上,依稀飘来香菜、馄饨的清香,顺着香味寻来,是街边一家不大的店面,几张八仙桌,散放着几瓶老陈醋,倒是干净大方。店老板是一位中年妇女,十分热情,招呼完毕,便又边包馄饨边看着在桌上写字的女儿,店里人很少,只有一对儿青年情侣共喝一碗馄饨,甜蜜而艳羡。坐在门边的桌旁,听着身后馄饨下锅的滚滚“雷音”,望着街上行人两两,馄饨汤的肉香在秋雨中显得是那么柔腻绵长……不久,馄饨出锅,蒸腾的热气卷携肉的鲜香扑面而来,含在嘴里,不忍下咽,只有一个劲儿的呼气,驱着秋的寒,凝着对她的思念。古人曾说:“今至立秋送二伏,夏亏身体秋膘补,养生立秋别错过,鸡犬牛羊入翁福。”告别故乡多年,“贴秋膘”早已成为远去的记忆,但每及深秋,幼时母亲慢炖鸡汤的画面总在眼前不时浮现……

回眸千百度,一味故都秋

也不知从何时起,总会在深秋抒发一些所谓的感伤,离乡多年,脑海仅存的也不过是几幅秋的残卷……一直在思索用什么样的词来描绘秋天,“春华秋实、金秋送爽”,亦或是“一叶知秋”,想来“一叶知秋”是再合适不过了,叶子离去向秋风作依依惜别,纵使树尽情挽留……细细回味,想必我是爱上了秋,没有秋的萧瑟,何来世间情感的细腻;没有秋的凄凉,何来人生悄怆后的温存?

深秋虽寒,我此刻却不再说凄清,“云卷云舒画苍穹,浅笑低吟思年华”,这是诗意的回归,更是重生的希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倘若秋为伊人,我定“追”得她如痴如醉……

回眸千百度,一味故都秋

在这沉寂的深秋时节,一片残叶使我梦归故乡,一碗馄饨则使我重燃希望,即刻起,我更愿捡拾暖心的花事情暖深藏于心,让暖色铺满自己的心房,让暖阳洒满自己的天空,伴随自己安度流年。

骤雨初歇,珍珠大的颗粒“接踵而至”,想必秋也走到了它的“尽头”。掂起雨伞,我挥舞热情的躯体径直向世界拥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